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生儿、早产儿的喂养、用药和补液特点
新生儿、早产儿的喂养、用药和补液特点
13
1.药物吸收与给药途径:
②肠道外给药:皮下或肌内注射、静脉给药 新生儿皮下脂肪少,肌肉未充分发育,疾病时未梢循环欠佳,皮下注射给药 吸收不良,故病情较重时应以静脉给药途径为首选。 新生儿皮肤角质层薄,皮肤粘膜给药易经皮肤吸收。 如长期涂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甚至可以抑制肾上腺皮质; 甚至婴儿穿戴用樟脑丸保存的衣物时,部分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可 因经皮吸收,导致溶血性贫血的发生。
第三代头孢菌素
液中, 3)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20
新生儿液体疗法
实用新生儿(第五版)
21
出生后的发育变化与液体疗法的关联:
利尿前期:生后48小时,此阶段尿量很少,尿中电解质的丢失和肾小 球滤过率也非常低,丢失的液体主要是经皮肤的不显性失水,
出生后早期 利尿期:发生在生后2-5天,此阶段尿量、尿钠和钾的排泄都明显增加; (过渡期)
2、人工喂养: ①牛乳基础的婴儿配方奶粉:当母乳不可 得时,牛乳基础的婴儿配方乳是足月新生 儿的优先选择。未改良的牛乳不应用于1 岁以下的婴儿。 ②豆基配方乳:大豆的高铝以及高植物雌 激素的含量。不适宣作为新生儿营养的常 规选择。 ③水解蛋白配方乳:用于治疗或预防过敏 性疾病。
4 早产儿乳品的选择:
1、母乳喂养: ①早产儿亲母母乳:比足月儿母乳有较高的蛋自质含量、能量密度、相较高的 钙与钠的含量。这种较高的浓度能够匹配早产儿对这些营养素增加的需要。 ②人乳库捐赠乳:某些组成如活性细胞和乳糖酶等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会被丢 失。因此,捐赠乳在组成上可能更像足月儿母乳和缺乏某些特异性的抗体。 ③强化的母乳:添加了母乳强化剂(含有蛋白质、能量、常量矿物质、微量元 素和多种维生素的制剂。)的母乳。克服人乳对早产儿营养的不足。已经成为 早产儿的首选食物。
利尿后期:生后第4-5天开始,尿量随液体摄入量变化而变化
体重增长期 (生长期) 应提供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以满足生长的需要
22
正常新生儿维持液需要量:
维持液:指补充正常情况下体液的丢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不显性失水量:约为20ml/Kg/d
维 尿量:取决于水的摄入、肾脏的浓缩功能和经肾脏排泄的量约(25-50ml/Kg/d) 持 液 粪便失水量:约为5-10ml/Kg/d
生长期间新组织的含水量:约为10ml/Kg/d
23
正常新生儿维持液需要量
足月儿: 生后第一周:天所需的维持量为60ml/Kg/d 生后第二周:维持液需要量应增加至每天120-150ml/Kg
24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新生儿液体疗法
1、极早产儿或超低体重儿 胎龄<26周、体重<800g的超未成熟儿,在生后24-48小时易发生高血钠、高 血糖、高血钾和失水为体征的高渗综合征。 第1天补液:从每天100-105ml/Kg开始,不需要补充电解质; 第2-4天:补液量增加,最高可达180ml/Kg 第4-7天:随不显性失水量下降,液体量可减少10%-20%,不超过150ml/Kg 钠的补充在<145mmol/L时开始,钾的补充在<4mmol/L开始。 葡萄糖的输注速率应<5mg/(kg·min)
1
足月儿、早产儿的喂养、 用药和补液特点
2020.3.4
2 足月儿乳品的选择:
1、足月儿首选母乳喂养: ①母乳中营养素的数量、比例和生物活性形式 等方面,均特别适合于婴儿生长发育的需求; ②母乳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③母乳喂养有利于婴儿的心理与社会适应性的 发育; ④促进母亲的产后恢复;
3 足月儿乳品的选择:
14
新生儿静脉给药时应注意:
①按规定速度给药; ②有些药物渗出可引起组 织坏死; ③反复应用同一血管可产 生血栓性静脉炎,应变换 注射部位; ④避免用高浓度溶液。
15
2.药物分布:
①体内水和脂量: 足月儿体内总水分占体重75%、总脂肪量为15%左右。
细胞外液量占体重的百分比在早产儿为25%、足月时増至33%。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
9 喂养耐受性的评估:
建议:不必常规检查胃内储留物,只在达到每餐最小喂养量时检查。 1、单纯的绿色或黄色胃储留物并不重要,呕吐胆汁样物提示可能存在肠梗 阻,血性胃储留物时需要禁食。 2、腹围不是评价喂养耐受性的可靠指标。正常早产儿一个喂养周期内腹围 可波动3.5cm,与前次排便时间也有关系。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
8 喂养:
2.早产儿: 2)、营养性喂养: 出生体重<1000g早产儿自15-20ml/Kg/d开始喂养,每天增加15-20ml/Kg/d, 观察2-3天,如喂养耐受再考虑提高加奶速度。 出生体重>1000g早产儿自30ml/Kg/d开始营养性喂养,如喂养耐受,每天加 奶30ml/Kg/d。
体液量大:使水溶性药物的分布容积增大,峰浓度降低,消除减慢,作用时间延长。 脂肪含量少:使脂溶性药物分布容积降低,血浆中药物浓度升高,是新生儿易致 药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16
2.药物分布:
②蛋白结合力:药物的药理作用与血液中非结合性药物相关。药物的血浆蛋白 结合力是决定药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某些药物与新生儿的血浆蛋白结合力低,使药物在血浆或组织中的浓度升高导 致中毒。 新生儿使用苯巴比妥容易中毒,是由于与新生儿血浆蛋白结合能力差,游离的 苯巴比妥血药浓度过高导致的。
6 喂养:
1.足月儿:新生儿在出生后10至 30分钟时吸吮反射最强,建议新 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开始吸吮。
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指南(2018版)
7 喂养:
2.早产儿: 1)、非营养性喂养: 定义为最小微量喂养(10-20ml/Kg/d), 生后24小时内开始; 超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及生长发育受限的早产儿应当谨慎处理。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
10 胃储留的处理:
1、储留量不超过5ml/Kg或前次喂养的50%,将胃储留物注回胃内,如果下餐仍有 储留,喂养量需减去储留量; 2、储留量超过5ml/Kg或前次喂养的50%,回注前次喂养的50%,禁食一顿,如下 餐仍有储留,根据情况减慢喂奶速度或禁食; 3、如果减慢喂奶量仍有储留,把喂奶量减少到可耐受的无不良反应的量; 4、检查胃储留时使用小号注射器,抽吸时注意动作轻柔。 5、喂奶后把新生儿置俯卧位半小时有助于缓解胃储留。
2015加拿大早产儿喂养指南
11
新生儿用药特点
1.吸收; 2.药物分布; 3.生物转化; 4.排泄;
12
1.药物吸收与给药途径:
①经肠道给药:药物的口服吸收主要取决于胃酸度、排空时间和病理状态。 胃酸缺乏会影响药物的溶解和解离,但因小儿多用液体剂型,对药物吸收影 响较小。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及维生素B,在PH值相对偏碱时,解离型增加, 生物利用度降低。 新生儿胆汁分沁泌较少,脂溶性维生素吸收较差。
19
新生儿用药:头孢类抗生素
第一代头孢菌素 1)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差,
2)对肾脏有一定毒性。
第二代头孢菌素 1)对革兰阴性菌作用明显增强,部分对厌氧菌有高效,但对绿脓杆菌无效,
2)对肾脏的毒性较第一代有所降低。 1)对革兰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和肠杆菌属及厌氧菌均有较强的作用, 2)其血浆半衰期较长,体内分布广,组织穿透力强,有一定量渗透入脑脊
2生儿腹泻为等张性失水,静脉补液量依据:累积丢失量、维持量和继续 损失量的估计而定;新生儿细胞外液多,体表面积大,累积丢失量和维持 量均相对较多,但补液速度应均匀,防止短期内输入大量液体导致的肺水 肿及心力衰竭。
28
液体平衡的管理目标:
液体平衡的管理目标为:第一天尿量应至少达到每小时0.5-1ml/kg,然后增加 至每小时2ml/kg,比重1.008-1.012;体重以每天1%-2%有序的丢失,在生后第 一周中,预期的体重丢失足月儿可多达5%-10%和早产儿多达15%-20%;超过出 生第一周后,体重应以每天14-16mg/kg或20-30g/d的幅度稳定增加;血清肌酐 和电解质(钠和钾)浓度应稳定地下降到正常范围。
29
谢 谢 聆 听
25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新生儿液体疗法
2、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 RDS对液体平衡的影响是延迟出生后细胞外液的收缩,表现为延迟的利尿 和利钠。 早产儿不能排泄足够的钠负荷,对于RDS患儿应尽可能的限制钠的摄入直 至利尿发生之后。
26
几种特殊情况下的新生儿液体疗法
3、围产期窒息 围产期缺氧的新生儿可有脑和肾脏的损坏,常伴有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 合征和急性肾损伤,都可引起尿少。 对有围产期窒息的新生儿在生后头2天应限制液体摄入量。 生后第3天,若尿量正常,液体量可恢复至正常水平。
17
3.生物转化:
大部分酶的活性在新 生儿期显著降低,肝 代谢药物的能力较低, 各种药物代谢途径的 发育速度差异很大。
18
4.排泄:
大部分药物原形或其代谢产物完全通 过肾清除出身体的;
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在新生儿期 不成熟,对于经肾清除的药物可以影 响半衰期;
另外,同时合用的药物如果可以影响 肾功能或肾成熟, 也可以显著影响药 物分泌。
5 早产儿乳品的选择:
2、早产儿配方乳:是专门根据胎龄小于34周早产儿的生理学特点和营养需要 所设计的特殊配方乳。(胎龄≥34周的早产儿可先试喂足月儿配方乳) 早产儿配方乳的特点: ①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能量以及蛋白质/能量比值。 ②早产儿配方乳的乳糖含量比足月儿配方乳低,碳水化合物添加了容易消化和低渗的葡 萄糖聚合物。 ③早产儿配方乳钠和钾的含量比足月儿配方乳高,可以补偿肾小管的小成熟。 ④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水平也较高,从而允许长期肠外营养的早产儿追赶生长和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