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展望21世纪美国的大国地位及中美关系

展望21世纪美国的大国地位及中美关系

展望21世纪美国的大国地位及中美关系
随着奥巴马竞选总统连任成功,人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四年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连续性要大于变化,未来中美关系还将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状态。

2012 年11 月15 日,在奥巴马即将飞赴亚洲参加东亚峰会之际,现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汤姆多尼伦阐述了美国的再平衡战略对华政策。

他指出,如何处理好同中国重要而复杂的关系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优先考虑和关注的问题。

在他看来,美中关系既有合作,也有竞争的一面。

美国持续一贯的政策是在这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既提高与中国合作的数量和质量,也提高与中国竞争的能力。

与此同时,美国“寻求以健康而非破坏性的方式处理好我们之间的分歧与竞争。

多伦尼表示,美国再平衡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寻求同中国建立一种稳定而建设性的关系”。

中美之间既有利益交汇点,也有明显的分歧和矛盾。

各种因素纠结其中,使得中美关系出现非常复杂的局面。

未来有助于中美关系平稳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首先,主观上中美两国决策层都认识到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中美合作对于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美国上下日益认识到中国的重要性,发展对华关系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已成为两党主流共识。

2012 年11 月20 日,奥巴马总统与温家宝总理在金边会晤。

温家宝总理指出,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奥巴马表示,“美方继续致力于与中方建设强有力的合作伙伴关系”。

他提出,双方高层可尽快进行沟通,为下一个四年美中关系发展制定具体路线图。

其次,客观上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的重要性日益明显,美国需要中国的合作。

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发展,中美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不断拓展。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两国关系愈发重要,已经远远超越了双边关系范畴,有着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全球性的内涵。

除了传统的安全威胁之外,中美两国还面对许多非传统安全的挑战,两国利益的交汇点在增多。

中美两国无论是在双边问题上还是在多边层面上,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涉及国际反恐、军控与核不扩散、地区安全与稳定、打击贩毒和非法移民、能源与环保、气候变化等诸多领域。

事实上,在许多涉及地区和全球的重大问题上,中美之间都会事先进行沟通和磋商,协调立场。

目前中美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是美国出口增长最快的市场。

美国在华有巨额投资,截至2012 年9 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 555 亿美元,是美国海外第一大债权国。

在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推进对华经贸关系的发展对美国极为重要。

奥巴马政府一直要求中国遵循国际规则,对华不断施压,但并不希望出现贸易战,因为那样只会两败俱伤。

2012 年11 月27 日,美国财政部发布半年一次的《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报告》,认定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未操纵货币汇率以获取不公平贸易优势。

这是奥巴马政府第八次没有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

这份报告之所以引人关注,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大选期间共和党候选人威拉德尼(Willard Mitt Romney)曾一再宣称上任第一天就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二是奥巴马连任成功,这一表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华政策的连续性。

最后,中美之间的磋商与合作日益机制化,并能就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有助于减少双方的误判。

自2009 年以来,中美元首会晤多达12 次,胡锦涛与奥巴马成为中美建交以来会面最多的中美最高领导人。

中美两国领导人还多次通过书信以及电话方式就双边关系以及重大地区和国际问题进行交流。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至今进行了四轮,促进了两国高层战略沟通,加深了对彼此战略意图和政策的了解,有力地推进了互利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截至2012 年9 月,中美之间的对话机制达到了97 次,范围涵盖政治、经济、防务等多个领域。

在中美缺乏战略互信的情况下,这些机制有助于增信释疑、促进合作,对于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我们对于中美关系的复杂性还要有充分的认识。

在当今的国际体系中,中美两国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明显不同,对于外部世界的看法也有着明显的差别。

中国的和平发展与美国单极霸权之间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这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一个是当今世界唯一的霸权国家,一个是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一个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领头羊”,一个是当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是发达国家,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这些明显的差异决定了中美两国看待当今世界74 ·中美关系:在合作与竞争中前行的视角会有所不同,出发点也有差异。

如同奥巴马第一任期内那样,未来中美关系不会一番风顺,还会有起伏。

第一,中美双方的战略互信远没有建立起来。

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地缘政治的霸权心态,美国对于中国的防备心理远没有解除。

美国的霸权心态决定了其难以容忍和接受新兴大国的崛起,因此会对任何可能挑战其霸权的新兴大国加以防范。

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的霸权心态又因为自身实力的相对下降和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而变得愈发不自信,从而防范心理更加强烈。

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更是增加了中国对于美国战略意图的担忧。

特别是美国不断干预中国内政,在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上小动作不断,这就使得中国不得不怀疑美国的战略意图,怀疑其合作的诚意。

第二,美国还会继续在台湾、西藏、人权等问题上插手中国内部事务,继续对华施加压力。

即使台海局势日趋平稳,美国依然无视1982 年《中美八一七公报》,继续售台武器。

尽管近年来美国国内也一度出现了“弃台论”,但尚难以成为美国战略界的主流意见。

在民主、人权等问题上,中美之间的较量还将继续。

第三,中美贸易摩擦将常态化。

过去四年,要求中国遵守规则、“公平贸易”的论调贯穿美国对华经贸政策。

以2009 年《轮胎特保案》为起点,奥巴马政府发起或认可了多项针对中国产品的调查,对中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征收高额惩罚性关税。

第四,美国将继续推进亚太地区平衡战略,在中国周边地区布局,压缩中国的战略空间,以维护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地位。

在当选连任后不到48 小时,奥巴马就宣布即将出访亚洲,参加东亚峰会。

这表明了奥巴马对于这一地区的重视,有意要在第二任期内将重返亚洲政策作为整个外交战略的重点加以推进。

如同第一任期一样,奥巴马政府将会加大在这一地区的军事、经济和外交投入,强化同盟关系,加强同这一地区各国的合作,并有意利用中国和周边国家的领土和海权争端来制衡中国。

未来美国将以经济、外交手段为主,以军事手段为辅,来推进再平衡战略。

一方面,美国会加大防范和牵制中国的力度;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于刺激中国。

可以预见,中美在东亚地区的竞争和博弈将会加剧。

总之,未来美国对华政策依旧是两手:一手是直接同中国接触,试图影响中国发展的方向,寻求中方在一些地区和全球问题上的合作;另一手则是在中国周边地区布局,对华施压,包括利用第三方来牵制中国。

随着中美力量对比进一步拉近,双方关系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阶段,中美之间的合作与博弈都会有所加强。

而加强协商与沟通、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将成为中美关系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