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甜菜甜菜(学名:Beta vulgaris),又名菾菜,原产于欧洲西部和南部沿海,从瑞典移植到西班牙,是热带甘蔗以外的一个主要糖来源。
叶子也是一种蔬菜。
甜菜变种有一个变种“莙荙菜”(var cicla)根不肥大而叶大,是用做蔬菜。
另外甜菜甜菜根的色素含量极为丰富,主要色素称为甜菜红(Betalains),包括红色的Betacyanins 及黄色的Betaxanthins,多数品种的甜菜根含有较多量的红色Betacyanin,每100公克的甜菜根含有高达200毫克的色素,是很好的色素来源。
西欧每年大约产出20万吨以上的甜菜根,其中大约有10﹪系用来加工做为色素用途。
但因甜菜红对热、氧气及光线很敏感,使其在应用上受到限制,一般常用于冰激凌、凝态优酪乳、干混食品及糖果等食品中。
[1] 菜用甜菜栽种第一年即生成粗厚的肉质直根,可供食用。
第二年即长出高大、多分枝的茎,开绿色簇生小花;果棕色,质如软木,俗称「种球」。
直根扁球状、球状、锥状直到长锥状,皮肉一般为深红色至深紫红色,间有近乎白色者,煮後肉色即变均匀。
菜用甜菜在美国普遍烹食或腌食,俄罗斯甜菜浓汤是东欧的传统甜菜汤。
糖用甜菜是最重要的商业类型,18世纪在德国育成。
英国曾对法国封锁,使之得不到进口食糖,作为对策,拿破仑鼓励种植甜菜,从此糖用甜菜在欧洲广为栽种。
现在甜菜糖约占世界糖产量的2/5,主产国是乌克兰、俄罗斯、美国、法国、波兰、德国、土耳其、意大利、罗马尼亚和英国。
饲料甜菜和叶用甜菜的栽培与大多数作物一样,始于史前时期。
生态习性甜菜在深而富含有机质的松软土壤上生长良好;施用化肥和粪肥均有良效。
普遍实行灌溉,能忍耐盐碱含量较高的土壤,但对强酸性土壤和低硼敏感。
缺硼则抑制生长并使根内出现黑心病。
甜菜广泛种植於温带和寒温带地区,温热地区则在凉爽季节种植。
在适宜的气候下,菜用甜菜生长期为8~10周,某些饲料甜菜则长达30周。
甜菜叶是核黄素、铁以及维生素A和C的来源。
多烹食。
挑选时要拣新鲜而柔嫩者。
甜菜根常做成罐头(整个或切片),又可加香料腌食,或浸泡於糖醋汁中。
甜菜是二年生草本植物,古称忝菜,属藜科(Familia Chenopodiaceae)甜菜属(Genus Beta)。
是中国的主要糖料作物之一,生活的第一年主要是营养生长,在肥大的根中积累丰富的营养物质,第二年以生殖生长为主,抽出花枝经异花受粉形成种子。
甜菜(Beta)甜菜起源糖甜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野生种滨海甜菜是栽培甜菜的祖先。
大约在1500年前从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
在中国,叶用甜菜种植历史悠久,而糖用甜菜是在1906年才引进的。
中国的甜菜主产区在东北、西北和华北。
另外解释发音和“天才”谐音,所以不少风趣的人用甜菜来作为自己的代名词,不免有些自恋情节…… 但是很可爱。
甜菜的栽培种有4个变种:糖用甜菜、叶用甜菜、根用甜菜、饲用甜菜。
作制糖原料的糖用甜菜是两年生作物。
甜菜浑身都是宝。
甜菜的主要产品是糖。
糖是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也是食品工业,饮料工业和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
除生产蔗糖外,甜菜及其副产品还有广泛开发利用前景。
甜菜茎叶甜菜的茎叶是理想的多汁绿色饲料,除含有牲畜所需的一般营养物质外,还富含胡萝卜素,能补充饲料中的甲种维生素之不足,增加其乳制品中甲种维生素的含量。
其营养成分见表14-2。
甜菜茎叶还可以作为肥料还田,培肥地力,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
根用甜菜甜菜的块根水分占75%,固形物占25%。
固形物中蔗糖占16%~18%,非糖物质占7%~9%。
非糖物质又分为可溶性和不溶性两种:不溶性非糖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原果胶质和蛋白质;可溶性非糖又分为无机非糖和有机非糖。
无机非糖主要是钾、钠、镁等盐类;有机非糖可再分为含氮和无氮。
无氮非糖有脂肪、果胶质、还原糖和有机酸;含氮非糖又分为蛋白质和非蛋白质。
非蛋白非糖主要指甜菜碱、酰胺和氨基酸。
甜菜制糖工业副产品主要是块根内3.5%左右的糖分和7.5%左右的非糖物质以及在加工过程中投入与排出的其它非糖物质。
Beta vulgaris的花及可食用的肉质根手绘图①甜菜粕在制糖过程中,甜菜块根经切丝浸提后所剩残渣加工成为甜菜粕。
通常每加工1吨甜菜块根便同时生产出0.9吨甜菜粕。
甜菜粕中含有93%的水分,7%左右的干物质。
干物质中含有丰富的各类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养猪、养牛理想的饲料。
其含量见表14-3。
甜菜粕经双螺旋(或单螺旋)压榨机压榨后再经过烘干制成干燥的甜菜。
干粕。
由于甜菜干粕碳水化合物含量、淀粉值和可消化养分总量高,故可作精饲料。
且因蛋白质少,发热量高,与高蛋白的精饲料及粗饲料一起使用可调节高蛋白营养平衡,其味道甘美,是养牛业的理想饲料。
使用时应先加水浸泡,否则易引起牲畜腹胀。
为提高甜菜干粕的营养价,可在干粕内添加废糖蜜及其他营养成分,制成糖蜜型或营养型甜菜颗粒粕。
甜菜颗粒粕是利用甜菜干粕进一步经过加工制成的。
其营养成分和使用价值与甜菜干粕相同,但更便于包装运输和管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甜菜颗粒粕的生产发展较快,年产量已达到10多万吨。
目前国内的甜菜制糖厂大多配有甜菜颗粒粕生产线。
②果胶的生产及利用甜菜中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由于不溶于水,故在浸糖过程中不移入糖汁中而留在废粕内。
蛋白质、灰分、皂素等大多也残留在废粕内。
唯独果胶质处于与纤维素化合状态,在一定温度和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能水解成可溶性的水果胶质,进入糖汁后,成为影响清洁和结晶的有害物质。
因此在制糖过程中,通过控制浸糖温度,可使90%以上的果胶留在甜菜粕中。
从甜菜粕中提取果胶的工艺较简单,即将甜菜粕加温、水解,再使果胶质与废渣分离便生产出初级果胶质。
初级果胶质与水泥、石膏炉灰渣混合,便可生产出泡沫硅酸盐制品,达到建筑行业对保温隔热材料的技术要求,从而成本较低。
该项技术工艺简单,易于操作且有利于环保,前景很好。
③废蜜的生产及二氧化碳的利用在制糖过程中所产生的低度糖蜜,不能再返回煮糖,此类糖蜜称之为废蜜,其产量为甜菜加工量的4%左甜菜右。
一是生产发酵制品凡是用淀粉作为原料所生产的发酵制品,绝大部分可以用废蜜制取。
由于废蜜价格低,产品产值高;经济效益好,因此目前中国的甜菜制糖厂均利用废蜜生产发酵制品。
主要产品有:酒精、有机溶剂(如丙酮、丁醇和乙醇等)、甘油、酵母、谷氨酸、味精、柠檬酸等。
二是作饲料由于废蜜中含有糖分、多种维生素、氨基酸及一些微量元素,可用做作牲畜饲料。
如有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牛泌乳提高乳量、促进新陈代谢和体质发育等。
饲料甜菜它是普通甜菜组中普通甜菜的4个变种之一。
饲料甜菜是一种专门作为养牛、养猪用的饲料作物,块根的含糖率较低,通常仅为5~10度,但产量较高,可达到60~80吨/公顷。
在欧洲栽培面积较大。
且有专门的饲料甜菜育种机构从事饲料甜菜品种的科学研究工作。
为避免使甜菜制糖厂蒙受损失,欧洲一些国家规定饲料甜菜与糖甜菜的根皮颜色要有所区别。
因此饲料甜菜育种工作者将颜色基因导入到饲料甜菜的根皮中,使目前我们看到的饲料甜菜的块根具有各种颜色,如浅红色、浅粉色、金黄色、浅黄色等。
饲料甜菜块根多为圆柱型,三分之二以上在地上部。
叶片数较少。
根沟浅,光滑,收获时带土少。
由于块根中除含一定的糖分外,还含有维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矿物盐类,故它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多汁饲料。
它作为饲料作物,在中国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特别是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的消费量将大幅度提高,必将带动乳牛业的发展,因此饲料甜菜开发前景广阔。
此外,饲料甜菜还是不可多得的遗传资源。
利用其良好的根形通过与糖甜菜杂交选育光滑根育种(球形根育种),或利用其丰产性基因选育丰产性材料。
目前中国尚无专门的研究机构。
国内仅有个别地区有少量种植。
品种皆引自国外,以前苏联的为主。
叶用甜菜俗称厚皮菜。
叶片肥厚,叶部发达,叶柄粗长。
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及耐暑性。
它可作为蔬菜食用或作为甜菜草药及饲料。
叶用甜菜是由近东地区的沿海甜菜(中分离出来的,后来传入欧洲、印度、中国等。
它是最早驯化栽培的一种甜菜,有人认为大约在4000年前,在美索不达米亚,第一个叶用甜菜原始类型便被栽培了。
大约在公元五世纪从阿拉伯引入中国。
在中国叶用甜菜主要分布在长江、黄河流域及西南地区种植。
中国的叶用甜菜现已初步被划分为5种类型:白色叶用甜菜、绿色叶用甜菜、四季叶用甜菜、卷叶叶用甜菜和红色叶用甜菜。
目前,叶用甜菜在个别地区仍作为蔬菜栽培。
此外叶用甜菜由于具有抗褐斑病性、抗逆性,所以在糖甜菜或饲料甜菜育种中常被利用。
然而,叶用甜菜其他的经济潜力尚有待研究、开发。
食用甜菜俗称红甜菜。
根和叶为紫红色,因此也称火焰菜。
块根可食用。
类似大萝卜,生吃略甜,可作为配菜点缀在凉拌菜中,或作为雕刻菜的原料,颜色非常鲜艳;也可做汤类菜。
前苏联的许多国家作为一种蔬菜仍有较大面积的种植。
此外还可作为观赏植物。
食用甜菜其他的经济潜力尚有待研究、开发。
古代西方利用甜菜做药用,古代罗马帝国用甜菜治疗便秘和发烧,用甜菜叶子包裹治疗外伤。
由于甜菜汁含硼,古代欧洲用它做春药。
中世纪欧洲用甜菜根治疗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
食用过多的甜菜会使小便颜色变红。
编辑本段起源传播苏联П.В.卡尔平科认为糖甜菜由起源于地中海沿岸的野生种(B.maritima)演变而来。
经长时期人工选择,到红叶甜菜公元4世纪已出现白甜菜和红甜菜。
公元8~12世纪,糖甜菜在波斯和古阿拉伯已广为栽培,其栽培品种后又由起源中心地传入高加索、亚细亚、东部西伯利亚、印度、中国和日本。
但当时主要以甜菜的根和叶作蔬菜用。
1747年,德国普鲁士科学院院长A.马格拉夫首先发现甜菜根中含有蔗糖。
他的学生F.C.阿哈德通过进一步的人工选择,于1786年在柏林近郊培育出块根肥大、根中含糖分较高的甜菜品种。
这是栽培甜菜种中最重要的变种,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糖用甜菜品种。
1802年,世界上第一座甜菜制糖厂在德国建立。
19世纪初,法、俄等国相继发展了甜菜制糖工业。
甜菜作为糖料作物栽培始于18世纪后半叶,至今仅200 年左右历史。
现在世界甜菜种植面积约占糖料作物的48%,次于甘蔗而居第2位,分布在北纬65°到南纬45°之间的冷凉地区。
1985年全世界甜菜播种面积为874万公顷,其中以欧洲最多,其次为北美洲,亚洲占第3位,南美洲最少。
生产甜菜的国家有43个,总产量达27788.7万吨,其中苏联、法国、美国、波兰、联邦德国和中国等种植较多,中国1985年的总产量为809.1万吨。
但1988年后二十年内,中国甜菜种植面积日益减少,从八百多万亩减少到不足三百万亩。
中国大面积引种糖用甜菜始于1906年。
先在东北试种,1908年建立第一座机制甜菜糖厂后渐向其他地区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