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简本)佛山市规划局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二〇〇八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 背景和过程 (1)第二章 目标和策略 (2)第三章 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第四章 持续道路网络建设 (5)第五章 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8)第六章 大力扶持公共交通发展 (10)第七章 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 (12)第八章 引导货运交通发展 (13)第九章 协调停车设施供应 (14)第十章 加强交通需求管理 (15)第十一章 构筑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空间 (16)第十二章 加强交通管理 (17)第十三章 加强交通环境的保护 (18)第十四章 近期行动与保障措施 (19)附图第一章背景和过程一、规划背景在佛山市行政区划调整、广佛都市圈初步形成以及珠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佛山市既有交通体系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挑战。

为实现佛山市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佛山市迫切需要大力构筑与区域合作、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相适应,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为此,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市规划局会同市交通局组织编制“佛山市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范围为全市域,面积约3848km2,重点研究区域为“2+5组团”,面积约1913 km2。

规划年限近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

本次规划工作目标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围绕珠三角区域融合和广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研究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整合;二是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提出一体化发展目标,明确城市交通方式和结构,制定一体化发展政策;三是合理安排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四是提出交通近期建设计划和实施时序,制定统一的行动计划。

二、工作过程第一阶段: 2007年4月-2007年12月,开展全市综合交通调查并制定初步规划方案。

调查涉及交通需求、供应和运行各方面,包括覆盖全市所有740个村(居)的居民出行入户调查,抽样3.7万户,14.7万人。

在此基础上完成初步方案编制,并于2007年12月向市政府进行专题汇报。

第二阶段: 2008年1月-2008年3月,在初步方案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交通发展战略及干线路网、轨道网、公交、交通管理等专项方案,形成中期规划成果,期间三轮征求市、区各部门及周边城市的意见。

中期成果于2008年3月经专家咨询会评审通过。

第三阶段:2008年4月-2008年11月,修改完善中期成果,重点落实高等级道路方案与各组团及外围城镇的主次干道网络、公交场站和线网等专项规划方案,期间多次走访搜集各部门及各区、街道、镇的意见,对规划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完善,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和操作性。

2008年11月形成本次送审成果。

第二章目标和策略一、现状和趋势改革开放30年以来,佛山市城市和交通发展均取得巨大成就。

特别是2002年行政区划调整以后,佛山市从城镇化发展转向“组团式”城市化发展转型,获得了更大发展动力。

在这个背景下,佛山市的交通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机遇和挑战: (一)区域的合作与竞争不断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面临新的挑战。

(二)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使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容量公交的引导作用面临新的挑战。

(三)客货运交通需求的迅速增长以及摩托车方式的引导和转移,使交通方式结构面临新的挑战。

(四)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交通服务水平面临新的挑战。

二、目标和指标(一)总体目标为实现佛山市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目标,应对上述机遇与挑战,佛山市必须大力构筑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力,高效畅达的多模式一体化现代化客货运交通体系,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核心指标1、区域化指标。

时间上,机场港口等区域性设施一小时可达,泛珠三角高速铁路五小时交通圈,珠三角二小时交通圈,广佛都市圈一小时交通圈,广佛中心城区半小时可达。

方式结构上,铁路承担客运比例提高到20%左右,铁路承担货运比例提高到6~7%,水运承担货运比例达到25%。

2、城市畅达指标。

时间上,市域出行时间不超过45分钟、中心组团与其他组团的出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中心城区内部出行时间不超过20分钟。

方式结构上,2020年全市客运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45%以上,其中中心组团和大良容桂组团应达到60%以上,其他组团达到40%以上,外围城镇达到15%以上。

运行上,中心城区不低于25公里/小时、外围城区不低于35公里/小时。

其中主要交通走廊上,快速路车速维持在60公里/小时,干线性主干道车速在30-40公里/小时,主干道车速在20-30公里/小时左右。

3、安全指标。

2010年死亡率不高于每年120人/百万人;2020年不高于每年80人/百万人。

4、环保指标。

交通排污总量2010年减少20%,2020年减少50%。

三、发展策略为实现城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佛山市应实施全面的一体化的交通发展战略,采取的交通发展策略包括以下方面:1、加强区域交通设施建设,共享区域级交通枢纽。

2、整合公路与城市道路,持续建设一体化的城市道路体系。

3、大力扶持公共交通发展,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交通体系。

4、强化轨道交通的引导作用,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建设。

5、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有序引导摩托车等个体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方式转移。

6、构筑一体化的综合交通枢纽,满足不同层次和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顺畅转换。

7、引导货运发展,建立高效的货运交通体系。

8、协调停车设施供应,建设与道路设施、公交设施相适应的停车系统。

9、构筑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空间,引导“步行+公交” 、“自行车+公交”出行方式。

10、加强交通管理,提高道路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

11、加强交通环保,改善交通环境。

四、近期重点近期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升佛山市的区域辐射力,促进2+5城市组团结构形成,大力扶持公共交通发展,优化客运方式结构,重点策略总结为“两建两管”。

“两建”:一是共建广佛一体化的区域交通基础设施,二是持续建设城市轨道、道路、交通枢纽等交通基础设施。

“两管”:一是指通过政策手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公交系统整合,二是大力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引导形成合理的交通方式结构。

第三章加强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目标共享和共建区域交通设施,促进广佛、珠三角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佛山市面向国际和国内的区域辐射力;支持产业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二、策略加强铁路、水运、公路等国家级枢纽的规划建设,提高铁路、水运的客货运分担比例;协调各种运输方式,加强多式联运;建立对外交通与内部交通之间的良好衔接。

三、方案措施(一)机场1、通过规划快速轨道和高快速路,加强与广州机场的交通联系,共享广州机场。

2、发展佛山支线机场,协同白云机场打造南中国航空枢纽。

(二)国家铁路1、通过快速轨道和高快速路,加强与广州新客站的联系,共享广州铁路枢纽。

2、以贵广南广铁路引入为契机,推进佛山北站建设,共建广佛国家级铁路枢纽。

3、建设丹灶货站、官窑货站,承担佛山地区货物的快速集散。

(三)水运1、推动广珠铁路、南二环高速公路等设施建设,加强与周边国际港口的联系,共享区域港口资源。

2、加强港区建设,发展海河联运。

3、完善港口集疏运系统,发展多式联运。

4、加强航道建设。

加强航道的建设和维护,提高现有航道的等级。

(四)公路客货运站1、规划建设“五主十辅”公路客运站。

2、规划建设“五主十三辅”公路货运站。

第四章持续道路网络建设一、目标整合道路网和公路网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构筑布局完善、等级结构合理、功能清晰的一体化城市干线道路网络,提高区域辐射力,促进广佛都市圈协调发展,形成市域范围内高效畅达的交通体系,支持产业布局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策略(一)大力整合现有公路体系和城市道路体系,适应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

(二)加快区域道路的建设,构筑广佛一体化的对外辐射网络,连通海空港区域设施,提升佛山的区域辐射力,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三)持续市域性高快速路、干线性主干道等高等级骨干道路的建设,在市域范围内形成高效畅达的交通体系,推动组团式城市建设。

(四)完善低等级道路网络,形成功能清晰,等级合理的道路网络。

三、方案措施(一)一体化的道路功能分级体系整合城市道路网和公路网,建立一体化的道路功能分级体系。

根据道路在路网中承担的交通功能,将道路系统分为区域性高快速路、市域性高快速路、干线性主干道、普通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六级。

(二)区域性高快速路规划区域性高快速路网总体布局为“一轴、两环、七射”。

1、“一轴”:是广佛两地共享广州机场、广州新客站、南沙港等区域枢纽的南北通道,清远及以远地区与东莞深圳、中山珠海的南北向过境通道。

2、“两环”:分内环和外环。

“内环”主要功能为广佛两市中心城区共用的对外交通中转通道,同时承担广佛中心城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

“外环”主要功能为粤东地区与粤西地区的过境通道,同时承担东莞、肇庆、清远等地与白云机场、南沙港等区域设施的联系,以发挥区域设施的辐射吸引力。

3、“七射”:自北向南依次为:佛清高速公路、广贺高速公路、广肇高速公路、广明高速公路、佛开高速公路、广珠西高速公路、南二环高速东莞沙桥干线,承担佛山广州面向周边城市的辐射功能。

(三)市域性高快速路规划市域性高快速路网总体布局为“五横、三纵”。

1、“五横”:一横:广三高速公路(广佛高速黄歧段、广三高速一环西线以东段),主要承担广州中心城区与佛山大沥盐步组团、狮山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

二横:桂丹路(广三高速三水段、桂丹路),主要承担中心组团与狮山、西南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以及广州芳村、南海新区、火车站等沿线功能片区间的联系。

三横:魁奇路,主要承担佛山中心商务区与广州中心城区、西江组团之间快速联系。

四横:一环南线(一环南线、三乐路),主要承担佛山与番禺次中心、广州新城之间快速联系以及大良容桂、九江龙江组团与中心组团间联系的快速转换通道。

五横:红旗路,主要承担九江、龙江组团与大良容桂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

2、“三纵”:一纵:禅西大道,主要承担九江龙江组团、中心组团、大沥盐步组团、狮山组团之间的快速联系。

二纵:一环东线,主要承担佛山中心组团与大良容桂组团,以及中心组团内各功能分区间的快速联系。

三纵:顺德区南北快速通道(碧桂路),主要承担顺德区主要功能分区(镇)之间快速联系。

(四)干线性主干道规划规划干线性主干道总体布局为“一环、十横、九纵”。

市域环线:联系全市各区主要城镇的准快速通道,促进全市一体化发展。

"十横"依次为三花公路、321国道-建设大道、广佛新干线、桂丹路-塱沙路-佛平路、季华路、丽江路-荷岳路、龙洲路、合和大道、南国路、原佛山横九路。

"九纵"依次为荷富路、塘西大道-樵丹路、兴业大道及其北延线、佛开公路、禅炭路-325国道、岭南大道、百安公路、桂和路-南海大道-伦桂路、海北大道-黄海路-河东中心路-白陈路-105国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