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体育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体育史期末试题及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史》期末考试试题
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新中国成立后,仍然留在大陆的国际奥委会委员是- -- - -( C ) A.王正廷 B.孔祥熙 C.董守义
2.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很多从海外回来的运动员受到迫害,有的运动员因为恐惧而自杀,乒乓三杰中第一位自杀而死的是 - - --- - -( B )A.容国团 B.付其芳 C.姜永宁
3.1909年霍元甲在上海创办了()。

- - - - --- - - ( A ) A.精武体操学校 B.精武体育会 C.松口体育会
4.五禽戏的创编者是 - - - -- -- - - - - - - - - - -- -( A ) A.华佗 B.陶弘景 C.孙思邈
5.唐代角抵与今日体育活动大同小异的是- - - - - - ------( B )A.拳击 B.相扑 C.武术
6.宋代临安等城市中,由喜爱“打拳使棒”的人们结成的体育社团叫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A.英略社 B.锦标社 C.齐云社
7.中国已从外国人手中收回体育主权的标志是-- -- --- -- ( C )A.北京体育竞进会 B.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的成立
C.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的成立
8.20世纪后期在海外形成的海外兵团对我国乒乓球形成冲击,其中以()为‘反让球’代表- - - - - - - - - - -- --- ---- ( B ) A.陈静、管建华 B.曹燕华、何智丽
C.陈静、何智丽
9.早期正规比赛,特别是大型运动会是由发起组织的。

( C )
A.教会学校 B.维新派 C.基督教青年会10.由中国人自己举办的旧中国运动会开始于- - - -- --- -- - --( B )
A.第2届 B.第3届 C.第4届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击鞠:中国古代的麻球运动,亦称打毬或击毬,唐代较为盛行。

2.强钩(钩强):强钩也叫牵钩、施钩,春秋时公输子所创,原为配合水战的一种军事技能。

强钩在脱离实战后演变为民间游戏,唐代以后逐渐发展.成为拔河游戏3.冰嬉:古代冰上运动的总称,源于满族习俗,盛行于清代。

4.十八般武艺:一般指使用刀、枪、剑、戟、棍、棒、槊、镋、斧、钺、铲、钯、鞭、锏、锤、叉、戈、矛等古代十八种武器的技艺。

三、简答:(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汉唐蹴鞠之异同及其消亡的原因。

答:(1)蹴鞠又名踏鞠,是我国古老的一种“足球”游戏。

(2)汉代蹴鞠分表演性蹴鞠与竞赛性蹴鞠两种形式。

表演性蹴鞠是在鼓乐伴奏下进行踢控球技能的表演,竞赛性蹴鞠设有“鞠场”“鞠城”
“鞠室”等,是军队训练的重要内容。

(3)唐代蹴鞠最初使用塞满毛发的实心球,唐代以后出现充气球,出现了多种踢法,一种是单球门的竞赛,称筑球,另一种是不用球门的踢法叫白打,从一人场户到十人场户,成为人们重要的娱乐内容之一。

(4)消亡的原因:蹴鞠本身由对抗性强的运动演变为表演性的运动;
由于清代统治者是来自长白山下的女真族,他们只提倡本民族的骑马、射箭和冰上运动,而不提倡中原的击鞠、蹴鞠;被踢毽子所取代。

2.简述中国当代体育的金牌故事?
答:中国剑客王海滨为中国代表团在釜山夺下的亚运会首金,除了惊喜之外,还多了一份骄傲和自豪。

2002年釜山亚运会,东道主韩国将自己的强势项目男子花剑设为了首金项目,本以为两年前悉尼奥运会的男子花剑金牌得主金永浩将“毫无悬念”地赢下这枚亚运首金,然而,中国剑客王海滨却成了“半路杀出的程咬金。

2002年9月29日,第14届釜山亚运会男子花剑个人赛决赛中,中国选手王海滨击败东道主选手,勇夺亚运首金。

在决赛的最后时刻,王海滨上演了“七剑绝杀”的戏码,以15比11击败了金永浩,“抢走”了韩国队本以为到手的首枚金牌。

“金永浩的影响力在亚洲非常厉害,想势在必夺这枚金牌。

”事隔多年,王海滨对赢得首金的一幕同样记忆犹新,“可不凑巧给我拿了。


3.简述武举制考试的内容及其对武艺发展的影响。

答:(1)武举制的创立时间是唐武则天长安二年设立。

考试的内容:射箭、马枪、举重、负重、身材言语等。

(2)影响:既有作战的实用技能,也有基本的身体素质,标志着对武士的要求趋于全面。

为统治阶级选拔了不少武艺人才,也推动了武艺的普及与提高。

4.简述原始娱乐活动的内容。

答:(1)舞蹈:生产舞;巫舞;战争舞;性爱舞。

(2)游戏:击壤;踏鞠;弈棋。

四、问答:(每题16分,共32分)
1.试述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和规律。

答:古代体育组织方式的特点:
(1)古代体育大多围绕传统节日活动及民俗活动进行。

如清明节的郊游、风筝、蹴鞠,端午节的龙舟水戏,重阳节的登高等。

(2)古代体育依地理及农事活动的节奏,自发地运行与调节;活动的高峰时期,大抵为农事较少时;活动的内容,则大体与自然气候相应。

(3)古代许多体育活动以家族为单位进行。

(4)许多体育活动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对宗教或军事的依附性。

古代体育实践的特点:
(1)古代体育使用的器材,许多仍未完全脱离工具、兵器或为祭祀活动用具的原形,纯粹用于体育的器材还不多。

(2)古代体育运动的场地,大多还是利用自然地形地物;专门体育场地在汉代开始出现,唐、宋以后逐渐增多。

(3)古代体育的方法有很强的地域性。

(4)古代许多体育项目,都包含特定的文化意义,很难被其他人所理解和接受。

中国古代体育发展规律:
(1)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连续性:自战国以后直到清朝后期,中国体育的发颤呈现出长期连续性,古代体育的几个主要部分如养生,武术,民俗体育活动等的发展,没有中断过。

(2)中国古代体育发展的早熟性:大约在战国秦汉时期,中国体育及已经基本发育成熟。

这主要表现在:基本形成了建立在气一元论基础上的体育思想和体育方法论,并达到古代社会的高峰;初步形成了上述中国古代体育各方面的特点
2.对比新旧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情况,你有何感想?
(1)旧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表现:
自1931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后,中国先后派运动员正式参加了第10、11、14届奥运会。

1932年7月30日至8月16日,第10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举行。

在张
学良将军资助下,中国派出了沈嗣良任领队、宋复君任教练、刘长春一人为运动员的代表团前往参加。

在比赛中,刘长春在100米和200米赛跑的预赛中即遭淘汰。

第11届奥运会于1936年8月1日至16日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了有69名运动员的代表团参加,结果除符保卢撑杆跳高达到及格赛标准外,其余项目均未取得名次。

1948年中国派出了有33名运动员的代表团参加了7月勇30日至8月13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第14届奥运会,结果全部运动员均在预赛中被淘汰。

(2)新中国参加奥运会的表现:
1979年10月25日在日本名古屋国际奥委会执委会通过同意恢复中国国际奥委会会籍的决议,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全体委员通讯表决正式通过。

要求台湾的体育组织改变会旗、会歌、会徽参加奥运会。

是邓小平一国两制理论的重要实践来源,形成了国际上著名的“奥运模式”。

1980年2月,中国参与第13届冬季奥运会,这是中国体育代表团首次参加冬季奥运会。

1980年海峡两岸开始体育交往。

1984年7月派出353人的代表团参加第23届奥运会,取得15枚金牌、世界排名第四的优异成绩。

中国竞技体育热潮空前高涨,1986年前后开始有人提出建立体育强国的口号和战略。

1988年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绩下滑,5金、11银、12铜的成绩被认为是“兵败汉城”。

在社会震荡中体育开始改革,提出社会化、科学化等发展战略。

1992年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取得16金、22银、16铜的优异成绩,排名世界第四。

参加1996亚特兰大奥运会、2000悉尼奥运会和2004雅典奥运会,确立了在世界体坛第二集团的领先地位。

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

(3)我的看法:
中国人站起来了强起来了,摆脱了东亚病夫的屈辱名号;新中国成立以来
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增长,体育卫生事业有了巨大的进步,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随着国家的富强竞技体育有了巨大的飞跃,中国一个体育弱国发展成为世界体育大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拼博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

北京奥运会震撼了世界,是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盛事喜事,不愧为一届高水平的奥运会。

扬中华之国威,振民族之志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