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湖北高考作文题目【篇一:2012年湖北卷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 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目解析与例文(试写)材料作文《科技的利与弊》。
作文自选角度,一个话题引起讨论:科技的利与弊。
书信可不可以替代?是改变还是不改变。
(长江日报提供)一、准确理解材料:(一)理解材料:书信可不可以替代?这个话题的答案,一是可以替代,一是不可以替代,另一种可能是替代方式和书信并行。
是改变还是不改变?这只有一种答案,那就是改变,因为没有不变的事情。
(二)分析材料:仔细分析材料,包含着这样的意思:可以谈科技的利,也可以谈科技的弊,可以写书信不可以替代,也可以写书信可以替代。
只要观点正确,论证有说服力,都可以作文。
(三)分析材料的含意:从材料的含意看,这是一个从很多角度都可以选择作文的材料。
可以选择书信可以替代的角度,也可以选择书信不可以替代的角度。
可以选择不改变书信的方式的角度,也可以选择可以改变书信的方式的角度。
二、选准角度根据这个材料的含意,可以选取的角度有:1书信方式的替代,这时一种趋势;2书信的方式不能替代,他包含着人间真情;3改变书信的方式,不可阻挡;4书信就是书信,传统的书信方式才是书信的本意。
......三、构思作文1由材料引出话题。
2例举科技的发展要求你必须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的实例。
3变,是宇宙万物的规律,没有人可能原地不动或倒行逆施。
4书信方式的改变,是必然,没有人能够阻挡。
5适应和顺应社会发展,才是正确选择。
改变,无法阻挡的趋势书信这一人们相互交流感情与思想的工具,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讯息不是很发达的历史长河中,在人与人交流上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可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工具的使用,现在使用传统意义上的书信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越来越少了。
于是人们便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书信会不会被替代,是延续传统的书信方式,还是改变传统的书信方式?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不妨去看看历史演进过程中的例子。
在很早以前,当人们还没有发明造纸术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把文字写在竹简上,写一篇文章要用很多竹简,写起来不方便,人们读起来不方便,移动它也不方便。
可是发明了造纸术后,人们将文字写在了纸上,不仅节省了所需材料,更主要是人们阅读起来方便,想把一篇文章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也不向先前那样费事了。
于是人们用纸张替代了竹简。
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人们是靠手抄来传播书籍。
手抄不仅费时、费事,还容易抄错,漏抄。
后来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再后来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种灵活方便,省时省力的知识传播方式,替代了手抄方式。
在活字印刷术使用了一千多年后,当代毕昇王选和他的团队,发明了汉字激光拍照系统,电子激光技术又取代了“铅”与“火”的印刷技术。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上,新方式替代旧方式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像这样由母亲来给儿子缝制衣服的方式,让位于工厂化的生产衣服。
过去人们使用的麻油灯,煤油灯由电灯替代了。
由家家户户靠马拉碾子驴拉磨来加工面粉食用,让位给了大机器工厂化生产面粉。
电瓶车、农用车、汽车、火车、飞机这样用电用油的运载工具,替代了毛驴车、马车和牛车。
砖木结构、砖混结构的平房、楼房替代了茅草房、土房。
除此之外,你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被替代的例子。
何也?先进替代落后,方便替代费事,高效替代低效,必然也。
现在还有一个牧民骑着高头大马从北国的二连浩特到南国的佛山吗?没有了。
现在还有一个农夫赶着牛车从偏僻的农村到繁华的城里去买一趟东西吗?没有了。
现在还有一个女人给自己的丈夫、儿子做衣服穿,做鞋子穿吗?没有了。
现在还有除了有极少数还没有通电的地方还在使用油灯外,凡是通了电的地方有谁还在使用麻油或煤油灯吗?没有了。
生产发展了,社会变化了,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也必然随之改变。
这不是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是以个人的好恶为转移的,也不是以个人的习惯为转移的。
变,是规律,是必然,世间万物皆如此。
没有任何事物和现象能够摆脱这个规律。
日月星辰在变,不论它内部的运动方式,还是它外部的运行轨迹,都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宇宙在发生着变化;细菌细胞在变,不论是它们的内部结构,还是它们的外在形态,都在发生着变化,因为外部环境在发生着变化。
《周易.系辞下》说:“穷则通,通则达,达则久。
”只有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才会“久”,如果到了“穷”的时候还不通,还认死理,要一条道走到黑,那就不可救药了。
传统的书信这种数千年来人们交流情感和思想的载体,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面临着岌岌可危的境况,人们用电子邮件替代它,用飞信替代它,用视频交流替代它,它已经渐渐地淡出了很多人的视野。
要问书信会不会被替代,人们是不是要改变书信这种传统的载体以交流情感和思想,那回答一定是肯定的。
如果说书信这种方式还有其所谓的亲切感和惦念感不能被现在的工具所替代,那随着现在使用的工具的改进和完善,就连仅存的那一点也被替代了,如果有谁还要坚守着这种交流方式,那虽不比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可笑,却也要被后人耻笑了。
“穷则通,通则达,达则久”,老祖宗说得再对不过了。
【篇二:2012年湖北卷高考优秀作文】2012年湖北卷高考优秀作文【题目】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语文课堂上,老师在讲到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时,不无感慨地说:“可惜啊,我们现在已经很难见到家书了,书信这种形式恐怕要消失了。
” 学生甲:“没有啊,我上大学的表哥就已经给我写信,我觉得这种交流方式是不可替代的。
”学生乙:“信息技术这么发达,打电话、发短信、写邮件更便捷,谁还用笔写信啊?”学生丙:“即使不用笔写信,也不能说明书信消失了,只不过是书信的形式变了。
” 学生丁:“要是这样说的话,改变的又何止是书信?社会发展了,科技进步了,很多东西都在悄然改变。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评析】一年一度的高考如期而至,各省作文题纷纷揭开神秘的面纱,湖北省“传统书信和短信、电邮之争论”的供料作文让部分一线高三教师大呼意外:“怎么又是材料作文?”也有老师高兴地说:“果然是材料作文!”这里有个背景,2004年单独命题以来,至2011年湖北省8个作文题中有6个是供料作文,其中有4个是纯粹材料作文,形式相对稳定;最近几年稍有变化,08年是供料命题“举手投足之间”,09年来了一次大胆出新——半命题“站在的门口”,10年又回到纯粹材料作文,11年直接命题为“旧书”,而12年再次回到纯粹材料作文。
一线教师和广大考生对于作文题目的预测是众说纷纭,各自有理。
可是笔者认为这些对于题目形式的预测大可休矣,因为经过多年探索,湖北高考作文命题已经逐步回归理性,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早该回归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和写作基本能力的重视。
一、平和稳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客观来讲,“传统书信和短信、电邮之争论”这个材料并不新鲜,发生在我们语文老师课堂上的这个情境并非虚拟,她真实而不花哨,朴素而不新潮,一点都不夺人眼目,号称“史上最严”的2012高考唬得全民屏住呼吸,所有与高考有点联系的的人都对这作文题目充满好奇,而结果让相当多的人觉得失落和失望。
可是既在看客意料1 / 4之外,必在本行情理之中。
2012年湖北高考作文命题保持了09年题的神韵,秉承11年贴近生活的特征,兼收10年呼应时代的风格,看似简单,值得斟酌;貌虽平淡,大有深蕴:风格平和稳健,要的就是真才实学。
二、贴近生活,呼应时代,易于下笔作为社会人,与人交流是生活的重要内容。
因为时空的阻隔,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与亲朋好友互通声息、互致问候、互诉衷情,是人非常基本也非常高级的一种需要。
因为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古人只能借助书信;山高水长、风雨晦朔积淀为“锦书难托”、“月满西楼”的哀怨凄美;因为难以超越的自然条件和无法摆脱的社会动荡,才有了“仰首望飞鸿”的孤单和“家书抵万金”的沉重。
上世纪电报电话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而新世纪席卷全球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的交流方式,作为90年代人的高三考生必有切身的感受。
因此,拿到这样个来自生活的材料,面对这样一个呼应时代的争论,考生自然是有话可说,易于下笔。
三、呼唤传统,投身时代,审题容易但是,仔细斟酌这个材料,我们会发现可挖掘的空间其实很大。
表面上是一个“传统书信和短信、电邮的争论”,实际上蕴含着对社会转型期严峻现实的忧虑——传统貌似断裂,现代科技力量操控人类物质生活乃至精神世界,现代人逐渐失落传统家园,人的异化似乎并非科幻小说的耸人听闻。
而高明的地方在于,材料并未明显泄漏这种担忧,也似乎并未指出明确出路;或者回归传统,或者拥抱时代,或者开拓第三条路,或者平静面对生活的变与不变,一切看你自己的选择。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湖北高考作文题早已跳出道德教化的桎梏,给予考生很宽的表达空间,而且几无体裁限制,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全凭你喜欢和擅长。
而平时让老师和学生十分纠结的审题问题,也早已不是问题。
但是你怎么想,如何写,想好了,写出来,高下优劣立判。
四、关注生活,夯实功底,快乐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以表达为其本质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质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
2012湖北高考作文题摒除写作本身之外无关宏旨的枝节干扰,回归到对考生基本写作能力素养的考察,也为我们高中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一要关注生活,勤于思考,培养思维品质,拓宽思维的广度,开掘思想的深度;二要夯实功底,阅读经典,注重积累,勤于练笔,精于表达,而且追求表达的独特风格;三要丰富语言训练的形式,搭建宽广的语言表达的舞台,比如演讲、辩论、时事评论等等,不断推陈出新,让学生乐说乐写,当然,这个快乐并不等于轻松;四要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品质,乐观积极,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孝悌友善,乐于分享,敢于担当,于己于家于国于人类于自然宇宙都有一份赤诚的爱。
2 / 4【例文】1、交流的无奈鼠标轻击,按键轻点,电波激发一个个信息点,代码串联起一个个字符。
此时此刻,你的话语就传达到我的身边。
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使世界各地的人们瞬息之间可以交流。
但是,如此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我们能够真正地了解彼此吗?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我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的时代,书信早已被冷落,它们的身影往往留存在我们心中的只是父辈们发黄的写着或黑或蓝钢笔字的纸张。
必须承认,电子传媒有着书信无法比拟的优点,方便,快捷,费用极为低廉,但是转瞬即来的信息,大多数的时候就如同三个月就长大的肯德基香辣鸡,往往味同嚼蜡。
手机和电子邮箱里收到的往往只是一连串自创的但更多是人云亦云转发的数字符号,往往并没有给我们充实饱满的感觉,反而感到时时的空虚和无助,仿佛一场疲惫的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