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物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物理教学中的趣味性
从初二开始,学生要开始学习一门新学科――物理。
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的目的不仅仅是带领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他们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就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
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的物理知识时,他们便很快失去了学习积极性,致使物理学习效果不理想。
因此,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自然很多,如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等。
而从物理教学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的内容设置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
尤其是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起着重大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
历史趣闻。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中心学科之一。
无论是工农业生产和国防现代化,还是信息技术与
纳米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都离不开物理学的许多基础理论。
这门古老的学科,经历了风风雨雨,发生了许多故事。
这些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
恰当、适时地将这些资源运用到教学中,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浮力定理的时候,阿基米德与皇冠的故事是再好不过的素材。
相传钗拉古国王叫一个工匠做了一顶纯金的皇冠。
国王将阿基米德找来,要他在不损坏皇冠的条件下,想办法测定出皇冠中是否掺了假。
这可是个难题。
阿基米德回家冥思苦想了几天,吃不下饭,也睡不好觉。
一天,他在洗澡的时候发现,当他的身体在浴盆沉下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水从浴盆溢出来;而且,他觉得入水愈深,体重就愈轻。
“找到了!找到了!检测皇冠的办法找到了!”他跳出浴盆,光着身子跑出来,欣喜地叫喊着。
阿基米德立刻进宫,在国王面前将与皇冠一样重的一块金子、一块银子和皇冠分别放在水盆里,只见金块排出的水量比银块排出的水量少,而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排出的水量多。
阿基米德自信地对国王说:“皇冠里掺了银子!”
国王没弄明白,要阿基米德解释一下。
阿基米德说:“一公斤的木头和一公斤的铁比较,木头的体积大。
如果分别把它们放入水中,体积大的木头排出的水量比体积小的铁排出的水量多。
我把这个道理
用在金子、银子和皇冠上。
因为金子的密度大,银子的密度小,因此,同样重量的金块和银块必然是银块体积大于金块的体积,将它们放入水中,金块排出的水量就比银块的少。
刚才的实验中,皇冠排出的水量比金块的多,说明皇冠的密度比金块的密度小,从而证明皇冠不是用纯金制造的。
”国王信服了。
事实证明那个工匠私吞了黄金。
趣味实验。
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生命,可以这样说,没有实验就没有物理学。
现行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有不少是学生实验与小实验。
教师在教学时,可将部分实验进行精心包装,使之游戏化,如表演小魔术、玩趣味小游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趣味实验:这只气球会爆炸吗?
把一只气球吹足气,系紧口子。
再用一块透明胶布贴在气球上,拿一根针从贴着透明胶布的地方把气球扎破。
请你想想看:气球会不会“啪”的一声爆炸?你也许认为气球要爆炸了吧!其实,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炸掉。
在一般情况下,用针扎破气球,气球肯定会爆炸;现在的情况不同,你会看到气球中的空气从针孔处徐徐冒出来,气球像消了气的车胎一样慢慢地瘪下去。
这是什么道理呢?
原来气球扎破时,溢出的空气造成一股压力,橡胶和胶布对这
种压力的反应各不相同。
当压缩空气从气球扎破的地方冲出时,橡胶脆而薄,气球皮一下就被撑破了,同时发出很大的破裂声。
透明胶布比较坚固,它可以抵住压缩空气冲出时造成的压力,所以气球不会“啪”的一声爆炸。
这个实验的原理已经被人们运用到了生产实践中,防爆车胎就是据此原理制成的。
趣味题目。
理科的学习自然离不开解题。
解适量的习题对巩固
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但常规习题做多了,学生一般都会感到厌烦。
而此时,一些趣味题的出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疲倦的思维,使之重新振奋起来,投入到练习中。
比如,复习压强、熔点时,可以让学生在练习之余讨论趣题:
将一块厚6厘米的冰砖支起来,再取出一根长1米左右、两端各拴一个质量为5千克的铁块的蜡线,把蜡线放在冰砖上。
一会儿,铁块带着蜡线落在地上。
蜡线没有断,冰块也没有裂缝,请问蜡线是怎样穿过冰块的?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际上,物理学中的趣味资料远远不止这些,还需要老师们利
用课余时间进行挖掘和收集。
在收集过程中,老师们自身的物理素养也会得到提高。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