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作文计划

三年级下册作文计划

第六册作文教学计划作文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作文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际活动的能力。

本学期为了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愉快的情绪,写出真实的、富有感情的文章,我特拟订如下计划:一、训练内容:教材习作中安排的作文,大多只提出范围和要求,没有直接命题,在选材上有一定的灵活性。

本学期的作文范围,题材大体拟定如下:1、家乡的景物。

2、环境保护。

3、介绍自己。

4、学本领。

5、父母对自己的爱。

6、未来的……。

7、自由作文。

8、假如我会变。

训练重点:1、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会读书,读写相结合。

2、在课堂上激起学生习作的“火花”,让这一“火花”照亮他们的生活,使其各显各的思想,各闪各的光彩,从而唤起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以至文思泉涌,落笔成章。

训练难点: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其有内容可写,构思新颖,别具一格。

二、训练目标: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信心。

习作时,要根据不同的文题、不同的题型、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考虑和选择不同的习作目的和角度,进行创意性表述。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

3、尝试在习作中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性的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想象作文,要想象丰富合理;写其他类作文,要会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习作内容恰当地选择。

6、学会准确地叙述,文章要生动有趣。

7、养成独立写作和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

8、根据表达的需要,能正确无误地使用标点符号,特别是使用冒号、引号,不写错别字。

9、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三、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从总体看写作能力较差。

大多数同学对作文不感兴趣,老是觉得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即使是自己亲眼看到的景色,亲身经历的事情,也很难将其经历的、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虽有部分同学能按要求选出新颖的材料,但不善于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

具体地说,在全班48名学生中,有六、七名同学写作基本功扎实,内容充实,有可读性,文章看起来废话少,语言流畅,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如:汪静怡、崔静茹、丁雪、薛书琴等。

有少一半同学的写作功底太差,一般不能按时完成作文。

作文不仅篇幅不够长,而且错字频繁,语句不通顺,更谈不上表现中心了。

如:高浩楠、马中原、丁丙丙等。

其余的同学特别不爱写作文,听说写作文就皱眉头。

一布置下作文就开始找资料,照抄作文,而且抄写过程中,还有许多错别字。

如李高添、常佳乐、崔恒等。

还有个别同学,写作极不稳定,有时写得比较好,有时却一败涂地。

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指导方法欠缺,引导不够,学生的学法不得当,写作态度不端正。

所以,这学期,师生要在作文方面多下功夫,争取使全体同学的作文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见下表)教学进度安排表周次日期题目节数备注1 2.16-2.22 拟订计划2 2.23-3.1 家乡的景物 23 3.2-3.8 讲评 14 3.9-3.15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 25 3.16-3.22 讲评 16 3.23-3.29 介绍自己 27 3.30-4.5 讲评 18 4.6-4.12 学本领 29 4.13-4.19 讲评 110 4.20-4.26 父母对自己的爱 211 4.27-5.3 讲评 112 5.4-5.10 未来的 (2)13 5.11-5.17 讲评 114 5.18-5.24 自由作文 215 5.25-5.31 讲评 116 6.1-6.7 假如我会变 217 6.8-6.14 讲评 118 6.15-6.21 期末复习五、教学内容检测与评价:1、检测:(1)课堂上要让学生多动口去说,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要多练,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要每周组织学生参加作文竞赛,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激发写作兴趣。

2、评价:(1)要鼓励学生多说,即使能说一两句话也要加以肯定。

在课堂上要多提问,多鼓励。

(2)对学生的习作要多用鼓励的语气,多安慰他们,要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兴趣,这样才能提高写作水平。

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一)、校内活动:比如各种语文实践活动、读书活动、编辑作文集……也可以是班级和学校开展的各种文体活动,只要是学生乐于参加的活动,我们都应该经常开展,积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写作材料。

(二)、校外活动:广阔的天地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也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写作素材,教师应该结合农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就我校来说:1、农村孩子常年与山水、田园为伴,眼中少不了花木瓜果,最贴近自然的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

只要留心观察,那美丽的自然风光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

2、感受淳朴的民风民俗,我们的传统节日和地方风俗习惯都比较丰富,教学时有意地因地制宜,结合特殊日子,进行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作文教学,将其作为作文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习作教学的一大亮点。

3、注目农村特有的劳动场景,如收割稻谷、种玉米等劳动对孩子们来说如数家珍,而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印象深刻。

七、具体措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强调作文是以“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在农村,写作、教写作存在着“难写、怕写、难教、怕教”,“五步一回头、十里一徘徊”的不良现象。

农村学生视野狭窄,材料贫乏,写出来的文章难免内容空洞,千篇一律,面对此问题,我打算采取六步写作教学法:(一)激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做什么事,一旦有兴趣,就乐于去做。

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

”所以在写作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兴趣。

其方法是:1、我提倡“敢写才会成,爱写方能胜”,我让学生充满自信,坚信自己笔下是最好的、最美的。

2、开展多种与写作有关的活动,如辩论赛、口头表达赛、故事会等。

3、宣读特别好的例文给学生听,让其尽情享受。

4、捕捉每个学生每篇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我都会给予肯定。

5、拓宽作文渠道,写形式、体裁多样的作文。

尽量少写命题作文,我以“观则同于外,感则同于内”为指标,以人的情感世界异彩纷呈,迥然不同为准则,允许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去写。

(二)注重知识积累。

学生之所以不想写作文,其中有一个很大的障碍,就是觉得无话可说,的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让学生写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于是改变“无米之炊”为“有米之炊”显得更重要,为此,要让学生汲取写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

文学原本就是起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这就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可是学生又会说农村的生活是极其普通平常的,写这些大没必要。

针对此种情况,我告诉学生“世事洞明皆学问”,“以小见大”。

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我首先要求学生采撷生活浪花,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叙真事抒真情写实感。

其次,要求学生多阅读。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我相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

这句被后人一直爱说的话。

最后,让学生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

(三)上好单元课文、习作和口语交际。

单元课文是最好的写作范文,所以在教学时,力求将这些渗透在学生的写作中。

如果每单元能做到有侧重点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将每一单元学到的写作知识积累起来,日积月累,便会写出符合多、高要求的习作。

除此,每单元安排的口语交际上课时,也要认真对待,充分创设情境,营造自由表达氛围,力求用普通话,让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想象。

(四)适度进行写前指导。

由于平时注重了培养,在写前就不做过多的指导,只要求学生以“主题——材料——结构——表达”的一般顺序去写。

并指出好文章的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这个大框。

后让学生“按快门”列写作提纲,将所写内容“过电影”。

这是让学生头脑保持清醒,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做到思路清晰,有章可循。

最后,在学生初步构建好轮廓的基础上,我让个别学生低声大体地把自己所想所写内容说给我听,我再画龙点睛给予指导,做初步“定格”,以免学生跑题,让所写习作在整体把握上是好的。

同时,我让学生写随堂作文。

尽管写作需要长时间构思、酝酿,但对学生来说,真正发挥,表现运用写作能力的时候,主要在考场上写作文。

针对考场作文要求和特点,我把每篇习作训练当作考试,即让学生随堂完成,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写考场作文的适应心理,还能避免学生拖拉懒散的现象,克服学生的惰性心理。

(五)合理安排修改。

关于修改,首先我给学生讲名人改诗词的例子和常人云“文章是改出来的”,让学生明白改的重要性。

其次,合理安排时间,由于平时训练的作文是随堂的,修改的时间较少、有限。

于是把写好的习作放一定的时间再让学生修改,并给较充分的时间,这样,能避开思维定势,同时倡导互相修改。

(六)慎重批改、讲评。

批改采取多种形式,面改、互改、对改,分组改。

如是我批改,我将评语分为眉批、总批。

对于前者,采取就地办公原则,及时指出写作中的优缺点。

后者一分为三。

首先,肯定最突出的地方,特别是最符合本次要求的内容;其次,委婉指出不足之处;最后针对本人本次习作指出今后努力方向。

当然,还会有些现象——学生挥之以蓝,教师圈之以红,教师辛苦改出来的作文红字连篇,学生却视而不见,优等生懒得去看,学困生全是丙,觉得不须入目。

为了避免这个,每次作文讲评时,首先,我认真归纳本次作文总体情况,并做详细记录,慎重筛选习作。

其次,评价时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三结合进行评价。

并让大部分学生谈出对所写评语的感受。

最后,做到最大限度尊重学生劳动,适当指优缺点——不把优生说得锦上添花,使他们在娓娓动听的赞歌中飘飘然起来;也不把学困生的习作说得一文不值,使其“破罐子破摔”,在敲打声中失去写作兴趣与信心,特别是对学困生,他们习作中的优点要重在鼓励,鼓励其一点一滴的进步,这样能唤起他们的写作激情,点燃他们写作兴趣的火花。

致此,便可回到“激活”写作兴趣上。

课题1、家乡的景物课型训练课题目家乡的景物(或根据内容自拟)教学目标1、介绍家乡的景物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说得很清楚,能突出景物的特点。

2、把内容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教学重点能把家乡景物的特点描述出来。

教学难点在描述中加入丰富的想象,表达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修补一、导语。

你的家乡一定有优美的风景吧,你去观察了吗?写作前,你应该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景物。

只有写自己熟悉的景物,才能抓住特点写得具体生动,才能表达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要把家乡的景物描写得好,应当注意:二、明确目标:(一)描写景物时的顺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