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媒体环境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与优化对策

新媒体环境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与优化对策

新媒体环境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与优化对策随着技术的进步,新媒体的传播途径、传播方式等都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覆盖面也越来越广。

文章分析了新媒体的即时性、选择性、互动性等特征,探讨了新媒体环境给医患关系衍化带来的积极作用和不利影响。

针对不利影响,提出了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强化政府职能、提升医院舆论危机管理能力、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等对策建议,以期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有所裨益。

标签:新媒体;医患关系;影响;对策[Abstract] With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the transmission route and method of new media has greatly changed,and the transmission speed of information is faster and faster,and the coverage is wider and wider,and the paper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immediacy,selectivity,interaction,studies the positive effect and adverse effect of new media environment on the medical relationship,and puts forwards the 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enhancing the governmental function,improving the crisis management abilities of the hospitals and fully using the new media according to the adverse effects,in order to bring benefit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medical relationship.[Key words] New media;Medical relationship;Effect;Strategy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一直是政府、媒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不断曝光的医患纠纷、医闹甚至暴力伤医、杀医事件,表明我国的医患关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和谐的医患关系自古以来就是医者和患者的共同追求,只有医者和患者之间建立了高度的信任关系,才能同心协力共同对抗疾病,有利于疾病诊疗的进行,有利于对病情的控制[1]。

我国医患关系恶化的影响因素纷繁复杂,很多学者也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但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触角无处不在,传播技术日益先进,覆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人们的心理、思想和行为方式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其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作用亦不可忽视,需要深入全面的探讨。

1 医患关系和新媒体的概念分析1.1 医患关系的概念狭义上,医患关系指的是医生和患者两方个体之间在诊疗和诊疗相关过程中的关系;广义上,医患关系指的是与提供医疗服务有关的一方和与患者利益相关的一方之间产生的多维关系[2]。

当前我国医患关系恶化的成因复杂,许多学者從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

如潘庆霞等[3]研究认为,政府投入不足、基本医保制度保障能力较弱、个人自付医疗支出过高等是导致医患冲突的深刻制度根源,需要通过明确政府的投入责任、完善立法制度设计等措施破解医患关系的困境。

严予若等[4]研究认为,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权利不对等、沟通不畅,患者维权意识增强,医疗机构对医患纠纷常采取息事宁人的妥协态度等因素,加剧了医患关系的恶化。

前人的研究成果为该文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2 新媒体的概念及其特征依据传播媒介以及传播途径的不同,媒体可以分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

新媒体是指应用移动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互联网、卫星等传播渠道,以数字电视、移动手机以及电脑等设备为平台终端,向用户提供相关讯息的传播形式和媒体形态[5]。

新媒体形态下,传播主体多元、渠道多样、内容丰富,已经成为大众传播的主流媒体[6]。

当前火热的微信、各种直播平台以及QQ、微博、各网络论坛等,都是新媒体形态下的代表性产物。

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有着鲜明的特征:①大容量性。

新媒体技术下,信息的存储是海量的。

可以说,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很多信息资源都是公开的,个人需要搜寻什么信息,在网络上都可以查找,不再需要专门去查找工具书甚至字典词典等,快捷而又方面。

②复合性。

传统媒体通常是简单地传播图文信息,相应地,新媒体的呈现方式则多元多样,融合了图文、音频、动画、视频等形式,效果更佳生动形象。

③速度性。

传统媒体下,新闻或消息的传播速度慢、传播过程时间长,传播范围有限,容易管制。

而新媒体形态下,传播的速度之快、过程时间之短,都是在以前难以想象的,甚至很快就能在国际范围传播,可以扩展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④即时性。

随着技术的进步,个人手机、电脑等设备携带越来越方便,功能越来越强大,同时互联网的覆盖几乎也是无处不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

⑤入门自由性。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参与门槛很低,无论是传播者还是信息受众,都有更广泛的自由性[7]。

如社交媒体上,基本上每人都可以注册一个甚至多个个人账号,成为潜在的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可以制造新闻,可以通过转播转发等成为传播媒介,即自媒体特性凸显。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发言人”,根据自己的想法发表见解评论,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舆情危机。

⑥选择性。

传统媒介的信息传播都是单向的,媒体与受众之间没有沟通,受众基本上是被动接受媒体提供的信息,不能选择自己更想关注的信息。

而当今新媒体为受众自主选择信息提供了可能,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搜索关注相关信息。

有的APP甚至通过大数据分析,主动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⑦互动性。

新媒体技术让受众方便及时地进行集体讨论交流成为可能。

如相应的微信群、QQ群以及微信朋友圈的评论功能等,这在为公共搭起共同话语平台的同时,也会让一些突发事件成为聚焦的热点。

2 新媒体环境对医院关系衍化的影响2.1 新媒体给医患关系带来的积极作用由于当前新媒体工具应用的便捷性、自由性,可以对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如很多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违法违规事件是由自媒体平台首先传播,然后引起社会的关注。

此外,因为网络获取信息的方便性,患者可以通过医院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了解医院、医生信息,可以预约挂号以及获取自我检查结果等。

有的医疗机构还开设了医患之间信息交流的平台,提升了医患之间互动的效率,增进了医患关系的融洽。

2.2 新媒体环境对医院关系的不利影响2.2.1 医患关系的负面新闻报道居多在当前信息爆炸时代,一般性的新闻很快会淹没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

很多记者和媒体为了吸引眼球、赚取点击量甚至驱逐利益,更倾向于报道能引起更多人关注的医患纠纷事件,如对于医疗机构的过度检查、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及恶性伤医的新闻报道等屡见不鲜,多带有批评性甚至炒作性[8]。

但是,对于医院积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疗技术能力、改善医德医风的正面行为,媒体的宣传报道则不够主动。

这种有选择性的报道模式,不能全面真实反映医院和医生的形象,相反则会越来越催生患者对医院和医生的不信任感,致使医患关系进一步恶化。

2.2.2 医患纠纷的报道多主观性片面性一般来说,医患纠纷形成的原因都较为复杂,尤其是严重纠纷,需要专业的技术鉴定才能厘清责任,但是当前媒体对于医患纠纷的报道基本上呈现出急于论断、偏向患者、言辞激烈的现象[9]。

大多数记者缺乏医学专业及处理医患纠纷的法律知识,缺乏专业素养,在医患纠纷报道中通常不去深入调查,不能专业地从多角度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是简单地先入为主地对医院和医护人员做出“有错推定”。

此外,有时记者媒体不论过错在谁,认为患者是弱势一方、医院是强势一方,对医院进行严厉批评,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实行道德绑架。

2.2.3 不注重对舆论的良性引导由前所述,新媒体形态下,信息的传播速率快、范围广、时效性强,而且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成为信息传播的起点。

现在患者的自我权益意识越来越强,就诊过程中稍有不满,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几分钟就可以编辑相关信息发布,内容是否完全公正则无法监管。

更有甚者,一些网民为制造轰动效应,恶意发布一些无中生有、颠倒是非的信息,由于相关规制制度不健全,经过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平台的介入转发,可能很快吸引大量網民跟帖。

而一些大媒体平台,不经过详细的调查取证,直接转引网友的微博内容,甚至制作成相应节目播出,严重损害医院和医务人员形象,过于浮躁、不负责任,不注重对社会舆论的积极正面引导,缺乏社会责任。

2.2.4 不良信息泛滥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微博中充斥着养生保健、治疗相关疾病的医药广告,有的无良商家打起了祖传秘方、老中医的幌子欺骗公众[10]。

一方面,这些医药广告多为虚假,违背医学常识,严重的会伤害患者的身心健康,更加损害医生的形象。

另一方面,对这些信息,缺乏法律和政府部门的有效监管,故应进一步深入探讨新媒体提供医疗健康知识和信息的合法性、规范性。

2.2.5患者的先入为主现在患者或者患者家属大都受过较高水平的教育,加之信息获取的即时便捷性,一部分的患者或家属在就诊前或就诊中根据疾病种类或病症表现,通过网络等渠道查询相应的诊断方法、治疗方法等,实行先入为主的“自我诊断”[11]。

当医生的诊断治疗意见建议和他们自己获取的信息不一致时,有的人会提出质疑,更有甚者和医生发生争执。

一方面,医学知识是专业性非常强的知识,其自己获取的知识在真实性、准确性、全面性方面需要加以论证,其对所获取知识的理解正确与否也需要进一步探讨。

其次,信任网络信息而不相信医生的专业知识,显然会降低医患之间的信任水平,是导致医患关系危机的潜在因素。

2.2.6 医方压力增大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以及对医患关系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医院尚未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

面对医患纠纷,多数情况下医院采取的是息事宁人的态度,“大闹大赔、小闹小赔”,没有全面维护自身合法权益[12]。

同时,未能建立和媒体的主动沟通交流机制,不能第一时间发布准确信息,有时甚至拒绝媒体的采访报道,将压力都转移到自己身上。

再者,面对患者的“先入为主”等情况,不善于沟通交流的医生有时会以“我是医生,听我的”简单粗暴地回复患者,更加激起了患者的不满,破坏医患关系的和谐。

3 新媒体环境下优化医患关系的对策3.1 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律约束当前我国关于网络规制管理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加之新媒体网络环境的自由性、虚拟性,许多网民在网络发布了有失公正的内容、甚至恶意诽谤医院及医生形象的内容后,难以被追踪、难以被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