06-35kVSF6(油浸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QB 海南电网公司企业标准Q/HD-117.06-2010海南电网电力设备技术规范(35kV SF6—油浸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2010-5-30 发布2010-5-30 实施海南电网公司发布目次前言 (1)1、范围 (2)2、规范引用文件 (2)3、使用条件 (2)4、一般技术要求 (3)5、试验 (11)6、技术要求 (12)7、技术资料 (15)8、包装、运输和保管要求 (16)前言为积极践行南网方略,建设具有鲜明海岛特色的现代化海南电网,规范电网设备配置与选型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做到电网规划超前、布局合理、资源通道优化、技术设备先进适用,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以国家及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为基础,执行南方电网公司有关标准和要求,结合海南电网目前装备的技术水平、运行经验、管理要求,以及海南海岛季风性气候和热带多雨、潮湿、炎热和多台风的自然条件而提出,适用于海南电网公司及所属各供电企业新建、扩建、改造、设备采购和运行管理工作。
本技术规范由海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策划并提出。
本技术规范由海南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归口和负责解释。
本技术规范起草单位:海南电力试验研究所本技术规范主要起草人:佘光学、张斌本技术规范主要审核人:邢铀、符详干、张熙军、黄仁合、黄松本技术规范审定人:李克勤、吴清本技术规范批准人:杨卓海南电网电力设备技术规范(35k V S F6—油浸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1 范围1.1 本技术规范规定了海南电网公司35kv SF6(油浸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它提出设备的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 本技术规范适用于海南电网公司新建、改造工程中的变电站35kv SF6(油浸式)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1.3 接入海南电网公司电力系统的用户可参照本技术规范执行。
2 规范引用文件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范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范的条文。
本规范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但所有标准都有可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范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311.2-2002 绝缘配合第二部分: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使用导则GB772—1987 高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GB5273—l985 高压电器、变压器及套管的接线端子GB 311.1-l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3096 -2008 声环境SF6密度继电器运行标准SF6气体使用标准GB7595 运行中变压器油质量标准DL/T 726—2000 电力用电压互感器订货技术条件3使用条件3.1 环境条件3.1.1周围空气温度:最高平均温度: 45℃最大日温差: 25℃最低平均温度: 0℃日照强度: 0.1W/cm2(风速0.5m/s)3.1.2海拔高度: ≤1000m3.1.3最大风速: 45m/s3.1.4环境相对湿度(在25℃时):日平均值:95% 月平均值:90%3.1.5降雨量:年最大:2600mm 日最大:300mm3.1.6雷暴日:140日/年3.1.7地震烈度:8度水平加速度:0.3g 垂直加速度:0.15g3.1.8污秽等级:III级或IV级3.2.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35kV系统为中性点非有效接地。
4一般技术要求4.1 主要技术参数4.2.1电容分压器高压端绝缘水平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185kV 1min工频耐受电压(有效值)95kV4.2.2电容分压器低压端绝缘水平低压端(通讯端子)和接地端之间1min工频耐受电压1kV(有效值);若低压端不暴露在大气中,则试验电压为4kV(有效值)。
4.2.3中间变压器绝缘水平4.2.3.1一次绕组高压端1min工频耐受电压U2值按下式计算:U2=U1×C1 /(C1+C2)×1.05式中:U1——电容分压器高压端工频耐受电压,95kVC1——电容分压器高压电容C2——电容分压器中压电容4.2.3.2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抗器绕组的端子之间的绝缘水平,应与在二次侧短路和开断等过程中的电抗器上可能出现的最大过电压水平相适应,具体数值由制造厂规定,如果电抗器处于中间电压下,其对地绝缘应符合 4.2.3.1条的要求。
如果电抗器处于接地端,则其接地端子的对地绝缘应能承受工频耐受电压3kV。
4.2.3.3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中间电压变压器的一次绕组的接地端子,二次绕组的端子,以及二次回路中的一切附件对地及其相互之间的绝缘应能承受工频耐受电压3kV。
如果中间电压绕组通过电抗器的绕组接地,则其低电压端子的绝缘应能承受与电抗器的绝缘水平相适应的试验电压。
4.3瓷瓶防污爬距对户外型瓷绝缘套管电压互感器的最小爬电比距和爬电系数如下表所示。
套管直径较大时,外绝缘应进行直径系数换算。
瓷套的伞裙宜选用不等径大小裙,两伞伞裙伸出之差(P1-P2)不小于15mm,相邻裙间高(S)与大裙伸出长度之比应大于0.9。
表各污秽等级下的爬电比距和爬电系数表4.4电容分压器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在额定电压下,温度为15~25℃,膜纸复合介质绝缘的tgδ≤0.15 %,并应提供介质损耗温度校正曲线。
4.5允许工频过电压时间在1.2×40.5kV(即额定电压因数为1.2)下可以连续运行;在1.5×40.5kV(即额定电压因数为1.5)下允许30s。
4.6局部放电水平对完整的一相电容式电压互感器先预加电压0.8×1.3×40.5kV保持至少10s,然后降到局部放电测量电压1.1 ×40.5/√3kV保持至少1min之后,局部放电量不大于10pC(出厂试验);或保持1h,每10min测量的局部放电量不大于10pC(型式试验)。
4.7绝缘介质4.7.1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磁单元所用绝缘油主要性能应符合下表的要求(宜采用国产克拉玛依生产的#25变压器油)。
表绝缘油主要性能要求项目质量指标击穿电压 kV ≥40介质损耗因数(900C)≤0.007含水量μL /L ≤25油中溶解气体含量注意值μL/L 总烃10 乙炔0 氢气504.7.2 SF6气体:SF6气体的要求(宜选用四川红华生产的SF6气体)4.7.2.1 SF6气体年泄漏率≤1%。
4.7.2.2 SF6气体含水量:交接时≤250μL/L,运行时≤500μL/L。
应有取气样阀门和充气点,以便测量SF6气体含水量。
4.7.2.3SF6气体的空气含量不超过0.05%(质量分数)。
4.7.2.4每台电压互感器应配备气体运行监测装置(带压力指示的密度继电器,并具有数据远传通讯接口)。
检测装置的管道应配备截止阀,以便于表计校验时无需拆装、密度继电器。
设有一个SF6气体逆止阀,可保证用户在不停电状态下补气或更换密度继电器。
4.7.2.5对批量提供的SF6气体应附有包括无毒性检验的全部检验报告。
4.7.2.6 SF6气体绝缘电压互感器零表压耐压试验,应在试验电压Um/3下耐受5min。
4.7.2.7 SF6气体密封部件采用双密封结构(如不等径双密封圈,内主密封、外副密封)。
4.8准确级4.8.1测量、计量用二次绕组4.8.1.1准确级的标称:测量、计量用电压互感器的准确级,以该准确级在额定电压下规定的最大允许电压误差的百分数标称。
4.8.1.2标准准确级。
测量用的准确级为0.5、计量用的准确级为0.2、。
4.8.1.3电压误差(比值差)和相位差限值见下表。
表测量(或计量)用二次绕组电压误差和相位差限值(2) 电压范围为80%~110%;负荷范围为25%~110%;负荷功率因数为0.8(滞后)。
(3) 当具有多个分开的二次绕组时,由于它们之间有相互影响,应规定各个绕组的输出范围,每一输出范围的上限值应符合标准的额定输出值,每个二次绕组应在规定的范围内符合规定的绕组应带有其输出范围上限值的(0~100)%中的任一值。
为验证是否符合要求,当未规定输出范围时,即认为每一绕组的输出范围是其额定输出的(25~100)%。
如果某一绕组只有偶然的短时负荷,则其对另一绕组的影响可以忽略。
4.8.1.4 电压互感器在80%~120%额定电压下,在25%~100%任意负载点,功率因数Cosф=0.8~1.0范围内,误差均应满足《测量用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JJG 314-1994)“误差限值”的要求。
特别强调,在二次负载为0VA、Cosф=1.0下,误差应控制在《测量用电压互感器检定规程》(JJG 314-1994)所规定的额定功率因数下误差限值的60%范围内。
4.8.2保护用二次绕组4.8.2.1准确级的标称:所有保护用电压互感器,应给出相应的测量准确级和保护准确级。
保护用电压互感器的准确级,以该准确级在5%额定电压到额定电压因数相对应的电压范围内,最大允许电压误差的百分数标称,其后标以字母“P”(表示保护级)4.8.2.2标准准确级:保护用电压互感器的标准准确级为3P和6P。
4.8.2.3电压误差和相位差限:在规定条件下,电压互感器标准准确级相对应的电压误差和相位值应不超过下表的规定值。
表保护用电压互感器电压误差和相位误差限值4.8.2.4剩余电压绕组的准确级:剩余电压绕组的准确级为6P。
为降低开口三角的剩余电压,要求出厂时使组成三相互感器的三个剩余电压绕组的变比误差和角误差尽量接近,并在铭牌上表示出这三台互感器的成组编号,提供比差和角差的曲线。
原则上,当一次绕组施加三相平衡电压时,开口三角的剩余电压不得大于3.0V。
4.9 温升限值4.9.1电容分压器油顶层温升限值不应超过50K (充氮全密封结构为55K);中间变压器的绕组温升限值不应超过60K;电磁单元的铁芯及其表面也不应超过50K。
4.9.2电磁单元的温升限值在规定电压、额定频率和规定负荷下,负荷的功率因数为0.8(滞后)~1之间的任一数值时,互感器的电磁单元各绕组的温升应不超过下述规定值:(1)在额定电压因数为1.2下,各绕组的平均温升应不超过60K。
(2)额定电压因数为1.5,各绕组的温升应不超过70K。
电磁单元的铁心及其他金属件表面、油顶层的温升应不超过50K。
4.10电晕和无线电干扰水平在1.1×40.5/√3kV下,户外晴天夜晚应无可见电晕,且无线电干扰电压应不大于500μV。
4.11放电性能电容分压器应能承受从充电开始到相应的设备最高电压所规定的额定雷电冲击耐受电压峰值,然后立即通过棒间隙放电(0.5~1MHz振荡频率)的整个过程。
试验在5min内进行两次。
4.12瞬变响应特性当一次接线端在额定电压下发生短路时,一次电压突然降至零,带有25%~100%额定负荷的主二次侧电压应在20ms内降至小于短路前峰值的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