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六章凝固与结晶

第六章凝固与结晶

A、夹杂特性 (1)杂质基底与晶核的晶体结构以及点阵常数越接近, 它们的原子在接触面越容易吻合,基底与晶核之间的界 面能越小。即浸润角θ 越小,越容易促进形核,这种规 律称为“结构相似、尺寸相应”原理。符合这种匹配条 件的固态粒子称为活性粒子。 两相晶体结构的相似性用点阵的匹配度表示: δ=Δ a/a

1
N e
T 2
2014-11-28
19
• 形核率对过冷度很敏感,它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几乎从零 急剧上升好几个数量级。当过冷度尚未达到△T *时,根 本无晶核生成,一旦达到△T *,则发生“爆炸“式形核。 • 晶核临界尺寸与过冷度成反比,形核功与过冷度的平方成 反比,因此,随过冷度增大,临界尺寸降低,形核功显著 降低,形核率显著增加。
2014-11-28
界面张力达到平衡时,有: sL cos sm Lm
21
6.2.2.1 非均匀成核的能量条件
系统自由能的变化: G非 VS GV AsL sL Asm sm Lm
形核过程: 过饱和母相L在基底m上形成曲率半径为r球冠晶胚s 新相 基底界面接触角为 新相晶胚体积:Vs
2014-11-28 15
因此: (1)形核功是表面能项的三分之一; (2)系统体积自由能的降低只补偿了形成临界核所需 表面自由能的三分之二; (3)形核功是成核需克服的能垒,需依靠系统能量起 伏提供能量。 形核功是过冷金属液开始形核时的主要障碍,过冷 液相需要一段“孕育期”才开始凝固,原因即在于此。 形核功依靠液相本身存在的“能量起伏”来供给。 过冷金属开始均匀形核时,既需要结构起伏,也需 要能力量起伏,缺一不可。


(2) 有r>r*的近程排列的原子集团;
(3) 在高能区。
2014-11-28
18
6.2.1.2 均匀形核速率
形核率(N):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液态金属中形成的
固相核心的数目。 形核速率取决于两因素: (1)单位体积内存在的半径为r*的原子集团数目C* (2)单位时间转移到晶核上的原子数f0
N f0 C
2014-11-28 13
• 小液滴金属过冷度数据 金属 熔点Tm/K 过冷度△T /K △T/Tm
Al Sn
Pb
931.7 505.7
600.7
130 105
80
0.140 0.208
0.133
Cu
Mn Ag Hg Fe
1356
1493 1233.7 234.2 1803
236
308 227 58 295
2014-11-28 16
系统(液相)能量起伏的含义: (1)某一瞬时,各微观体积能量不同; (2)不同瞬时,某一微观体积能量分布不同。 液相能量起伏呈正态分布。在具高能量的微观区成 核,其能量可补偿表面能,克服能垒。
出 现 几 率
2014-11-28
能量起伏大小
17
• 小 结 • • 均匀成核条件 : (1) 系统具有一定的过冷度;
θ=180°时, △G*非= △G*, 杂质不起作用。
2014-11-28 23
2014-11-28
24
6.2.2.2 非均匀成核的形核率的决定因素
(1)过冷度△T: 过冷度越大,非均匀形核率越大。 由于△G*非< △G*,故可在较小的过冷度下获得较高的 形核率。
2014-11-28
25
(2)外来夹杂
0.174
0.206 0.184 0.247 0.164
2014-11-28
14
• 将(3)式代入(2)式,得到形成临界半径时自由能的变 化值△G*: • △G*= - (32π/3)· (σ3/△Gv 2) + (48π/3) · (σ3/△Gv 2) (5) 式中前一项(体积自由能差而引起的能量降低)是后一 项(表面能而引起的能量增加,即σA*)的2/3。化简得 △G*= (16π/3)· (σ3/△Gv 2) = 1/3 σA* (6) 其中A*为临界晶核的表面积。将式(4)代入式(2),则: △G*= (16π/3)· (σ3Tm2/(L △T )2) (7) 由上式可见,形成临界晶核时自由能变化为正值,且等于临 界晶核界面能的 1/3 ,即形成临界晶核时,所释放的体积 自由能只相当于所需要的界面能的 2/3,还有1/3需要另外 供给,即需要对形核作功,故称△G*为“形核功”。
2014-11-28 6
1、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T<Tm 时,Gs<GL ,因此凝固过程是自发过程
G Gs GL H T S 0
接近Tm时,忽略液、固相定压比热差,△H、 △S近似与温度无关
L S Tm
H L
(1)
Tm T L T Gv L Tm Tm
(2)杂质粒子和晶核的晶体结构差别较大,但由于其 表面凹凸不平或存在缝隙及微孔也可促进非均匀形核。 这种由于表面形状的作用而促进形核的杂质粒子称为 “活化粒子”。
2014-11-28 26
• B、夹杂基底表面状态

如基底不是平面而是曲面,曲率
半径与晶核的临界尺寸是同一数量级 时,则曲率半径的大小和曲率的方向 对形核均有明显的作用。 • 形核体积越小,形核越容易。
2014-11-28 11
当r=r*时,d△G/dr=0,可求得: r*= 2σ/△Gv 将(1)代入(3)得: r*=2σTm/L△T (4) 由(4)式可知,临界晶核半径随过冷度增大而减小。如果 已知金属熔点、熔化潜热和比界面能,就可计算出在一定过 冷度下晶核的临界半径。 (3)
2014-11-28
12
• 由于结构起伏,金属液中存在 各种尺寸的晶胚。温度越高, 原子振动的振幅越大,原子间 的结合越弱,因而晶胚的最大 尺寸越小。如图为最大晶胚尺 寸、临界晶核尺寸与过冷度之 间的关系。两条曲线的交点即 为均匀形核的临界过冷度△T *。 金属液必需要有足够的过冷度, 使其达到△T *,才能使过冷液 相中含有达到临界尺寸的晶胚, 开始形核。 • 对于大多数金属来说, △T * 约为0.2Tm。
2014-11-28
30
6.3 纯金属晶体的长大
宏观长大:L—S界面形态及迁移方式 微观长大:原子进入固相晶核表面(液-固界面) 的方式
2014-11-28 3
6.1.2 液态金属的结构
1、研究方法 宏观性质比较(气、液、固三态的对比等) XRD(X射线衍射技术) EXAFS (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分析技术)等 2、液态(相)结构 结构:长程无序而短程有序,即液态金属由近程有 序排列的原子集团构成。原子集团:能量不稳定、结构 尺寸不固定 特点(与固态相比):原子间距较大、原子配位数 较小、原子排列较 混乱。
结晶过程:不稳定的近程有序排列原子集团的液体结构转变为稳定的 长程有序的晶体结构的过程。 Tm附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原子集团 新生相 核胚 晶核
即:液相的能量起伏与结构起伏是成核的基础
2014-11-28 8
能量起伏 结构起伏
大于 临界值
6.2 金属凝固时的形核过程
成核:旧相中产生小体积新相的现象与过程。 金属凝固的两种形核方式: 均匀形核:依靠自身的结构均匀自发的形核。 不均匀形核:依靠外界杂质所提供的异相界面非自发
凝固、结晶过程是相变放热过程,△H<0 ,要满足△G<0,必须 △T>0,T<Tm。( △T:过冷度) 即: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2014-11-28
7
2、结晶的结构条件(晶核形成过程)
过冷状态的液体或熔体,热运动引起能量起伏与结构起伏。 能量起伏:原子集团不稳定 (任一瞬间或某一微观体积,其位置、能量、速度、能量分布等处于 波动状态) 结构起伏:原子集团大小、聚散状态、相对位置不同
2014-11-28
29
6.2.2.3 金属熔化时的形核
• 金属熔化时,即使加热速度过快也不需要过热。 • 原因:金属也对同种金属的固相是完全浸润的(θ=0° ) 所以固态金属从自由表面熔化时,界面能是降低的,形成 新的液相不需要形核功,在表面形成少量液相后,液态金 属会很快覆盖整个表面,因此熔化不需要过热。

凹形基底对形核是有利的。
2014-11-28
27
• C、夹杂数量 • • 夹杂数量越多, 非均匀形核率越大。
2014-11-28
28
(3)液体金属的过热 液体金属的过热,可使难熔夹杂凸起部分熔解 而使表面平滑,使缝隙和微孔减少,降低非均匀 形核率。
活化粒子随金属液加热温度的提高,作为形核 基底的作用将逐渐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活性去 除”。
2014-11-28
20
6.2.2 非均匀形核
非均匀成核比均匀成核更易发生。 (因均匀成核中新相晶胚与母相间的高能量界面被非均匀 成核中新相晶胚与杂质间的低能量界面取代,从而使成核 过程的能垒降低)
©2003 Brooks/Cole, a division of Thomson Learning, Inc. Thomson Learning ™ is a trademark used herein under license.
式(6-12)

3 与母相L的界面面积:AsL 2 r 2 1 cos 与基底m的界面面积:Asm r 2 sin 2
2014-11-28
r 3 2 3 cos cos 3


22
成核过程系统自由能的变化:
G非 G f
其中:G 4 3 1 r GV 4r 2 sL,f 2 3 cos cos 3 3 4
第六章 凝固与结晶
炼钢
浇注
铸件
2014-11-28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