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2.“稻花香里话丰年”。
据考古发现,下列原始居民种植水稻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3.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反映了我们经常讲的“上 下五千年”的历史是从下面哪一人物开始?( )
A .黄帝
B .炎帝
C .舜
D .禹 4.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
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5.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
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隶书 D .楷书 6.我们说春秋战国是大变革的时期,是因为( )
A . 战争频繁
B .诸侯争霸
C .新旧制度的更替
D .百家争鸣 7.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
A .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B .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
C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 .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8.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在( )
A .秦朝
B .商朝
C .唐朝
D .西汉 9.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下下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大小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
A . 商朝
B .春秋时期
C .战国
D .秦汉时期 10.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
A .刀型币
B .五铢钱
C .铜钱
D .圆形方孔钱
11.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 )
A .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 .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 .窦固率军出击匈奴 12.“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载”李白的诗歌歌颂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
A . 统一文字
B .统一六国
C .修筑万里长城
D .设置郡县 13.“无有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 .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B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C .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在中央政权统治之下
D .密切了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14.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
东汉时,改进了造纸术,使纸张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 )
A .蔡伦
B .张仲景
C .华佗
D .祖冲之 15.下列有关《史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作者司马迁
B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记述了从秦朝到汉武帝的历史
D 肯定了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
16.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 .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B .南方战乱较少
C .南方自然条件好
D .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17. 电视剧《三国演义》再创收视率新高。
追忆三国历史,你知道曹操领导了以下哪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吗( )
A .赤壁之战
B .淝水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18.某诏令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颁布这一诏令的是( )
A .齐桓公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孝文帝 19.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内迁后,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 )
A .匈奴
B .鲜卑
C .羯
D .氐 20.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
……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
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
A .张旭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王羲之 二.非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
21.中国古代不同的经济政策和社会环境,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材料一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
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上述材料是哪次改革的内容?(2分)这一内容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2分)
材料二 见右图
(2)给右图确定适当的名称并说明其影响。
(4分)
材料三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耕鱼,或火耕而水缛,……不待贾(买卖)而足 …无积聚而多贫。
是
故江淮以河,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
货殖列传》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南朝《宋书》 (3)比较材料三两段史料,说一说江南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说明其产生的影响。
(4分)
(4)从以上三则材料,你能对我们当地经济发展得出什么启示?(3分)
22.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间有战争和冲突,但统一和友好交往始终历史发展的主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西交往的重要商路
学校: 浞水中学 年级 七年级 班级: 姓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1)说
出此商路的名称和起止点(4分)
(2)对开通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谁?(2分)
材料二:西汉疆域图
(3)对材料二中阴影部分覆盖的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2分)这一措施有何历史意义(3分)
(4)对比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23.从古到今变法与改革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
材料二:“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材料三:“(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
(1)材料一中管仲“相”桓公有何作用?(3分)
(2)材料二指的是变法的哪一措施?(2分)变法的目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指的是哪次改革?(2分)这次改革的作用是什么?(2分)
(4)以上变法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2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异彩纷呈。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分)材料一:孔子因报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
——钱穆《国史大纲》
(1)从材料一中看,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最大贡献是什么?他在政治方面还提出了什么重要的学说?(4分)
材料二:书籍被烧残,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
(2)材料二反映的什么事件?(2分)
材料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从汉代以来,孔子一直被放在一个神坛上作为“圣人”的代表。
——何燕江《孔子》
(3)在汉武帝时期,孔子是如何“被放在神坛上”的?(6分)
(4)对比材料二、三说一说两朝对待儒学的态度。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