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答中考开放性试题——专题复习中考类型:一、话题理解类二、矛盾类三、观点提炼与探究类四、想象类五、仿句类一、话题理解类[题型展示] 围绕某一话题谈谈自己的见解(理解)或看法。
[考题回放]例1.(2007年遵义卷)11.谈谈你对“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这句话的理解。
[解题方法] 关键词:紧扣话题,选一角度,申明观点,讲点理由。
第一步:紧扣话题。
紧扣话题是回答话题类开放题的一个基本前提,组织的答案不能脱离了话题,否则就是答非所问。
第二步:选点切入。
可以切入的角度很多,我们只需选取一点,不需面面俱到。
第三步:阐述观点。
当选取某一角度后就要表明自己赞成什么,反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态度一定要明朗,切不可模棱两可。
第四步:讲明道理。
申明你的观点后,围绕自己的观点,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由。
[参考答案]例1:应抓住“慈善、钱、心”这一话题来组织话语,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在慈爱的天平上,大家是等重的,不要把慈善活动看成仅仅是有钱有身份的人的事情,即使再普通再平凡的人,只要对他人心怀善意,给予帮助,也是一样的慈善。
[牛刀小试]1.周敦颐在《爱莲说》中高度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借此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怀,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2.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但是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答案示例]1.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情况都存在。
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否把握住自己。
如“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2.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二、矛盾类[题型展示] 故意用看似矛盾实则统一的两个方面设问。
考题回放例1(2007年江西卷)17.第⑧段中写“他的心很广阔”,后面却又说“他的心又很窄小”,前后是否矛盾?请说说你的理解。
例2.(2007年芜湖卷)10.作者说“救他的还是他自己”,这和第⑨段“他”所说的“挽救了我的生命”是否矛盾?为什么?[解题方法]第一步:先作结论。
矛盾,或者不矛盾,表明自己的观点。
一般来说,回答应是不矛盾的。
第二步:分说含义或作用。
接下来就需要说清楚这两个方面各自的含义或作用。
第三步:最后点明二者合用的意义或合用表达了什么样的效果。
[参考答案]例1.不矛盾。
“广阔”写出看山老爹眼里、心中装着整个绿色的山林:“窄小”写出看山老爹的生活只有绿色,绿色是他的一切.没有其他杂念。
这看似矛盾的词语.实际上是强调看山老爹对这片山林的热爱。
例2.不矛盾。
因为小鸟只是唤醒他求生的欲望,而挽救生命是因为他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劫性,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摆脱了困境。
(意思对即可)[牛刀小试]1.“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荔枝蜜》一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2.“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句话“哪儿都像”与“就是有一点不像’,是否矛盾?为什么?[答案示例]1.不矛盾。
“渺小”是指蜜蜂形体微小,生命短暂;“高尚”则指其精神伟大,品质崇高。
二者合用,更能突出蜜蜂精神和品质特点。
2.不矛盾。
前面说“哪儿都像,后面又说“就是有一点不像,”,从形式上看,似乎是矛盾的,但从句意上看,这种说法是为了突出强调其差异——不像。
说大伯“跟爸爸哪儿都像”,只是强调相似的程度很深,带有夸张的意味,并不是说完全相同。
三、观点提炼与探究类[题型展示] 就一段文字或一个故事写出你的探究结果,多角度提炼观点。
[考题回放]例1.(2007年烟台卷)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在一个小火车站,一个扳道工正走向自己的岗位,去为一列徐徐而来的火车扳动道岔。
这时在铁轨的另一头,还有一列火车从相反的方向驶近车站。
假如他不及时扳道岔,两列火车必定相撞,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时,他无意中回过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儿子正在铁轨那一端玩耍,而那列开始进站的火车就行驶在这条铁轨上。
抢救儿子或避免一场灾难——他可以选择的时间太少了。
那一刻,他威严地朝儿子喊了一声:“卧倒!”同时,冲过去扳动了道岔。
一眨眼的工夫,这列火车进入了预定的轨道。
那一边,火车也呼啸而过。
车上的旅客丝毫不知道,他们的生命曾经千钧一发,他们也丝毫不知道,一个小生命卧倒在铁轨边上——火车轰鸣着驶过,孩子毫发未伤。
那个扳道工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他唯一的优点就是忠于职守,从没迟到、早退或误工过一秒钟。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儿子是一个弱智儿童。
他曾一遍又一遍地告诫儿子:“你长大后能干的工作太少了,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儿子听不懂父亲的话.依然傻乎乎的,但在生命攸关的那一秒钟,他却“卧倒”了——这是他在跟父亲玩打仗游戏时唯一听懂并做得最出色的动作。
多角度提炼观点。
A. B.C. D.例2.(2007年镇江卷)探究性学习。
材料一对某区一所中学初三(3)班49名学生进行调查后发现:自己求过或家长帮助求过护身符的占96%;经常到网上占卜浏览的占34%;相信命由天定的占11%;相信自己的幸运花、幸运石、幸运数字一定能给自己带来好运的占78% ……材料二在某搜索网站输入“占卜”二字,可检索到34.4万个网页;输入“星座”二字,可检索到267万个网页。
从搜索结果看,占星奇缘、十二星座解说、北斗星易学书、周公解梦等内容充斥网页。
材料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
专家呼吁: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多为青少年出版一些好书,多提供一些有益的活动场所,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读了上述三则材料,你有什么发现?请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解题方法] 关键词:细阅读,深思考,找认识,意准确,句通顺。
第一步: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把握材料的丰富内涵,找准自己认识最深的地方,提出观点。
第二步:所提炼的观点表意准确、语句通顺。
[参考答案]例1:A.普通人也有伟大之处。
B.敬业是一种令人感动的美德。
C.不轻言放弃,爱可以改变一切。
D.要想生存下去,你必须有一样是出色的。
例2:示例:①当今社会有些青少年非常迷信。
②某些网络媒体里充斥着大量的迷信邪说。
③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并为之创设良好的读书环境,从而抵制迷信思想的侵蚀。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的两点探究的结果。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
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
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没有!”“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
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
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2.阅读下面材料后,联系上文进行探究,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我国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储量比较丰富的煤炭也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
加油站里跳动的油表,铁路线上呼啸的煤车,似乎都在警告我们:“油荒”“煤荒”在步步紧逼。
材料二地质学家经过几十年的勘探证实,因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和飞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已成为“资源弱国’。
50年后中国除了煤炭外,几乎所有的矿产资源都出现严重短缺,其中50%左右的资源面临枯竭。
[答案示例]1.①生于安乐,不能发现生活中潜在的挑战,必然危机四伏。
②居安思危.永不懈怠.必然赢得竟争的胜利。
③生活不可能时时处处都适应人们,但人们必须学会时时处处适应生活。
2.我国能源严重缺乏,所以我们要珍惜资源,崇尚节约。
四、想象类[题型展示] 就某一情景或画面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做题。
[考题回放]例1.(2007年盐城卷)19.结合上下文,发挥想象写一段话,模拟文中那位心理老师的口吻开导丑女孩。
心理老师对女孩说:例2.(2007年嘉兴卷)12.如果你是文中的“她”,在车夫转身离开医院的一刹那会怎样想,怎么做?请用文字表达出来。
(要求:想象合理,符合语境,不超过 60字)[解题方法] 关键词:围绕中心,联系语境,鼓励创新。
第一步:围绕中心。
首先必须确定一个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叙写。
第二步:联系语境。
要在具体的语境中答题。
第三步:创新回答。
做题时要力求写出个性,写出特点,力争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参考答案]例1:外表美只是短暂的美,而心灵美才是永恒的美。
同学,你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个智慧的头脑,有乐观向上的信心和勇气,你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孩。
例2:表示想法的:“真是个好人啊!”或“他是在帮我啊!”“世上还是好人多啊!”等。
表示做法的:“她攥着钱的手轻轻地抖动着,迟疑了一下,抱着孩子进了医院。
”或“望着远去的背影,她的眼睛湿润了,紧紧抱着孩子进了医院”等。
[牛刀小试]1.请展开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阳光”“风筝”“花”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不少于50字的文字,描绘一个画面。
2.王湾《次北固山下》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
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50字左右),把诗句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示例]1.阳春三月,阳光明媚,春风拂面,温馨宜人,人们三三两两来到郊外广场上,天空中有许多风筝,地上孩子在嬉戏,草地上开满了不少不知名的小花,很美丽。
2.清晨江上行舟,当残夜未全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露春意。
时光流逝,岁月无情,怎能不叫身在“客路”,时当岁末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呢?(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五、仿句类[题型展示] 仿照例句再写一个句子。
[考题回放]例1.(2007年辽宁卷)4.在横线上仿写加点语句,所写语句要符合语境,并与上文衔接顺畅。
禾苗感激沃土,才有饱满充实的成熟;绿荷感激细雨,才有卓然独立的高洁;,。
例2.(2007年赤峰卷)11.照第②段画线句子仿写。
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评判青松的高洁?,?[解题方法]第一步:看内容。
即分析例句的基本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意思。
第二步:析原句,定格式。
根据例句的句式特点及修辞方法,确定所写的句子应有的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