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工作考核应知应会容学校::得分:一、单项选择题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的( )。
A、职责和义务B、应尽的职责C、应尽的义务D、神圣的职责2、积极引导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指( )A、要求教徒放弃有神论,信仰马克思主义B、要求在宪法和法律围活动C、支持他们随意解释教义D、要求参与国家政治和教育3、处理民族关系,我国坚持( )的根本原则A、民族平等、民族尊重和民族共同发展B、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C、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D、民族平等、民族繁荣和各民族相互尊重4、马克思主义五观是指( )A、祖国观、民族观、观、文化观、历史观B、国家观、民族观、观、文化观、历史观C、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观、观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原则是()A和谐发展 B尊重民族风俗习惯C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6、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A民族自决B联邦制 C民族区域自治7、现有的有()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B、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C、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道教8、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佛教 B天主教c伊斯兰教 D东正教9、国务院《事务条例》自()执行A、2004年11月30日B、2005年3月1日C、2006年3月1日10、依法管理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A制止非法 B严禁非法C打击非法11、地区信仰民族和人口最多、分布地域最广、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A佛教 B天主教c伊斯兰教 D东正教12、()年10月,首次将“全面贯彻党的工作基本方针”写入新修改的党章。
A 2012B 2007C 2009D 201013、在殡葬方面,穆斯林群众实行()A水葬B天葬C土葬D火葬14、有多少个民族乡()A 41B 42C 43D 5015、从什么时候开展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模典型表彰的?至今已召开几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A 1990年,5次B 1982年,6次C 1981年,5次D1987年,7次16、2016年是自治区第几个民族团结教育月()A 34B 31C 33 D3017、国务院已连续召开了几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自治州今年召开的表彰大会是第几次?()A 6,9B 4,5C 8,9 D6 718、最早传入的外来是()A伊斯兰教B 佛教C 祆教D基督教19、()世界三大中最早传入的A佛教B 伊斯兰教C 基督教D天主教20、历史上曾有的是()A祆教B道教C景教D摩尼教E佛教21、伊斯兰教何时传入()A公元9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初B公元前1世纪C公元6世纪D公元16世纪22、伊斯兰教何时取代佛教成为地区主要()A公元9世纪末至公元10世纪初B公元前1世纪C公元6世纪D公元16世纪初23、在殡葬方面,穆斯林群众实行()。
A.水葬B.天葬C.土葬D.火葬24、在,信仰伊斯兰教10个少数民族部分属于()A.逊尼派B.罕百里学派C.什叶派D.马立克学派25、目前共有()大。
A.3B.4C.5D.626、在,下列哪个民族不信仰伊斯兰教?()A.乌孜别克族B.塔吉克族C.蒙古族D.哈萨克族27、目前最大的群众工作是指()。
A.民族团结B.依法治疆C.社会稳定D.久安二、多项选择题1、五个认同是指什么:()A、对祖国的高度认同B、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C、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D、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E、对中国共产党的高度认同2、民族问题的五性:()a、普遍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国际性e、重要性f、特殊性3、马克思主义的“五观”具体容是()A、国家观B、民族观C、观D、历史观E、文化观4、我国实行()A、独立B、自主C、自办的方针D、共同繁荣发展5、“两项制度”具体指的是()A、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B、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制度C、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与人士谈话制度D、领导干部与人士谈话制度6、问题的五性:()A、民族性B、长期性C、复杂性D、国际性E、群众性F、特殊性7、现在,的主要有:()A、伊斯兰教B、佛教C、基督教D、天主教E、东正教F、道教8、党的十八大对工作提出的要求转化为工作思路和生动实践,必须牢固树立()的工作理念。
A保护B管理C引导D服务9、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分布局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
A大杂居 B小聚居 C小集中 D大分散 F高度聚居10、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是()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B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C各民族自治地方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领导D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E 是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11、有多少个自治州和自治县?()A 4,8B 5,6C 1,2D 7,412、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的基本原则是()A坚持实事原则 B坚持法制原则C坚持教育疏导原则 D坚持及时处理的原则13、“四项管理”是指()A.活动场所管理B.教职人员管理C.活动管理D.执法行为管理14、伊斯兰教的“五功”是指()A.礼B.念C.斋D.朝觐E.课15、()属于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A.起经名B.割礼C.结婚念“尼卡”D.过“乃孜尔”三、判断题1、凡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均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三股势力”,即民族分裂势力、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他们的理论旗帜就是所谓的“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 3、组织和其他的社会团体一样,都需要登记,要到事务和民政部门登记后才能成为合法的组织()4、民族行政执法人员必须是国家公务员()5、党员干部退休后可以参加活动()6、党员干部退休后可以参加活动()7、2009年12月29日自治区人大颁布的《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民族团结教育的地方性法规()8、对正受监禁的犯人可以不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9、少数民族可以不用实行计划生育()10、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各地自此成为祖国的组成部分()四、填空题1、总书记指出:“的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问题。
最大的群众工作就是()和()要牢牢把握这一条”。
2、精神的具体容是“()、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3、中国共产党处理同界关系时坚持“政治上团结合作、()的原则。
4、1983年开始进行“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将每年的()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
5、()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6、当前工作的总目标是()和()7、当前工作的总体战略是()、()、()8、“三非”是指()、()、()9、界“双五好”是指()和()10、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是各民族()和()11、世居民族是()、()、()、()、()、()、()、()、()、()、()、()、()12、我区法定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是()和()13、“三股势力”是()、()、()。
五、简答题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民族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2、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容是什么?3、三个离不开是指什么?4、我国新时期工作的基本方针?5、为什么不得向青少年灌输思想?6、什么是极端思想?六、论述题1、结合各自实际谈谈你对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的认识。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工作考核应知应会(答案)一.单项选择:1-5A B B B C 6-10C A C B A11-15C B C B B 16-20A D C A ABCD E21-25A D C A D 26-27C A二.多项选择:1-5 ABCD ABCDE ABCDE ABC AC 6-10ABCDE ABCDEF ABCD AB ABCDE11-15 ABCD ABCD ABCDE ABCD三.判断题:1-5×√√√×6-10×√××√四.填空题:1.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和谐2.爱国爱疆3.信仰上互相尊重4.五5.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6.社会稳定久安7.依法治疆团结闻疆长期建疆8.非法活动非法宣传品非法网络传播9.五好活动场所五好人士10.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11.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12.古尔邦节肉孜节13.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极端势力五、简答题1、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我国民族工作基本方针是什么?答:坚持政治方向、着眼全局;坚持依靠群众、争取人心;坚持法治思维、依法治疆;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坚持慎重稳进、久久为功。
2、党的民族政策主要容是什么?答:1、坚持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3、发展少数民族经济;4、重视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5、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信仰自由。
3、三个离不开是指什么?答: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谁也离不开谁。
4、我国新时期工作的基本方针?答:全面贯彻党的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与适合主义社会相适应。
5、为什么不得向青少年灌输思想?答:我国实行与教育相分离的法律制度。
我国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干预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18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和到寺庙、教堂学经。
6、什么是极端思想?答:极端思想,是极端势力和极端分子为了达到推翻现政权,建立伊斯兰教法统治的政教合一政权为目的,背离、歪曲、利用并主采取包括暴力恐怖活动在的一切手段,去实现这一政治目标的思想和行为体系。
六、论述题1、结合各自实际谈谈你对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生命线的认识。
答:民族的团结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民族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下,是坚持民族平等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
不断巩固和发展各民族的大团结,我们的事业就无往而不胜。
民族团结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社会稳定是跨越式发展的前提条件。
做好工作,必须始终高举团结稳定旗帜。
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始终坚持把民族团结作为事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来抓,始终把民族团结作为关系国家统一、边防巩固的大事来抓,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力推动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