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科普与新闻)专题针对训练一、(2017•高考全国卷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材料一:2011年1月1日8点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正式开播,信号覆盖全球。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的专业纪录片频道,也是第一个从开播之始就面向全球采用双语播出的频道,它向世人亮出了拥有人文精神的中国影像。
央视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详细的规划,主要呈现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的播出特点,以期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
央视纪录频道同时采用国际纪录片频道的通行方式,淡化栏目概念,强化大时段编排,以主题化、系列化和播出季的方式,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摘编自杨玉洁等《真实聚焦:2010~2011中国纪录片频道运营与纪录片产业发展纪录》)材料二:2011年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资料来源于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注:观众构成反映的是收视人群的构成,回答了“谁在看该频道”的问题。
集中度是目标观众收视率与总体观众收视率的比值,表示的是目标观众相对于总体观众的收视集中程度,能够回答“谁更喜欢收看这个频道”的问题;集中度的比值大于100%,表示该类目标观众的收视倾向高于平均水平。
材料三: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央视纪录频道实行的是频道化运营模式。
央视是纪录片的主要制作基地,制作出的精品节目数量众多。
当然,频道化运营模式也有其自身的劣势,劣势在于频道可以调动的资源非常有限,其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都会受到种种限制。
央视纪录频道目前正积极推进制播分离模式,节目制作以社会招标、联合制作、购买作为主要方式,并辅以自制精品,为建立较为健全的制作管理模式做好准备。
(摘编自张同道等《2011年中国纪录片频道发展报告(下)》)材料四: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家地理频道是一个全球性的付费有线电视网。
目前,国家地理频道已经以34种语言转播至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逾2亿9千万用户。
作为一个纯纪录片频道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就,除了高质量、高观赏性的节目内容之外,与其频道自身的制播运营模式是分不开的。
其制播运营模式如下:有线电视系统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由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投资建立的,有线电视系统直接面向订户收取费用。
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是指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的企业实体。
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提供节目。
具体到国家地理频道而言,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以及其他渠道承担提供片源的任务;国家地理频道承担的是节目制作等任务,即让来自国家地理电视公司等渠道的单个的片源变成有机结合的整体,适于在电视上播放;康卡斯特电信公司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则承担把电视信号传送到千家万户的电视机上的技术性播出任务。
(摘编自楚慧萍《多元延伸,有机互动——美国国家地理频道运营模式初探》)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特点为四大主体内容六大主题时段――→预期目标为达到规模化的播出效应B.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节目制作方式以央视自制为主――→其优势为节目品质有保障C.美国有线电视节目提供商――→提供节目给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拥有并运营有线电视系统D.美国国家地理电视公司――→提供片源给国家地理频道――→节目制作后传送给电视观众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内容编排上进行了认真详细的规划,以期将来能够呈现出主题化、系列化的节目播出方式。
B.根据材料二中性别、年龄、学历这三项,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的观众构成和集中度的基本情况。
C.2011年,在71个大中城市的观众调查中,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观众构成最高的三类人群分别是:男性、45~54岁以及高中学历。
D.根据材料二可知,随着目标观众年龄的增加以及学历的增高,集中度的比值也在不断地攀升。
E.美国国家地理频道的制作管理模式较为健全,它在融资渠道、产品设计、人财物资源调度等方面不存在受到限制的问题。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开播初期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在制播运营模式方面的不同。
(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阅读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功课——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邬书林访谈录记者:“全民阅读”在今天已经成为一股热潮。
从2006年中宣部等八部委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至今已近10年。
今天回过头来看,您认为我们做得怎么样?邬书林:我认为现在态势很好,中央重视、社会认同、民众参与、活动健全,经过10年的努力,全民阅读有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现在全国31个省700多个市都已开展了形式多样、民众广泛参与的阅读活动。
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阅读已经走进学校、社区、军营、农村甚至高墙。
江苏、湖北、深圳及辽宁等地先后完成了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确定了全民阅读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法律地位,把全民阅读上升为法律法规,我认为这是一个标志性的重大进展。
对一个民族而言,阅读是一项长期的文化工作,绝不是一时的。
如何把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长期性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需要好好总结前10年的经验。
记者:您认为有哪些经验值得总结?邬书林:把全民阅读作为提升中华民族整体国民素质的重要工作坚持不懈地做下去,需要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
我认为,首先要提高认识,要对阅读的功能、意义以及本质增加进一步的认识。
阅读的本质是通过阅读去吸收、掌握和借鉴前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智慧。
现在有很多人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修养的,我觉得这不是阅读行为的本质。
阅读的本质是要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基础之上有了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再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这两者并行不悖。
今天我们要充分利用阅读这个工具来提升国民素质,用全人类的图书把中华民族武装起来,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记者:对于全民阅读的重要意义,现在社会和民众已有共识,那么国家、政府层面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邬书林:我们不是一般地提倡全民阅读,而是要把全民阅读持久深入、实打实地推进下去,这就需要做很多工作。
这几年的“两会”,我都联合政协委员上交关于尽快出台《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的提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将推动全民阅读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快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另外,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0到6岁是阅读的启蒙阶段,使儿童通过阅读培养阅读兴趣,从阅读中找到快乐;6到12岁的小学教育阶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使孩子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12到18岁是提升阅读水平的关键阶段,要巩固阅读习惯。
打好这三个基础,终身阅读才有可能实现,活到老、学到老才有坚实的阅读习惯基础。
专家学者要为整个国家提升阅读水平做好表率,同时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记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说到中国人均阅读量不足有些国家的1/10。
从近年调查情况来看,国民阅读率虽然在上升,但速度比较慢。
您如何看待中国国民阅读率低的问题?邬书林:对这个问题要实事求是地看。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国家的文盲率是80%,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文盲率是34%,最近这次人口普查统计显示文盲率是4%。
解决阅读问题首先要解决文盲问题,我国的文盲问题才刚刚解决,国民阅读率不可能有多高。
我坚信孩子的阅读率会越来越高。
其次,现有阅读率的统计指标还要进一步完善。
要把图书馆的数据和其他形式的阅读数据也纳入其中。
第三,我国的国民阅读率的确亟待提升。
不过,现在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我们阅读提供了非常好的工具,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阅读的人数大增。
我最近反复强调这个观点,不要以为通过手机阅读就不是阅读,不要以为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就不好。
相反,新技术极大提升了阅读效能。
根据美国所做的一项统计,网络时代科学家的阅读量比原来增长了25%,普通民众也增加了5%。
因为不需要跑图书馆了,买书便宜了,看书更方便了。
所以,既要重视传统阅读,更要关注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两者并行不悖。
我相信,随着阅读意识的提高、阅读设施的完善、阅读氛围的增强,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会赶上先进国家的。
(选自2015年4月23日《人民日报》,有删改)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邬书林认为全民阅读经过10年的努力已有了坚实的基础,无论是国家重视程度,还是全民参与程度,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B.邬书林在总结过去10年的经验时,主要强调了要进一步增加对阅读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并且认为阅读主要是用来提升个人修养的。
C.邬书林认为移动互联网技术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提升了阅读效能,随着信息技术条件下的阅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国民阅读率一定能赶上先进国家。
D.记者与被采访者邬书林就全民阅读情况及经验等问题展开了访答,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引人深思。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A.邬书林认为现在的全民阅读态势很好,全国各地民众广泛参与阅读活动,阅读延伸面非常广,各级地方政府都已经完成全民阅读的地方立法工作。
B.邬书林认为阅读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在总结经验的时候,我们需要对阅读的功能、意义以及本质增加进一步的认识。
C.邬书林认为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只要打好0~18岁中间的三个不同阶段的基础,一个人就能实现终生阅读,活到老、学到老才有坚实的阅读习惯基础。
D.记者由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说的中国人均阅读量不足发达国家的1/10切入问题,准确恰当,并且突出了时效性和针对性。
E.邬书林认为文盲问题是影响阅读率的一个重要因素,解决阅读问题必须先解决文盲问题。
他坚信孩子的阅读率会越来越高,阅读统计率的指标也越来越完善。
6.邬书林对全民阅读相关问题的回答有何特点?请举例说明。
(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春节文化消费:热现象的冷思考鲁元珍人们为什么喜欢境外游?【数据】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信息,今年春节假期,全国景区共接待游客3.02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51亿元。
北京、天津、承德及秦皇岛等39个重点旅游城市,共接待游客1.12亿人次,其中过夜游客为2172万人次,一日游游客为9000万人次。
以前,提起春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回家过年。
如今,一家人旅游度假开始成为过年的时尚选择。
近年来,春节旅游人数不断增长,特别是以家庭亲子为主题的休闲旅游产品迎来了消费高潮。
据某旅游网站发布的大数据信息,春节期间周边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三倍多;在线预订自由行占比98.7%,创历年新高;古镇旅游、冰雪旅游、乡村游及温泉养生游等主题的旅游产品备受青睐。
不过相比之下,出境游的火爆更引人注目。
据各大旅游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近六成的春节游客选择出境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