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 人际交往与沟通

社会心理学 人际交往与沟通


腰、腹部的动作语言
• 1)鞠躬、弯腰表示谦逊或尊敬之意。 • • • • 2)腰扳挺直,颈部和背部保持直线状态,说 明此人情绪高昂、充满自信、自制力较强;相反, 双肩无力地下垂,腰部下塌,反映疲倦、消极或 失望等情绪。
• 3)双手横叉腰间,表示胸有成竹,对自己面 • 临的境况已作好精神上或行动上的准备。 • 4)轻拍自己的腹部,表示有风度,同时也反 • 映出经过一番较量之后的得意心情。
注意问题
• 文化背景不同,体态语言的含义差异很大。 • • • • • • 例如,“竖起大拇指”在不同国家具有完 全不同的意义; 1)在我国表示“真棒”、“一流的”; 2)在英国或澳大利亚表示 “想搭车”; 3)在希腊则表示“滚开”。
语言交流与沟通
• 语言的功能 • 有效的自我表达(有话会说,刘墉) (陌生人或不太熟的人:找到对方的兴趣所在;
人际空间与沟通
• 人员密度与人际空间要求 • 人际距离与沟通 • 性别差异与人际空间要求
人员密度与人际空间要求
• 讨论: • 1 当阅览室人员稀少时,比你后进来的人紧挨着 坐在你的旁边或后边,你有什么感觉? • 2 当阅览室人员很多时,比你后进来的人紧挨着 坐在你的旁边或后边,你有什么感觉? • 3 当公共汽车上的人员拥挤时,人们的眼睛一般 看哪?
人际交往与沟通
第六章人际交往与沟通
• 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 二人际交往的基础 • 三人际关系的特性 • 四人际沟通的概念 • 五人际沟通的工具 • 六人际沟通的其它要素分析
人际交往的涵义
• • • • 人际交往有两方面的涵义: 从动态的角度看,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和物质品的交换,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
眼睛的动作语言与沟通
• 1)视线接触的时间:应占30-60%。 • 2)若几乎不看对方,那是企图掩饰什么的表现。 • 3)眼睛闪烁不定,是一种反常的举动。 • 4)瞳孔放大并有神彩,表示人们处、厌恶、否定等情绪状态。 • 5)目光接触的次数越多、每次接触保持的时间 • 越长,意味着彼此的关系越密切、相互的接纳性 • 越高。
• 关于印刻与交往的研究 • 动物实验:人类“狼孩”事例。 • 关于本能与交往的研究 • 幼猴喜欢同绒布妈呆在一起、而较少与金 属网妈妈呆在一起 • 小孩喜欢毛绒玩具
社会心理基础与交往
• 1)自我价值肯定:自我价值感、社会比较 • 2)安全感的确立:生物安全感、社会安全感 • 3)自我的超越:社会比较范围的扩展 “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眉毛的动作语言
• • • • • • • 1)眉毛上扬表示人们惊恐或惊喜,所谓“喜上眉 稍”。 2)眉角下拉或倒竖,表示人们愤怒、气恼或不 满,所谓“剑眉倒竖”。 3)皱眉往往表示人们困窘、不赞成或关注、思 索。 4)眉毛迅速地上下跳动,表示人们兴奋或激动。
四肢的动作语言与沟通
• 1)手臂交叉放在胸前,同时两腿交叠,表示不愿与人接 触。 • 2)用手或铅笔敲打桌面,或在纸上乱涂乱画,表示对对 方的话题不感兴趣。 • 3)握手时力度大,表明此人好动、热情,凡事比较主动, 3 也使人感到此人有坚定的意志、倔强的性格;手掌向下握 手,表示想取主动、优势或支配地位;…… • 4)摇动足部、或用脚尖拍打地板,或抖动腿部,表示焦 躁、不安、不耐烦或为了摆脱某种紧张。 • 5)触摸:表示亲密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爱情是从身体接 触开始的。
– 人际人性之四:情绪的人际转移性 人际人性之四:
• 踢猫效应” : • 某公司董事长为了重整公司一切事务,许诺自己将早到晚回。 事出突然,有一次,他看报看得太入迷以至忘了时间,为了不 迟到,他在公路上超速驾驶,结果被警察开了罚单,最后还是 误了时间。这位老董愤怒之极,回到办公室时,为了转移别人 的主意,他将销售经理叫到办公室训斥一番。销售经理挨训之 后,气急败坏地走出老董办公室,将秘书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并 对他挑剔一番。秘书无缘无故被人挑剔,自然是一肚子气,就 故意找接线员的茬。接线员无可奈何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对着 自己的儿子大发雷霆。儿子莫名其妙地被父亲痛斥之后,也很 恼火,便将自己家里的猫狠狠地踢了一脚。
案例一: “与人打交道的能力比什么都重要” 这是美国汽车大王亚卡科管理企业的切 身体验。他说:“我见到过许多比我精明 的人和许多对汽车行业懂得比我多的人, 但我已超过了他们。为什么?是因为我 厉害吗?不,是因为我更懂得与人打交 道的重要性。待人粗暴而轻率的人成功 的日子是长不了的”。
• 案例二:商人首先应是外交家 这是金利来品牌创立者曾宪梓的感受。 • 中国有句老话,即“在家靠父母,出外靠 朋友”。 • 走南闯北、东奔西走在商海闯荡的商人都 有一个共同的体验:即多个朋友多条路, 多份人缘多座桥。
人际距离与沟通
公众距离: 350-750厘米及以上。这是公众沟通应保持的距离。 社交距离: 125-350厘米。这是正式场合人们之间所保持的距离。 亲近距离: 50-125厘米。这个距离给人以分寸感,其长度正好可以握 手交谈。这是熟人之间交往的空间距离。 • 亲密距离: • 15-50厘米。这个距离的近端能使人感受到对方的体味、 气息;远端能促膝谈心。具有排他性。 • 亲密距离就是所谓的个人空间或称自我空间。 • • • • • •
– 人际人性之八:喜新厌旧性 人际人性之八:
• 得到后的失落感 • 情感的曲线 • 七年之痒
人际沟通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1、沟通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 移的。即便不说话,一举一动也传 递了信息。 2、沟通双方都是主体。 3、沟通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循环的、 没有结尾的动态过程。
沟通的方式及类型
• 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做游戏) • 口头沟通与书面沟通 •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 上行沟通、下行沟通与平行沟通 •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 • 不同的网络沟通
发生争论时该怎么办:1、与人争论保持冷静;2、避免在工作中抬杠)
• 有效地倾听(倾听规则:1、弄清自己听的习惯;2、不要逃避
“倾听”责任;3、集中注意力;4、边听边记;5、努力理解对方的 言语和情感;7要努力表达出理解;8、要倾听自己讲话;9、要以相 应的行动回答对方的要求)
有效地倾听
• • • • • •
• 了解人际关系的特性
– 人际人性之五:他人尊重性 人际人性之五:
• 显示欲:关注被冷落者、消除嫉妒心、调节他人行 为 • 他人评价:面子 • 攀比性:比他人强
• 了解人际关系的特性
– 人际人性之六:个别性 人际人性之六:
• 个性上的独特性、情感上与归属性相对的独立性 • 个性上的独特性:魅力所在、能力所在、学会与独 特性相处 • 情感上的独立:需要有属于自己的情感上的静土、 有自己的隐私、独处的机会 • 不同性别的差异性 • 人际之间的距离感(刺猬取暖)
沟通的意义
• 1 沟通是人类相互理解的桥梁 • 2 沟通提供身心发展所必需的信息、促进心理健 • 康 • 3 沟通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 • 4 影响人的智力和社会心理发展 • 名言: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沟通之后 • 我们每人都有了二种思想。
身体语言与沟通
• 眼睛动作与沟通 • 四肢动作与沟通 • 腰、腹部动作与沟通 • 坐姿与沟通
• 了解人际关系的特性
– 人际人性之七:两性相吸性 人际人性之七:
• 三种不恰当的态度 三种不恰当的态度: 看到他人的两性相吸现象时感到不愉快 不能接纳自己对其他异性的渴望 将与异性的一般接触夸大化 • 作用: 作用: 缓解不良情绪、 部分满足被压抑了的欲望 调节人际氛围和个人行为
• 了解人际关系的特性
– 人际人性之四:情绪的人际转移性 人际人性之四:
• 不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避免泄愤连锁反应。人的不满情学 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 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 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当 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下属或无法还击的 弱者发泄。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最终的承 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因 为也许会有多个渠道的怒气传递到他这里来。
人际空间要求的启示
• 1)可以根据人际空间距离的大小来判断人 际关系的亲疏程度。 • 2)在与人交往过程中,要掌握好合理的人 际空间距离,既不要过远也不要过近。 • 3)要尊重他人的自我空间,防止冒失地闯 入而导致对方的不悦或误解。
人际空间与沟通的性别差异
• 男性同伴同处在一间小屋里时间稍长会感 到焦虑不安,脾气更加暴躁,冲动性和侵 犯性都有所增加; • 而相同数量的女性同处在一间小屋里却能 融洽相处,亲密无间。
听的第一个要领:多听。 听的第二个要领:善听。 听的第三个要领:恭听。 注意力(训练方法:方言) 记忆力(训练方法:复述) 理解力(训练方法:推测)
倾听技巧
1)保持目光接触;2)适当点头和表现赞许的表情; 3)避免分心的因素,如不要看表、不要玩弄笔等; 4)适当提问;5)适当释义:如“你的意思是……”; 6)避免打断对方;7)抱有一定的目的或理由去倾听; 8)暂停判断,忌下评语,把注意力集中在对方表达的信 息本身。 • 9)抵御干扰因素,如噪音; • 10)在说话和听话之间转换自然; • 11)当信息带有感情色彩或不大清楚时,应用自己的话复 述一下所接受的内容。 • • • • •
• 从静态的角度看,是指通过人际之间的相互作 • 用所形成起来的情感联系,亦即通常所说的人 • 际关系。
人际交往的意义
• • • • • • • 1)人际交往与社会角色关系 2)人际交往与个性发展 3)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 4)人际交往与幸福感 调查:什么使你的生活富有意义?或什 么样的生活使你感到幸福? 结果:与人交往或亲密的人际关系
• 了解人际关系的特性
– 人际人性之二:自我性 人际人性之二:
• 思维和行为的目的指向自我 • 利益相关时为自己考虑多一些:竞争提升、奖金、 分房 • 对人际往来利益判断的失真: 不等式:实际付出小于感觉付出 实际得到大于感觉得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