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管理制度及流程一、门诊医务人员工作制度(一)门诊工作应由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和护士担任,人员相对固定。
人员调换时,由业务办公室、分管院领导共同商量,并对上岗人员进行培训。
(三)门诊医师应仔细查看病人,严格按照医院规定开立处方,书写门诊病历,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尽可能减轻病人的负担。
因病情需要留观或住院的患者,必须门诊留观或收住院治疗,不得延误。
(四)对疑难重病员不能确诊,病员两次复诊仍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五)门诊与出入院处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有计划地收容病员住院治疗。
(六)门诊标识清晰明白,服务工作人员要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耐心解答问题,尽量简化手续,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
危重病员要及时抢救,急诊病员优先就诊,一般病员按顺序就诊。
(七)做好预检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对传染病患者分室诊治,做好疫情报告。
(八)门诊检验、放射、心电图、超声等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
(九)门诊诊断区应保持清洁,改善候诊环境,加强候诊教育,做好卫生宣教,提供便民服务措施,不断提高患者就医幸福指数。
(十)业务办公室加强监管和督察,对随意停诊、迟到、早退和中途离岗的医师按缺陷管理进行处理。
二、急救医务人员工作制度(一)急救医务人员必须24小时应诊,节假日照常接诊。
急诊病人不受区域性限制。
(二)急救医护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医师应是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护士应具有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从事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主动、热情、及时、准确无误地处理每一个急诊病人。
(三)急救工作要做到及时、迅速、准确。
要求医护人员坚守岗位,做好交接班,掌握急救医学理论和抢救技术,严格执行急诊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防止差错事故。
(四)急救部各类抢救药品、器材要准备完善,专人管理,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维修和消毒,保证抢救需要。
(五)急诊工作必须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为急诊病人建立绿色通道。
凡需紧急施救的急危病人不受地域、地段、经济状况、身份地位和医疗保险合同条款的限制均应给予紧急抢救,按急诊绿色通道的要求进入救治程序.急诊抢救过程中,急救值班人员有权邀请本院任何有关医务人员参加抢救工作和解决急诊抢救工作的有关问题。
急救医师有权按医院的规定收治急、危重病人,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对急需抢救而暂无经费者,急救部接诊医生向科主任汇报后可签发先未申请单,按绿色通道进行抢救、手术或收住院,然后补办有关手续。
(六)严格执行首诊负责制。
危重症不宜搬动的患者应在急诊科就地组织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护送病房。
对需立即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应及时送手术室进行手术。
急诊医师应向病房或手术医师直接交班。
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收急、重、危症患者。
(七)需要抢救的危重病者,在值班医生到达前,护士可酌情先予急救处理,如止血、给氧、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吸痰等,不得延误抢救时机。
(八)接诊无姓名、无家庭住址、无医疗费的“三无”病人后,预检分诊护士应协同保安人员详细了解病人情况,登记陪送人员的姓名、地址、工作单位、身份、联系电话及其与患者的关系,并记录护送患者的车辆号码、车型等有关部信息,同时记录患者出事的地点、时间及当时的有关情况,以便查验。
凡涉及法律、交通事故、纠纷的病员,在积极抢救的同时,需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九)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
遇有重大抢救,须立即通知有关科室,并报告总值班、业务办公室、院领导,以便及时组织全院有关人员进行抢救。
(十)凡急诊患者就诊时,应详细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来院准确时间、单位等项目,并按要求书写急诊病历。
(十一)需留观的急诊病员由急救部医师、护士负责诊治护理。
按规定书写病历、开立医嘱、观察病情变化,留观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天。
(十二)急诊病人一律在急救部挂号、取药。
耳鼻喉、口腔、妇科、产科急诊,白班由门诊本科在班医师负责,中午、晚上由急救部分诊安排到住院部各科室由值班医师处理。
(十三)各医技科室担任24小时急诊检查、检验,为急诊病人提供“绿色通道”。
三、门诊预检分诊制度(一)门诊部设立预检分诊处,预检分诊工作应由有经验的护士承担。
(二)预检分诊护士按流程认真接待和处置患者,按病情轻重缓急安排就诊。
对重病员、年老体弱、军人、残疾人等主动服务按要求安排优先就诊,免费按需提供平车、轮椅等便民措施,并优先安排就诊。
(三)做好病情观察,对危重患者做好相应急救处理,及时通知相关医生接诊。
各相关诊室医师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诿病人。
诊查处理如实、及时记录在么子病历中。
(四)遇有批量伤病人或突发性灾难时,应立即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疑似传染病人,均应安排到隔离室就诊,以预防交叉感染和传染病扩散,并完善相应传染病分诊登记。
四、首诊负责制(一)首问人是指本院第一个接待来电、来访、来信、来函或其他有关询问的工作人员。
首问人负有首次接待的责任,在处理过程中必须热情周到、认真负责,使用文明用语,不得敷衍、应付、推诿。
(二)首问负责制按“首问负责,对口接待”的原则执行。
1.来院人员及就诊人员提出的问题,属于首问人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首问人应当及时办理或一次性告知有关事项,必要时提供相关资料,热情耐心地解答对方的询问。
2.来院人员及就诊人员提出的办理事项,不属于首问人职责范围但属于本科室职责范围内的,首问人应当将来院人员及就诊人员的单位、姓名、联系电话及拟办事项内容、留言等作好记录转交科主任。
由科主任尽快联系、解决。
3.来院人员及就诊人员提出的办理事项,不属于本科室职责范围但属于本院职责范围内的,首问人应告知联系方式,并主动联系相关科室主任前来解决。
4.来院人员及就诊人员提出的办理事项,如不属于本院职责范围,则首问人应当耐心解释,并尽力给予指导和帮助。
(三)本制度适用于本院全体工作人员。
要求医院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部门工作职能和办事程序,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医院各部门的基本职责,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五、急诊管理规定(一)接到120救护车通知或自行到急诊科就诊的病人,急诊科医生或护士在1分钟内出(抢救室)迎病人。
(二)病人到达抢救室后,护士在5分钟内完成病人的生命体征检测,并迅速给予输液、输氧、洗胃等抢救治疗措施。
(三)医生在10分钟内完成对病人体格检查、询问病情,做出初步判断,制定抢救治疗方案,必要时立即通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指导抢救工作。
(四)因病情需要他科会诊协助抢救的应立即电话通知会诊科室,会诊医生必须10分钟内到达会诊现场。
(五)专科疾病需住院的病人应在生命体征稳定后转往相应的专科。
(六)急诊科同时收治三人及以上的车祸、中毒等意外伤害病人,必须在10分钟内报告总值班、业务办公室或院领导,总值班副班必须在10分钟内赶到急诊科。
(七)涉及法律纠纷的病人,在抢救的同时应通知生产安全保卫科或公安部门。
六、急诊病种范围凡病员在短时间内如不积极抢救和紧急处理,将会失去抢救机会而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者,均应视为急诊范围之内。
(一)急性外伤、脑外伤、骨折、脱臼、撕裂伤、烧伤等。
(二)突然发生急性腹痛。
(三)高热。
(体温39℃以上)(四)突然出血、吐血、有内出血征象,流产、小儿腹泻、严重脱水、休克者。
(五)有抽风症状或昏迷不醒者。
(六)耳道、鼻道、咽部、眼内、气管、支气管及食道中有异物者。
(七)眼睛急性疼痛,红肿或急性视力障碍。
(八)颜面青紫、呼吸困难者。
(九)中毒、服毒、刎颈、自缢、淹溺、触电者。
(十)急性尿闭者。
(十一)发病突然、症状剧烈,发病后迅速恶化者。
(十二)烈性传染可疑者。
(十三)急性过敏性疾病。
(十四)其他经医师认为符合于急症抢救条件者。
以上急诊范围,绝不可机械地执行,如病情模糊难定,应由医师根据病员全面情况决定。
七、急诊病人入院、检查护送制度(一)危重病人1.医师在抢救中,由二线护士负责电话联系急诊会诊、床旁检查,在急诊会诊本上做好记录。
2.会诊后,根据病情需要转入相关科室,护士应立即电话通知接收科室做好接收病人的准备,并通知电梯在本楼层等候。
3.与患方进行充分沟通,告知转送途中存在的风险,获取患方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
4.为病人吸氧、输液等,由会诊医师和二线护士携带常用的急救药品和器材,用轮椅、平车或推床护送病人至接收科室,做好交接班。
(二)普通急诊病人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者由二线值班医师和二线值班护士护送检查或住院,达到指定科室后做好口头及书面交接。
(三)在护送途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病人发生病情变化及时抢救。
防止输液输氧管脱落;防止坠床,确保病人安全。
(四)需要平车、轮椅护送的病人应通知护理支持中心人员共同护送。
(五)护送人员到指定科室后,要向所在科室医护人员严格交班(住院手续、病情、治疗情况、门诊病历等),交接清楚并签字后方可离开。
八、院外急诊病人转接服务流程(一)接到120电话后,应仔细询问并记录病人病情,所在位置等,根据病情通知相关专业医师出诊。
(二)若病人所在位置为基层卫生院,救护车到达后,出诊医师应详细向卫生院的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等,并告知家属转运风险,患方签字。
(三)转运途中,120医护人员根据病情为患者进行输液、吸氧、心电监护等,密切观察病情,作好抢救准备,按规定书写院前急救病历。
(四)救护车离我院5公里左右时,120司机或医师用对讲机向调度室通知担架员在急诊科迎接病人,同时通知急诊科或其他相关专业科室作好接诊抢救准备。
(五)病人入科室后,120医护人员向接诊医护人员详细交待病人的病情、用药等情况,填写《急诊患者交接单》,接诊科室和120各保存一份。
交接无误后120医护人员方可离开。
(六)基层卫生院救护车护送病人到我院后,接诊科室通知院务部,由院务部负责安排基层卫生院医护人员的食宿。
九、急危重症病人优先处置制度为切实做好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尽最大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制度:(一)建立优先处置绿色通道。
进入“优先处置绿色通道”的病人包括各种休克、昏迷、心脏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患者。
(二)“优先处置绿色通道”的工作要求及诊疗程序。
1.急诊科医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24小时应诊制和首诊负责制。
任何个人和科室不得推诿病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延误病人的抢救时机。
2.送入急诊抢救室的病人,是否进入“优先处置绿色通道”,由抢救室的当班医师根据病情决定。
3.进入“优先处置绿色通道”的病人,必须优先诊治,立即抢救,后挂号、后交费,各医技、检查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4.危重患者优先入院抢救,由急诊科医师、护士护送,后补办住院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