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5第2篇第5章城市规划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5第2篇第5章城市规划影响要素及其分析方法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Planning
05.03.2021
编辑课件
2
第1节 生态与环境
1.人口,资源,环境与城市 2.城镇化与资源环境 3.城市生态系统 4.城市环境容量:允许限度 5.城市环境质量:适应程度
05.03.2021
编辑课件
3
第2节 经济与产业
1.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2.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3.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4.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与产业发展 5.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
05.03.2021
编辑课件
4
1.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发生地 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05.03.2021
编辑课件
5
2.产业分类与产业结构
05.03.2021
编辑课件
6
3.城市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
规模经济与聚集经济 外部性与纠正 地租理论 城市规模
Planning Determinations and Analysis
第1节 生态与环境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第2节 经济与产业
Economy and Industry 第3节 人口与社会
Population and Society 第4节 历史与文化
History and Culture 第5节 技术与信息
05.03.2021
编辑课件
7
4.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与产业发展
⑴经济空间组织的模式转型 ⑵生产组织的产业群现象
马库森的产业分类
05.03.2021
编辑课件
8
5.城市规划中经济与产业的分析方法
⑴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测量
式中,Pi、Pj是两个城市的人口指标,通常为市区非农人口数,Vi、Vj是两个城市的经 济指标,通常为城市(或市区)的GDP或工业总产值。D。是两个城市的距离,k为常数
上一节回顾
第1编 城市与城市规划
城市 城市化 城市规划的定义(具有限定的空间范围—城市规划区,作为
实现社会经济诸目标的手段,以物质空间为作用对象,包含 政策性功能和社会价值判断)
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 城市规划体制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05.03.2021
编辑课件
1
第5章 城市规划的影响要素 及其分析方法
05.03.2021
编辑课件
10
1.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
城市人口是指城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 (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城市社会要素包括城市中的各种社会问题、社会结 构、城市生活方式、社会组织、社会心理、社会发 展规律等,主要研究内容有:①人类生态学;②城 市社区的划分;③城市问题(如失业、住房紧张、 环境恶化、种族歧视、阶级冲突、贫富不均、犯罪 等)对策与规划:④城镇化等
05.03.2021
编辑课件
11
2.城市人口与社会发展
①人口规律可分为诸如人口经济规律、人口再生产规律、人 口的社会变动规律、人口的地区变动规律、人口的自然变动 规律等等。
人口理论和人口科学各个分支,从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来揭 示反映人口过程各个不同方面的人口规律。
②城市社会发展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采的社会生活 过程诸现象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按其作用范围的不同。可 分为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和个别规律。存在于人类历史一切 阶段并始终起作用的,属于一般规律,如生产关系适合于生 产力状况的规律;只在历史上某些发展阶段起作用的,属于 特殊规律,如阶级斗争规律;仅在某一社会发展阶段起作用 的,属于个别规律。如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
②人口结构同样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这里的结构指的是 整体规模中特定组群的比重。人口结构可以按照年龄、 性别,家庭类型(如单身、有子女),种族、文化、社 会经济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进行分组。年龄对规划师而 言可能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因为它们隐含了服务的需 求例如儿童对学校的需求老人对健康设施和特殊住宅的 需求。
⑵经济基础分析 ⑶投入产出分析 ⑷趋势外推法
05.03.2021
编辑课件
9
趋势外推模型
第3节 人口与社会
1.城市人口与社会要素 2.城市人口与社会发展 3.人口与社会要素的影响 4.城市人口与社会的分析方法
城市人口的界定,统计;城市社会要素;人口与社会 发展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统计结构预测指标等等
05.03.2的影响
(1)人口有三个维度的要素与城市规划关系特别密切:规 模、结构和空间分布。
①人口规模是决定来来城镇化发展的最基本标杆,是估 算未来居住、零售、办公空间需求,工业生产空间需求 以及城镇设施空间需求,甚至一些类型的开放空间(如 公园)需求的基础。
③人口和就业的空间分布是第三个重要维度。
05.03.2021
编辑课件
13
(2)城市规划作为一种公共政策,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社会要素对于城市规划最本质的影响,在于城市发展中多方利益的互动和协调, 以此保障社会公平,推动社会整体生活品质的提高。城市规划中的主要社会目标 包括: 一是物质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协调。尽可能实现城市物质空间资源供应的多元化和 适宜性,即及时、密切地应对社会各群体的需求,并提供多样的、开放性的选择 机会。 二是社会群体内部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保证住房,教育、休闲,就业和公共交 通等社会公共资源分配过程和分配结果的公正性与均衡性,即对社会各阶层群体 的一视同仁。 三是保障社会底层群体的基本生活空间。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必需的基本生存空 间和公共服务设施,推动社会结构向更稳定形态的转型。 四是改进空间环境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创造宜人的城市景观和安全的城市环境, 为社会的永续发展提供良好支撑的空间环境。 五是社会与经济、生态系统的统筹发展。在城市空间资源分配和调整过程中。强 调将社会要素与经济、生态等各方面共同纳入城市发展目标和绩效的考核,以及 成本和收益的全面核算与合理评价。 六是规05划.03制.20定21 与实施中的民主决策。尊编重辑课并件 动员各社会群体参与城市规划与14 建设 活动的意识,为他们提供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和平等协商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