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概念

第二章 概念


③功用定义: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功能、 作用作为种差的定义。 温度计就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④关系定义: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与其 他对象之间的关系作为种差的定义。如: 钝角指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 4、属加种差定义的局限性 ①不适合给单独概念下定义 ②不适合给范 畴下定义
(二)语词定义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一、概念间的相容关系 指至少有部分外延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一)全同关系 指外延完全重合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长江 中国最长的河流 具有全同关系的概念,其内涵不完全相同,但外 延完全相同;不同的语词表达同一个概念的,其内 涵和外延分别完全相同。
S P
(二)真包含于关系 如果概念S的全部外延与另一概念P的部分 外延重合,则S与P之间的关系称为真包含 于关系。 文学 艺术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概念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二、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第五节 定义 一、定义及其构成 二、定义的种类 三、定义的规则 第六节 划分 一、划分及其构成 二、划分的种类 三、划分的规则 四、分类、分解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概念及其逻辑特征
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四种文具。
三、定义的规则
(一)定义必须相应相称 逻辑错误——定义过宽、定义过窄 正方形就是四边相等的四边形。 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定期出版的出版物。 (二)定义项中不得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 逻辑错误——同语反复 循环定义 逻辑学就是研究逻辑的科学。 原因就是引起结果的事件;结果就是原因引起的 事件。 形而上学就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方法论;辩证法 就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方法论。
2、概念内涵外延的确定性和灵活性 确定性指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含义 和适用对象不能随意改变;灵活性指随 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深化, 概念的含义和适用对象可以随着条件的 变化而变化。
二、概念和语词之间的关系
(一)联系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或物质载体, 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二)区别 1、任何概念都必须通过语词表达,但并非所有 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一般来说,实词都表达概念,虚词中连词、 介词也可表达概念,但副词、助词、叹词等不 表达概念。
(一)什么是概念 就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本质属性的思维 形态。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1、什么是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指反映在概念中的思维对象的本质 属性;外延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 思维对象。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内
涵),包括古今中外、各种性质的、 各种用途的、在人们之间进行交换 的产品。(外延) 文学是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反映社 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 (内涵)按体裁可分为诗歌、散文、 小说、戏剧等。(外延)
(二) 概括
1、什么是概括 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以扩大其外延,即由 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的一种逻辑方法。 科学家→脑力劳动者→劳动者 概括的极限是范畴。 2、概括的规则 ①必须是由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 马→动物→生物 中国现代的文学家→中国的 正确 文学家 工人→工人阶级 平顶山市政府→河南省政府
错误
2、同一个概念可以用不同语词表达。 教师、老师或 teacher 3、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先生…… 快……
三、事物的类和分子、整体和部分
(一)事物的类和分子 具有相同属性的个别事物的组合称为类;组 成某个类的小类或个别事物称为该类的子类或 分子。 水果—苹果 苹果—红富士苹果 类和分子之间的关系是:类所具有的属性, 其分子一定具有。 中国的直辖市—京、津、沪、俞
1、什么叫语词定义 指揭示某个语词或符号所表达的意义的定义。 犊就是小牛。 凯旋就是胜利归来。 2、语词定义的种类 ① 说明的语词定义 是对语词已经确定的意义给予说明和解释的定义。 乌托邦:乌,没有;托邦斯,地方。乌托邦,原意 指没有的地方,后来泛指不能实现的愿望、计划等。 单方:也称丹方,指民间流传的药方。 ②规定的语词定义 是人们规定某个语词或符号表示某种意义的定义。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
第二章
●教学目的和要求
概念
学习本章,应了解概念的特征、种类、外 延间的关系以及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等。能够 熟练地用欧拉图表示概念间的关系;牢记定义 和划分的逻辑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并能用以检查具体的定义或划分有无违反这些 规则的情况。
●教学重点
概念的种类、概念间的关系,定义和划分 的规则及违反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
2、给概念下属加种差定义的步骤 ①找出被定义概念临近的属概念。 ②找出被定义概念的种差。 ③用种差对临近的属概念进行逻辑限制, 构成定义项。 ④用定义联项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 形成完整的定义.
3、属加种差定义的种类
①性质定义: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性质作 为种差的定义。 法院是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 ②发生定义:以被定义概念所反映对象的产生或 形成过程作为种差的定义。 雷是云层放电时所发出的响声。
(二)普遍概念 指反映某一类事物的概念。 (三)如何区别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分析概念所处的语言环境,弄清 它所反映的对象数量是否是唯一的。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一)集合概念 是以事物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 念。它只适用于它所反映的集合体, 不适用于该集合体中的个体。 四川人不怕辣。 青年是祖国的 未来。
一、划分及其构成 (一)什么是划分
第六节
划分
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将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种概 念,以明确其外延的一种逻辑方法。 根据内容重要程度和效力的大小,可将法律分为 宪法和普通法。
(二)划分的构成
母项:指被划分的概念。 子项:指从母项中划分出来的种概念。 根据:指把母项划分为若干子项时所依据的标准。 根据导电性能的不同,把物体分为导体、半导体和 绝缘体。
S P
(三)真包含关系
如果概念S的部分外延与另一概念 P的全部外延重合,则S与P之间的 关系称为真包含关系。 法院 基层法院 文学作品 散文
S
P
(四)交叉关系 指有且仅有部分外延重合的概念 之间的关系。 被告 干部 哲学家 文学家
S
P
二、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 指没有任何一部分外延重合的概 念之间的关系。 (一)矛盾关系 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具有全异关 系的种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之和 S 等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它们之间 的关系称为矛盾关系。 正概念 负概念 S+P=M
●教学难点
事物类与整体的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 概念的区别;分析具体的定义或划分有无违 反规则的情况。
第二章 大纲
第一节 概念概述 一、概念及其逻辑特征 二、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三、概念和语词之间的关系 四、事物的类和分子、整体和部分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三、正概念和负概念 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 一、概念间的相容关系 二、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
第四节
概念的限制与概括
一、概念内涵和外延间的反变关系 在具有包含关系的两个概念中,一个概念
的外延愈大,内涵愈少;外延愈小,内涵愈多; 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愈少,外延愈大;内涵 愈多,外延愈小。 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大学生——学生 桥—— 石拱桥
二、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一)限制 1、什么是限制 是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其外延, 即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一种逻辑方 法。 学生→中文专业学生 法律→宪法 限制的极限是单独概念。
二、划分的种类 (一)一次划分
是只包含母项和一个层次的子项的划分。 汉语中的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 叹句四种。
(二)定义的构成 被定义项:指通过定义揭示其内 涵或说明、规定其意义的概念。 定义项:指揭示被定义项内涵或 者说明、规定被定义项意义的概念。 定义联项:指联结被定义项和定 义项的概念。
二、定义的种类(或方法) (一)属加种差定义 1、什么是属加种差定义 是通过揭示被定义项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 明确其内涵的定义。 单独概念就是反映某一特定对象的概念。 角是由一点出发引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 逻辑形式为:被定义项=种差+临近的属概念
(二)事物的整体和部分 整体指某个事物的全部;部分指组成整体 的个体。 中国共产党—胡锦涛 工人阶级—纺 织工人 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整体所具有的 属性,其部分未必具有,即可以具有,也可 以不具有。 四川人—邓某、王某 中国—河南省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
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一)单独概念 指反映某一特定对象的概念。一般用专有名 词和摹状词表达。 摹状词指刻画独具某种特征、属性的特定事 物的名词性短语。如:世界第一位宇航员、世 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那本书、这条街道等
(二)非集合概念 是不以事物的集合体而以事物的类为 反映对象的概念。它既适用于它所反映 的事物类,也适用于该类事物中的每个 分子。 人有思维能力。 法院是审判机关。
(三)如何辨析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1、准确把握被辨析的概念所反映的是事物的集 合体还是事物的类。若是前者为集合概念;若 是后者为非集合概念。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装订成册的著 作。 2、如果被辨析的概念是一判断句的主语,用 “每一”限制它,若句子不成立则其为集合概 念;若成立则其为非集合概念。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要遵守国家的 法律。
S P
P
M
(二)反对关系 同一属概念下的两个具有全异关 系的种概念,如果它们的外延之和 小于其属概念的外延,则它们之间 的关系称为反对关系。 白色 黑色 S+P<M
S M S P P
M
▲在分析概念之间的关系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一,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间的关系 B 时,仍按上述方法两个两个地进行。 A 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思想家, B A C C D 也是一位政治家。 D 第二,反映事物类和分子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真包含关 系;反映事物整体和部分、部分和部分的概念之间的 关系,分别是全异关系。 A B C D 1)A、动物 B、人 C、男人 D、女人 2)A、中国 B、河南省 A B C C、平顶山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