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1号线开通初期TOD发展策略研究东南大学交通学院顾志兵过秀成相伟【摘要】本文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机理出发,介绍了一种全新的TOD开发模式。
该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沿公共交通走廊进行土地的混合使用开发,摒弃传统的“摊大饼”发展模式。
文章结合南京地铁的开通,就南京市如何发展TOD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城市交通,土地利用,TOD,南京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in Nanjing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operation of No.1 Subway【Abstract】This paper has introduced one new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mode, based on the interactive me- chanism of city transportation and land use. That mode take public transportation as the direction, following the hybrid usage development that the public transportation hallway carries on the land, abandonning traditional" big round flat cake" development mode. The article combined with new operation of Nanjing No.1 subway, inquired into some strategies of TOD in Nanjing and also gave some related suggestion.【Keywords】city transportation,land use,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Nanjing1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与城市交通系统发展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交通服务效率及服务水平决定城市的形成与发展的活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在城市快速发展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是城市中人、物流通的载体,为建设现代化城市提供基础性保障。
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
通常所说的城市用地,既是指已经建设利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
城市土地是城市居民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资源,是城市社会活动的载体。
一方面,城市土地利用是城市交通产生的根源,城市的形成促进了城市交通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土地利用决定了城市的交通需求,不同的土地利用格局会形成不同的城市交通量和交通结构。
另一方面,城市交通的发展与演变会影响土地利用格局及城市空间结构,城市交通模式的变化会影响到其服务区域的土地开发。
诸如某区域内完善的道路设施、协调运作的交通流组织模式、充足的停车泊位等都会通过市场手段影响到该地段的土地开发强度和格局的变化。
因此说城市土地利用格局与交通模式之间存在互动反馈关系,城市的演变就图1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互动关系是在城市土地利用和城市交通发展相互促进与制约的过程中进行的(如图1所示)。
2 TOD模式2.1 TOD理论的提出上世纪60年代,美国政府通过了联邦支助公路建设法案,随后小汽车迅速成为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
小汽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出行的机动性,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空间形态与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城市的无序蔓延,土地资源低效率利用。
由此带来了交通出行次数和出行总量的增加,低密度、松散的城市外部形态,以及就业岗位和人口空间分布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
在饱受了城市无序蔓延带来的交通拥挤、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等恶果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反思如何建立一套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相互有利促进的可持续发展体系。
20世纪80年代后期,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的杰出代表美国设计师Peter Calthorpe倡导提出了TOD(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即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城市发展模式,该模式旨在建立一种适合公共交通服务的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强调公交优先理念,并沿公交走廊加强紧凑布局的综合土地利用。
这一模式的提出很快得到了城市规划领域专家的普遍认同,并在美国、西欧、亚洲的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2 TOD的优点(1)促进土地高效利用。
与传统的城市“摊大饼”式的低密度发展模式相比,TOD模式更为注重的是土地的高效利用、混合开发。
在城市中心区,TOD模式以公交站点和公交走廊为依托,加强周边地区的改造和更新,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提升商业区的人气,抑制中心衰退,促进经济发展。
在城市外围,TOD模式极力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保护农田等土地资源,防止其被城市低效率开发所吞噬。
有数据表明,与TOD模式相比,蔓延式的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要比前者多出10~40%。
(2)提高公交出行比例。
城市的无序蔓延与房地产的城外开发导致城市居民的大举外迁,但是居民的工作、娱乐休闲、社会活动仍集中在老城区,这就引发这些外迁居民倾向于采用私人交通工具(私家车)出行,容易引起交通堵塞,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期的“钟摆式”出行往往造成城市交通的瘫痪。
而TOD模式由于是以公交为导向的土地开发,居民可以在较短的步行距离范围内搭乘公交,有利于提高公交出行比例。
(3)降低基础设施投资成本。
TOD开发带来城市土地紧凑的高效利用,因而可大量节省道路、给水、排水、供电、公共建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修费用。
相关研究表明密集紧凑的发展模式下基础设施的花费只有低密度蔓延模式下相应花费的75~95%。
(4)提供和谐的生存环境。
TOD开发模式按就近原则将居住、工作、商业、休闲场所合理紧凑地布置在公交站点周边地区,城市就业岗位大多集中在公交沿线,因此TOD可以降低居民的通勤费用,提高道路使用效率,解决“钟摆式”通勤问题。
TOD不仅要为中长距离出行提供便捷的公交出行服务,也为短距离出行提供高质量的步行环境,为居民提供相互接触的机会,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构建和谐的生存环境。
972.3 TOD在我国的实施环境分析2.3.1 实施TOD的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并不高,绝大多数居民居住在容积率较高的单元楼里,并将距离工作单位近,小区附近有商业、学校等配套设施作为购房时主要的考虑因素。
这一理念与TOD模式倡导的高强度、综合的土地利用理念是一致的。
公交出行经济实惠,是城市居民较为认可的出行方式。
据调查,我国城市居民选择公交出行的首选因素就是票价便宜,因此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公共交通会议上提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符合中国实际的城市发展和交通发展的正确战略思想”。
因而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鼓励公交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长期的发展战略。
我国的小汽车保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公交出行优势明显。
国内外大城市的经验表明,私家小汽车数量往往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也就是说如果政府不加以正确引导,当城市的小汽车保有量达到较高水平时,城市的“大饼”往往已经摊开。
因此,在现状小汽车保有量并不是很高的情况下,各城市应及早规划,指导城市按照TOD发展模式进行开发,抑制城市用地低密度开发、无序蔓延。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所有的土地属国家所有,政府可以严格控制土地的使用。
因此,政府在实施TOD策略的过程中可以起着主导的作用。
2.3.2 实施的困难与挑战随着我国多年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都出现了私家车数量迅猛增长的势头。
政府从拉动内需的角度出发,大力鼓励居民购买私家小汽车,而私家车数量过高往往会造成城市交通拥挤,道路利用率下降等一系列“城市病”。
如果政府再不出台相关政策控制私家车数量过快增长,就会重蹈西方国家的覆辙,使城市陷入小汽车导向发展(AOD: Automobile Oriented Development)的泥潭,造成城市资源的不经济开发。
目前我国城市的公交系统还不很完善,公交分级、公交专用线、信号优先等措施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公共交通远不能满足城市的生产生活要求。
公共汽车超载严重,行驶缓慢,道路上交通拥挤现象严重,公共汽车与私人交通相互干扰,公共交通的发展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速度,低质量的公交服务容易使得中等收入群体考虑小汽车等私人交通工具。
城市规划学者与开发商对TOD兴趣的缺乏往往造成城市的发展不能与交通系统规划做好协调。
我国许多城市的总体规划总是偏好将城市的规模不断做大,甚至于城市面积规划的大已经成为某些政府部分互相攀比的资本。
这种规划无疑会引导城市进入无目的的蔓延状态,不利于公共交通系统的正常运行,容易引发小汽车交通的过快发展。
作为房地产开发商也喜欢避开城市建成区,而选择较为荒僻的地段进行大规模开发,这也是导致城市不断蔓延的一大因素。
3 TOD对南京的启示3.1 南京及南京地铁南京市位于长江下游,古称金陵,四大古都之一,现为江苏省省会。
全市面积6597.6km2,其中市区面积860km2,市区人口300多万,辖区跨长江南北两岸,市区包括玄武、白下、秦淮、99雨花台、建邺、鼓楼、下关、栖霞、浦口以及远郊的江宁、六合共11个城区。
根据南京市城市规划,到2050年南京市的轨道交通线网将由7条地铁线、三条轻轨线构成共计365公里的网络。
至规划年,核心区快轨线网密度达到 1.14km/km 2,主城线网密度达到0.54km/km 2。
南京地铁1号线是主城南北中轴线最重要的客流走廊,沿途经迈皋桥、南京火车站、鼓楼、新街口中央商务区,向西南延伸至河西新区的奥体中心。
1号线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
规划建设的2号线贯穿主城东西中轴线客流走廊,东连仙林大学城,西通河西新城区,途径中山门、新街口、汉中门等站。
2号线将于2005年11月开工建设,于 2009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与1号线在南京主城区形成“十字型”的地铁框架(见图2)。
3.2 南京发展TOD 模式研究随着南京市新的区划调整,以及江宁、浦口两地房地产的升温,南京市正逐步形成“一城两星”的城市形态。
“一城”即南京市主城区,“两星”即浦口、江宁两座卫星城。
同时结合南京地铁规划,南京市实施TOD 战略的条件已经成熟。
各组团间可通过轨道交通进行联系,尽可能使城市人口分布在轨道沿线。
主城区内部也要以地铁交通为主导,以公共交通引导土地开发与利用,通过快轨交通将城市内不同的社区加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