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逆境生理
三、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一)形态结构变化
根系发达,叶小——干旱条件; 扩大根部通气组织——水淹环境; 进入休眠——迎接冬季的来临。
(二)细胞变化
1、逆境感受 3、基因表达 5、酶活性增强 2、信号转导 4、蛋白质的合成
逆境下植物代谢所形成的逆境适应物:
(一)胁迫蛋白 胁迫蛋白:在逆境条件下,植物关闭一些正
4.活性氧的清除 (1)保护E体系 A、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2O2 -·+ 2H+
SOD
H2O2 + O2
线粒体内膜呼吸链是植物体内产 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重要来源。
抗逆性强的植物在逆境下SOD活 性降低幅度小或保持相对稳定,避免 或减轻了活性氧引起的伤害。
B、过氧化物E(POD) H2O2使卡尔文循环中的酶失活。高等 植物叶绿体内H2O2的清除是由具有较高活 性的抗坏血酸过氧化物E(Asb-POD)经 抗坏血酸循环分解来完成的。
HO自由基主要来自Haber—wiss反应和Fenton反应。
Haber—wiss反应: Fe3+—螯合剂 H2O2+O2Fenton反应: H2O2+Fe2+ H2O2光解: H2O2 光 HO•+OHHO•+OH-+Fe3+ HO•+OH-+1O2+Fe2+
(3)H2O2主要是通过酶促反应产生的。
三、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抗逆性:指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和抵抗力,简称抗 性。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与抵抗方式主要有: 避性(escape ) ,即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 不与逆境相遇,逃避逆境危害。
耐性(tolerance ),即植物可通过代谢反应阻 止、降低或修复由逆境造成的损伤,使其在逆境 下仍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3、代谢紊乱
生物膜破坏,光合、呼吸速率下降;
(Na+抑制RuBP羧化酶、PEP羧化酶的活性; 过多Na+影响蛋白与叶绿素的结合。)
蛋白质合成降低,相对加速贮藏蛋白的水解, 使体内氨积累过多,产生氨害;
三、植物对盐害的适应 盐生植物(Halophyte):生长的盐度范 围为1.5%-2.0%,如:莲蓬。 特点:原生质的透性很低。 淡土植物(Glycophyte):耐盐范围为 0.2%-0.8%。如甜菜,豆类等。 1、避盐:(泌盐、稀盐、拒盐) 2、耐盐 渗透调节,盐适应蛋白(清蛋白)
2.活性氧的产生
在正常条件下,活性氧的产生和清除处于平衡状态, 植物受到的危害较小。但在逆境条件下,植物体通过 各种途径大量产生活性氧,而且在逆境条件下活性氧 清除能力下降,造成活性氧积累,引起严重的危害。
(1)O2-的产生:O2-是氧分子发生单电子还原生成的, 即O2+e——O2-。
(2)HO•的产生
在低温、高温、干旱和盐害等胁迫下, 体内ABA含量大幅度升高。 原因: (1)逆境胁迫增加了叶绿体膜对ABA的 通透性 (2)加快根系合成的ABA向叶片的运 输及积累
ABA调节气孔开度, 减少蒸腾失水, 抑制生长。
外施ABA提高抗逆性的原因: (1)提高膜脂的不饱和度 (2)减少自由基对膜的伤害 经ABA处理后,会延缓SOD和过 氧化氢酶等活性的下降,阻止体内自 由基的过氧化作用,降低丙二醛等有 毒物质的积累,使质膜受到保护。
(1)无机离子
(2)脯氨酸 (3)甜菜碱 (4)可溶性糖
(5)有机酸等
作为渗透物质,必须具有如下几个条件:
(1)分子量小,可溶性强;
(2)能为细胞膜保持而不易渗漏; (3)在生理PH范围内不带正电荷,不影响 细胞的酸碱度; (4)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5)生物合成迅速,并在细胞内迅速积累。可溶性蛋白质等的含量,从 而使植物产生抗逆能力。
(4)减少水分丧失 ABA处理后,可促进气孔关闭, 蒸腾减弱,减少水分丧失,还可提高 根对水分的吸收和输导,防止水分亏 缺,提高抗旱、抗寒、抗冷和抗盐的 能力。
ABA在交叉适应中的作用 交叉适应: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 后,能提高对另一些逆境的抵抗能力, 这种对不良环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称 为~。 交叉适应的作用物质:ABA
第十三章 植物抗性生理
第一节
抗性生理通论
逆境对植物代谢的伤害:
植物对逆境的适应:
一、逆境的概念及种类
逆境(stress)又称胁迫,是指对植物生存生 长不利的各种环境因素的总称。
生物因素 病害、虫害、杂草
物理的 辐射性的 化学的 温度的 水分的
逆境种类
理化因素
二、逆境 (stress) 对植物代谢的伤害:
四、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1、 选用抗盐品种
2 、抗盐锻炼 3、 CaCI2 浸种 4、用植物激素处理植株 生长素可促使作物生长和吸水,提高其抗 盐性。脱落酸能诱导气孔关闭,减少蒸腾作用 和盐的被动吸收,提高作物的抗盐能力。
第五节 冷害与冻害
一、冷害与抗冷性 1. 冷害
冷害 : 0℃以上(0-10℃)的低温对植物所造成的危害。 植物对0℃以上低温的适应叫抗冷性。
2、生理特征
细胞渗透势较低 — 吸水保水能力强
原生质具较高的亲水性、黏性、弹性 — 抗过度脱水和减轻脱水时的机械损伤 缺水时正常代谢活动受到的影响小
五、提高抗旱性途径:
1.抗旱锻练:指人为地给予植物以亚致死剂量的干旱条件,使植
物经受一定时间的干旱磨炼,提高其抗干旱能力的过程。 如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萌动种子锻炼和苗期锻炼。蹲苗, 搁苗,饿苗,双芽法等
直接伤害:低温对植物所造成的危害在几小时至一天出现伤斑 。 间接伤害:主要是由于引起代谢失调而造成的伤害,一般 5 — 6天以后出现伤斑 。
根据植物对冷害的反应速度,冷害分为:
例:我国冷害发生
早春,作物死苗或僵苗不发;果树会破坏花芽,结实少。 晚秋,晚稻空瘪粒;棉花霜后棉。
是使植物死亡。干旱抑制生长和使植物死亡具有 不同的机理; (2)器官、组织水平:生长受抑,失去正常 功能,部分或全部坏死;
(3)细胞水平:代谢失调,膜损伤,失去正常功 能,甚至死亡。
三、干旱机理:
1、改变膜的结构和透性
当植物失水时,原生质膜的透性增加,大
量的无机离子和氨基酸、可溶性糖等小分子被 动的向组织外渗漏。 其原因是:脱水破坏了原生质膜脂类双分 子层的排列结构。正常情况下,膜内脂类分子
双层排列,而干旱使得细胞严重脱水,膜脂分
子结构发生紊乱,引起膜透性变 化。
膜内脂类分子排列
a. 在细胞正常水分状况下脂类双分子层排列 b. 脱水膜内脂类分子成放射的星状排列
2. 机械损伤
干旱时细胞脱水,细胞收缩,壁形成许多锐 利的折叠,刺破原生质。 骤然复水→质壁不协调膨胀→原生质被撕破→ 死亡。
(2)对蛋白质的伤害:脂性自由基使蛋白质中的硫氢
基氧化为二硫键,或夺去蛋白质的H,形成蛋白质自 由基,蛋白质与另一分子蛋白质结合,形成二聚体蛋 白质,或由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将2个分子蛋白质 交联在一起。
(3)对核酸的伤害:HO、O2-、H+与核酸中的碱基加成 反应,转变为自由基或降解破坏,进而破坏核酸结构。
SOD 2O2-+2H+ H2O2+1O2
(4)1O2的产生 有许多途径可产生1O2,如O2-将电子传递给其它 物质,自身就转化为1O2,此外,激发的叶绿素也 可使O2转变为1O2。
3.活性氧的伤害
(1)膜脂过氧化:活性氧可引起膜脂不饱和脂肪酸的 链式过氧化分解,使膜脂有序排列受到破坏,膜透性加 大,内含物外渗。
常表达的基因,启动一些与逆境相适应的基因, 形成新的蛋白,以抵御逆境胁迫,这些蛋白统 称为Stress protein。 低温——抗冻蛋白 高温——热激蛋白 感病——病原相关蛋白。
(二)渗透调节与抗逆性
1、渗透调节的概念
多种逆境都会对植物产生水分胁迫。水分胁迫时植 物体内积累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提高细胞液浓度,降 低其渗透势.人们把植物胁迫条件下主动形成的物质以 适应水分胁迫环境,这种现象称为渗透调节 (osmoregulation)。 2、渗透调节物质
(2)甜菜碱
甜菜碱也是细胞质渗透调节物质,它是一类季铵化 合物,化学名称为N-甲基代氨基酸,植物体内有12种甜 菜碱,其中甘氨酸甜菜碱、丙氨酸甜菜碱和脯氨酸甜菜 碱是比较重要的甜菜碱。
(3)可溶性糖
可溶性糖是另一类渗透调节物质,主要来自于淀粉 等碳水化合物的分解,包括蔗糖、葡糖糖、果糖、半乳 糖等。
逆境条件下活性氧的产生及伤害机制
1.活性氧和自由基
活性氧指化学性质活泼、氧化能力极强的氧代谢 产物及衍生的含氧物的总称。 自由基(free radical)指含有不配对电子的原 子、分子或离子,如无机自由基O2-(超氧离子自 由基)、HO-(羟自由基);有机自由基RO-(脂 氧自由基),ROO-(脂过氧自由基)等。
3. 蛋白质变性
-SH→ -S-S-键,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
细胞脱水时细胞变形状态
上:细胞脱水后萎陷状态 ;下:正常细胞
四、植物抗旱特征:
1、形态特征 根系发达、深扎、根冠比大 — 有效地 吸收利用土壤深层水分 叶脉致密,单位面积气孔数目多,角 质化程度高 — 有利于水分的贮存与供应, 减少水分散失
(4)无机离子
在逆境下细胞内常常积累无机离子以调节渗透势, 特别是盐生植物,他们依靠细胞内的无机离子的积累进 行渗透调节。
(三)脱落酸在抗逆性中的作用
ABA是 一种胁迫激素,它在植物激素 调节植物对逆境的适应中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气孔关闭、保持组织内的水分 平衡,增强根的透性,提高水的通导性 等来增加植物的抗性的。
(1)脯氨酸(Pro):
最有效的渗透调节物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