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学案(适用全国)

2019届二轮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 学案(适用全国)

考点分布考纲要求备考指南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4.基因在染色体上5.伴性遗传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3.伴性遗传(Ⅱ)。

4.人类遗传病的类型(Ⅰ)。

5.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Ⅰ)。

6.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Ⅰ)。

掌握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关系,把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与减数分裂的内在联系。

理解伴性遗传与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关系;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一、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知识清单思维导图专题解读二、几种伴性遗传类型的比较三、人类遗传病与优生1.遗传病类型:________________、多基因遗传病、___________________。

2.遗传病调查选取对象:应选取________遗传病,且调查群体_____________。

3.优生措施:禁止__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__、提倡“_____________”。

四、细胞质遗传1.物质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

2.特点:表现为______________,后代性状不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突破一、两大遗传定律的适用条件在一对相对性状或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中,子一代和子二代表现出特定的性状分离比,需具备以下条件:1.所研究的每一对相对性状只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相对性状为完全显性。

2.每一代不同类型的配子都能发育良好,且不同配子结合机会相等。

3.所有后代都处于比较一致的环境中,且存活率相同。

4.供试验的群体要大,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5.真核生物有性生殖的细胞核遗传6.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二、验证基因分离定律的方法基因分离定律的鉴定方法要依据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来确定。

(1)测交法:让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1。

(2)杂合子自交法:让杂合子自交(若为雌雄异体或雌雄异株个体,采用同基因型的杂合子相互交配),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学科&网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常见题型的总结1.解题思路:解决自由组合定律系列问题时,可将若干对等位基因相应拆分为若干个基因,分别按分离定律一一分析,再将分析结果组合并乘积。

2.常考题型及解决方法(1)已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判断亲代基因型:可采用逆推法和隐性纯合子突破法。

(2)已知亲代基因型,判断子代基因型种类、个别基因型所占比例、表现型种类、个别表现型所占比例:应根据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直接判断。

(3)已知亲代基因型,判断子代中不同于亲本的基因型、表现型的比例:子代不同于亲本的个体比例=1-亲本类型。

(4)若子二代性状分离出现了9∶6∶1,9∶7,9∶3∶4,15∶1等和为16的比例,可以认为是9∶3∶3∶1的特例,应按自由组合定律分析。

(5)若测交后代性状出现2∶1∶1,1∶2∶1,3∶1等和为4的比例,可以认为是1∶1∶1∶1的特例,应按自由组合定律分析。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细胞学基础(1)实质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如下图所示)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要注意三点(1)同时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同时进行。

(2)独立性: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间的相互分离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互不干扰,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

(3)普遍性:自由组合定律广泛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4.应用自由组合定律做题的基本方法:分解组合法(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1)原理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

(2)思路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Aabb可分解为如下两个分离定律:Aa×Aa,Bb×bb;然后按照数学上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根据题目要求的实际情况进行重组。

此法“化繁为简,高效准确”,望深刻领会以下典型范例,熟练掌握这种解题方法。

5.自由组合定律基本题型讲解(1)配子类型规律: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产生配子种类数等于2n种(n为等位基因对数)。

如:AaBbCCDd 产生的配子种类数 Aa Bb CC Dd ↓ ↓ ↓ ↓ 2 × 2 × 1 × 2=8种 (2)配子间结合方式规律: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 与AaBbCC 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先求AaBbCc 、AaBbCC 各自产生多少种配子。

AaBbCc→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

再求两亲本配子间结合方式。

由于两性配子间结合是随机的,因而AaBbCc 与AaBbCC 配子间有8×4=32种结合方式。

(3)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双亲杂交后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种类数与表现型种类数规律:两基因型已知的双亲杂交,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数等于将各性状分别拆开后,各自按分离定律求出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数的乘积。

如AaBbCc 与AaBBCc 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多少种表现型? 先看每对基因的传递情况:Aa×Aa→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 ∶2Aa ∶1aa);2种表现型;Bb×BB→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 ∶1Bb);1种表现型; Cc×Cc→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 ∶2Cc ∶1cc);2种表现型。

因而AaBbCc×AaBBCc→后代中有3×2×3=18种基因型;有2×1×2=4种表现型。

(4)已知双亲基因型,求子代中某一具体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的概率规律:某一具体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所占比例应等于按分离定律拆分,将各种性状及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求出后,再组合并乘积。

如基因型为AaBbCC 与AabbCc 的个体杂交,求: ①产生基因型为AabbCc 个体的概率; ②产生表现型为A_bbC_的概率。

分析:先拆分为①Aa×Aa 、②Bb×bb 、③CC×Cc ,分别求出Aa 、bb 、Cc 的概率依次为12、12、12,则子代基因型为AabbCc 的概率应为12×12×12=18。

按前面①、②、③分别求出A_、bb 、C_的概率依次为34、12、1,则子代表现型为A_bbC_的概率应为34×12×1=38。

(5)已知双亲类型,求子代不同于亲本基因型或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概率 规律:不同于亲本的类型=1-亲本类型。

如上例中亲本组合为AaBbCC×AabbCc ,则 ①不同于亲本的基因型=1-亲本基因型=1-(AaBbCC +AabbCc)=1-(24×12×12+24×12×12)=68=34。

②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1-亲本表现型=1-(A_B_C_+A_bbC_)=1-(34×12×1+34×12×1)=1-68=14。

四、遗传的显隐性判断、遗传方式判断及系谱图分析 1.性状显隐性的判断方法(1)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若子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性状(无基因突变发生),则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双亲所具有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这一规律在遗传系谱图中表现为“无中生有”或“有中生无”。

如:(2)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①若子代仅表现一方亲本的性状,且正反交结果相同,则子代所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显性性状,未表现出的亲本性状为隐性性状。

如:高茎豌豆×矮茎豌豆 ↓子代全为高茎豌豆②如果子代雌性都不表现母本性状(只表现父本性状)则亲本雄性性状为显性,亲本雌性性状为隐性,且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如:X a X a ×X A Y ↓ X A X a 、X a Y(3)据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确认,若子代性状分离比为3∶1,则占3/4的性状为显性。

学科&网 2.完善有关遗传基本规律中比例异常分析 (1)分离定律异常情况①不完全显性:如红花AA 、白花aa ,杂合子Aa 开粉红花,则AA×aa 杂交再自交,F 2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粉红花∶白花=1∶2∶1。

②显性纯合致死:Aa自交后代比例为显∶隐=2∶1。

③隐性纯合致死:Aa自交后代全部为显性。

(2)自由组合定律异常情况推断亲代基因型的解题方法(1)基因填充法例:番茄紫茎(A)对绿茎(a)为显性,缺刻叶(B)对马铃薯叶(b)为显性。

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已知以紫茎缺刻叶与绿茎缺刻叶作亲本杂交,紫茎缺刻叶×绿茎缺刻叶→321紫缺∶101紫马∶310绿缺∶107绿马。

试确定亲本的基因型。

解题思路:①根据题意,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为:A_B_、aaB_。

②根据后代有隐性性状绿茎(aa)与马铃薯叶(bb)可推得每个亲本都至少有一个a与b。

因此亲本基因型:AaBb×aaBb。

(2)分解组合法例:小麦的毛颖(P)对光颖(p)为显性,抗锈病(R)对不抗锈病(r)为显性。

这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已知以毛颖感锈病与光颖抗锈病两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代为毛颖抗锈病∶毛颖感锈病∶光颖抗锈病∶光颖感锈病=1∶1∶1∶1。

请写出两亲本的基因型。

解题思路:①将两对性状分解为毛颖∶光颖=1∶1,抗锈病∶感锈病=1∶1。

②根据亲本的表现型确定亲本部分基因型是P_rr×ppR_,只有Pp×pp,子代才能表现为毛颖∶光颖=1∶1,同理,只有rr×Rr,子代才能表现为抗锈病∶感锈病=1∶1。

综上所述,亲本基因型分别是Pprr与ppRr。

(3)性状分离比推断①9∶3∶3∶1―→AaBb×AaBb。

②1∶1∶1∶1―→AaBb×aabb或Aabb×aaBb。

③3∶3∶1∶1―→AaBb×Aabb或AaBb×aaBb。

④3∶1―→Aabb×Aabb、AaBB×AaBB、AABb×AABb等(只要其中一对符合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F1自交类型,另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只产生一种表现型即可)。

3.致死基因问题例析(1)隐性致死:隐性基因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时,对个体有致死作用,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植物中白化基因,使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植物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死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