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个体发展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个体发展

3.教育
4.个体主观能动性
三、 辩证客观地对待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1)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2)遗传素质 (3)后天环境和教育
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
①先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生物因素,其中包括遗传、生长、发育与成 熟等。其中具有最重要意义的是遗传,即亲代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②后天因素主要是指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教育。 ③先天因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后天因素则是个体发展的条件。 幼儿正是在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返回
遗传素质
①儿童通过遗传获得人的生理解剖结构及特点,如五官、皮肤、体型,神经系统特 别是大脑结构和机能的特点等。
②遗传素质为儿童身心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儿童发展要以从遗传获得的生理结构 为其基本前提。
③遗传素质的差异性是导致儿童身心发展差异性的物质性基础。儿童在智力、才能 、个性等都是有个别差异的,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来自遗传素质的影响。
在幼儿心理发展中,关键期又称敏感期,是指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 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但是过了这个时期,发展的障碍 就难以弥补。在印度发现的“狼孩”卡玛拉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卡玛 拉被救回到人类社会时,约七、八岁,从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生活方 式等都表现出狼的习性。
儿童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一个人只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生活条件,在种系遗传的基因控制下就会 按一定顺序发展成长,所以每个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发展阶段、年龄特 征和变化速度总是大体相同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在不同的社会生活 条件下,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就会有差异,具有一定 的可变性。
身心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都是相对的。
四、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是一个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 程。从根本上讲,我们认为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诱导作用 ,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1、环境(教育)促进胎儿的发展 2、环境(教育)促进新生儿的发展 3、环境和教育诱导学前儿童的发展
皮亚杰——乔姆斯基的辩论
1975年10月,法国巴黎附近的的若约芒,皮亚杰 VS 乔姆斯
主题:从人的预言机制和语言习得角度来探讨儿童发展的问题。
观点:
乔姆斯基 较弱的天赋论 稍偏重“自然”
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
略偏于“使然”
返回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1)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① 成熟 ②练习和习得的经验 ③社会性经验 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环境决定论 • “性相近,习相远” • 洛克的白板说
什么是个体发展
“主动-被动”之争
• 与“先天-后天”之争具有内部联系 • 先天论者大多倾向主动发展 • 后天论者大多倾向被动发展 •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人具有特殊的主观能动性,不仅适应环
境,同时也改造环境
什么是个体发展
“连续-阶段”之争 • 小树变大树? • 毛虫变飞蛾?
④但是遗传素质并不能单一决定儿童的发展,儿童具有的遗传素质只有经与社会环 境和教育相互作用才能实现其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返回
后天环境和教育
①人所处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经过人改造的自然环境。 ②儿童是在与周围各层生态系统发生直接或间接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得到发展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也是在与人们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
(2)四个要素不断相互作用,使幼儿不断地由不平衡走向新的平衡, 螺旋式向前发展。
返回
二、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叶澜教授的观点
可能性因素——对个体发展的潜在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 (1)个体自身条件 A.先天因素——既定的、潜在的,包括遗传因素、成熟机制 B.后天因素——已有的水平 (2)环境 A.环境的分类: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大环境与小环境 B.环境的影响性质: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也作出限制;环境的作用与环境本身 的性质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相关
和形成的。 ④通过教育可以发扬优良的遗传素质,使遗传所提供的某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并
影响和改造不良的遗传素质。 ⑤学前期是神经系统迅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人的智力启蒙有重大使用,
也是发展智力潜力的必要条件。
返回
四、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学前儿童发展的基本特点
共同性
顺序行:首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 连续性与阶段性:年龄特征 不平衡性 补偿性 稳定性与可变性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儿童发展
导 师:杨晓萍 讲课人:陈小凤 专 业:学前教育学
第二章 学前教育与个体发展
一、 儿童发展的含义 二、 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三、 辩证的看待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 四、 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五、 儿童发展制约幼儿教育
一、 儿童发展的含义
一、儿童发展的含义 儿童的发展就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
的过程。
问题:
起点和终点? 变化的原因? 有哪些规律? 稳定的还是暂时的?
返回
个体发展的原因
发展心理学中关于个体发展的三种争论:
“自然-使然”之争 “主动-被动”之争 “连续-阶段”之争
什么是个体发展
“自然 - 使然”之争的问题常常被还原成:
“先天-后天”、“天赋-经验”、“遗传环境”
遗传决定论(天性难移) • 柏拉图的先天理念说 •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梯实验
现实性因素——各种活动
对个体发展从潜在可能转化为现实产生影响的因素
(1)活动的层次:生理活动、心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2)活动的影响力——决定性作用
A最近发展区
B活动组织水平与重复程度
C主体对活动的自主程度 D主体对活动的效能感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一般教育学观点
1.遗传
• 哪些特征可以遗传
2.环境
• 自然环境:气候、光照、温度、地貌等 • 社会环境(人文环境):家庭结构、同伴关系
返回
四、学前教育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
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 学前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 学前教育要重视儿童之间的特殊差异 • 学前教育要抓住儿童发展的“关键期”
小知识-“关键期”
关键期的概念最初是从动物心理的实验研究提出的。奥地利生态学家劳 伦兹(K.Z.Lorenz)在研究小动物发育的过程中,首先提出了所谓“ 印刻”的概念。印刻只在小动物出生后一个短时期内发生。劳伦兹把这 段时间称为“关键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