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席伟

论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席伟

论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席伟
发表时间:2018-06-14T09:45:46.99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期作者:席伟1 陈玮2
[导读]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讲,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方式对于最终的施工质量以及单位效益,都是有很大影响的。

1、浙江省邮电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20
2、德清县正城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浙江湖州 313200
摘要: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精细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能够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提供重要保障,同时还能够降低施工成本,有效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

在运用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与项目施工具体情况充分结合,并从工程设计、项目施工以及工程结算等多个环节入手,并加强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成本的全面管控,切实提升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本文探讨了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应用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来讲,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方式对于最终的施工质量以及单位效益,都是有很大影响的。

而我们提到的精细化管理,就扭转了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所存在的弊端,可以保证施工人员严格按照施工流程,科学规范进行施工,同时将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责任细化,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避免了浪费等等不必要损失的产生。

可以说精细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效益与企业施工质量的双丰收,值得我们进一步发展和借鉴。

1精细化管理的概念
精细化管理与粗放型管理相比,是将施工过程中的职责进行细化分工,一旦施工中存在问题可以追溯到责任部门,及时给予解决,所以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作用在于控制施工成本的投入,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并制定好解决方案,减少施工企业的损失。

现代管理学将企业管理分为三个层次,即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以及个性化管理,呈现逐层递进的关系,其理念逐步深入,这也是建筑行业深入发展的重要趋势。

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将管理责任严格落实到工作中,权责明确,协调好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关系,将管理工作深入到每一环节中。

2 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
2.1工程项目施工前的精细化管理
管理理念的确定,是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体系构建过程中的一项重要问题。

制度建设的规范性是这一体系构建过程中所要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开始之前,建筑施工单位需要对设计环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进行提升。

在建筑工程的设计阶段,施工单位的设计人员需要对业主所提供的工程资料进行认真分析,进而在对业主的施工要求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实际勘察,以便对最终的施工措施进行明确。

第二,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也需要对各个阶段的管理目标进行明确,在召开施工部署会议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对不同阶段所面对的重点难点因素和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

第三,针对施工材料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之间的联系,在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开始之前,工程施工单位也需要构建精细化的建筑材料质量管理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施工单位还需要对施工设备的进场时间和顺序进行明确,针对工程施工项目中可能存在的交叉施工问题,施工单位需要对交叉施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行强化。

2.2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精细化管理
2.2.1严控施工质量
工程队对施工质量的管理最常用的是全程实时管理和阶段验收管理,并将这两种方法也交叉混合使用。

全程实时管理具有覆盖面大的优势,但是人力成本很高,质量监控人员要盯紧,丝毫不得离开。

阶段验收管理采用的是结果惩戒制度,一旦出现问题施工方会付出加倍的代价。

该法有出现质量问题的风险,但监管成本较低,节省人力。

全程实时管理出现问题可以随时更改,整体成本降低。

阶段验收管理是既成错误后推倒重来,整体成本显然较大。

为了控制好施工质量,质量管理人员应该先立规矩,把质量标准提前立起来,质量指标明确到位,杜绝含糊不清的现象。

要编写好质量控制规程,以文本规章的形式将质量检测和控制程序化。

在编织规程中,要灵活运用上述两种方法,在关键时段一定要全程监控,在重要时段要增加检测密度,要合理安排检测点和报告点,切实做到质量监控疏而不漏。

2.2.2严控施工进度
施工进度是施工管理的总抓手,科学合理的进度安排不仅是工程按期完工的保障,也是质量合格的保障。

首先,要科学编制施工进度表,考虑到施工每个阶段的特点,综合考虑原材料、人工以及天气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制定出详尽的日程,明确每日的工作量和达标要求。

在制定进度表时,要科学测算,突出各个阶段,把整个工程切段,然后对每一段再作细致切分。

这就是“倒逼工期”的办法,也就是按照工期要求,对每一段施工、每一个工位进行足够的人力和物料的配送,最后计算出明细。

值得注意的是,要预留时段,防止意外状况的发生。

同时,在施工中要落实巡检制度,对出现的滞后状况及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及时化解风险。

2.2.3严控施工成本
施工成本变量很大,许多物料价格水平和花销数额无法提前准确预测,这就需要建立配套联动的动态机制。

这个动态机制要注意几个方面的联动:要与市场联动,建立市场接入机制,及时了解物料、人力的市场价格波动,并将这种波动迅速传导至工程台账,在工程成本汇总中按照比例体现升降;要与奖惩联动,在成本控制计划书的编织中,使用奖罚制度,对采购部门考核到岗位、到时段、到具体一项物料,成本节省的金额要按一定比例奖励有关人员,若超出适当扣除一定报酬;要与挖潜节支联动,要科学合理地制订物料配给计划,与技术人员仔细沟通,发挥建材的最大使用率,避免一切浪费;要与施工效率联动,合理组织人员,配备先进工具,提高员工技能,优化施工工序,以提高单位工时的工作效率,最终起到降低整体成本的目的。

2.2.4严控施工安全
安全大于天,建筑施工安全是重点也是难点。

要建立专项安全目标书,一方面要将常规的、通用的安全规则落实到位,另一方面,要分析工程的具体特点,排查出所有的危险源。

在编制目标书时,不要有漏项,除建筑行业具有的防坠落外,还要细化防触电、防高温、防疾病等,要严格落实防护措施,落实巡查制度,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同时,要建立应急处理机制,发现问题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多管齐
下,严密布置,确保工程安全万无一失。

2.3工程项目施工后的精细化管理
首先,在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完成以后,施工人员需要对供暖设施、供水设施和供电设施等配套性设施进行检查,在配套设施存在性能缺陷的情况下,施工单位需要在第一时间对这一问题进行处理。

在配套设施的性能检查工作完成以后,施工单位需要依托相关的规范对配套设施进行调试,进而对调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

在项目施工完成以后,施工单位也需要及时对与工程有关的资料进行归档处理。

建筑工程相关资料的完整性是工程验收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内容。

在对各项手续的健全性和合规性进行确定以后,施工单位及时完成工程资料的归档工作,可以为验收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在工程的验收阶段,施工单位也需要对建筑资源支出和现金支出问题进行核查。

总而言之,精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从实践情况来看,精细化管理模式能够对施工流程进行优化,同时对具体业务进行规范,为建筑项目管理的稳定性及有效性提供支持,促进建筑施工项目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浩.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3)
[2]李骋.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建材与装饰.2016(28)
[3]徐超.试论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6(27)
[4]顾磊.精细化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展望.2015(1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