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参考书目
路大荒编:《蒲松龄集》,上海:中华书局,
196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路大荒:《蒲松龄年谱》,济南:齐鲁书社, 1980,1986。 朱一玄编:《聊斋志异资料汇编》,郑州: 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天津:南开大学, 2002 。 朱一玄等编著:《聊斋志异辞典》,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贩妇 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不可忽也。”(《促织》) “金光盖地,因使阎摩殿上尽是阴霾;铜臭熏 天,遂教枉死城中全无日月。” (《席方平》)
三、《聊斋志异》例解
情爱与节义的融合无间
——《阿宝》的众音杂奏 情痴:子楚截指答阿宝 魂离:子楚魂魄依阿宝 化鸟:子楚化身见阿宝 殉身:阿宝绝食救子楚 “性痴则其志凝”
“缘来缘去信亦疑”的宗教意识
二、《聊斋志异》的小说世界
神异奇特的小说世界
阴阳两界来往自由
花妖鬼狐皆具人情
“以为异类有情,或者尚堪晤对”(余集 《聊斋志异序》)
但明伦所说的:“写情缘于花木,无非美
人香草之思;证因果于鬼狐,犹是鸳被燕 巢之意。”(《聊斋志异· 绛妃》评语)
二、《聊斋志异》的小说世界
《聊斋志异》的写作
《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 康熙十八年(1678)初次结集 康熙四十六年(1707)尚在修订 《聊斋志异》的故事来源
“耳目所睹记,里巷所流传,同人之籍录” (蒲立德《聊斋志异跋》)
一、《聊斋志异》概说
《聊斋志异》的版本
抄本
乾隆十六年(1752)铸雪斋抄本
刻本
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柯亭本
三、《聊斋志异》例解
入世与出世的人生困境
——《贾奉雉》的文化解读 考试不中的故事——求仕而怀才不遇 出家不成的故事——出世而凡心难泯 做官受难的故事——做官而祸患临头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冯镇峦:“此书即史家列传体也,以班、马之 笔,降格而通其例于小说。”(《读聊斋杂说》)
《小谢》《连城》 《红玉》
二、《聊斋志异》的小说世界
现实社会鬼魅横行
有关科举考试的故事
《叶生》《司文郎》《贾奉雉》《王子安》
“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 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 (《叶生》)
二、《聊斋志异》的小说世界
现实社会鬼魅横行
有关官场黑暗、豪强肆虐的故事
《促织》《席方平》《续黄粱》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

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 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 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此, 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 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 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 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生无语, 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曰:“目灼 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 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 至门外,笑声始纵。……穿花小步,闻树头苏 苏有声,仰视,则婴宁在上。见生来,狂笑欲 坠。生曰:“勿尔,坠矣!”女且下且笑,不 能自止。方将及地,失手而坠,笑乃止。生扶 之,阴撙其腕。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 乃罢。(《婴宁》)
整理本
张友鹤辑校《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北
京:中华书局,1963)
铸雪斋钞 本《聊斋 志异》书 影
铸雪斋钞 本《聊斋 志异》书 影
铸雪斋钞 本《聊斋 志异》书 影
青柯亭刻 本《聊斋 志异》书 影
一、《聊斋志异》概说
蒲松龄的文化心态
蒲松龄(1640-1715),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 号柳泉居士,淄川(今 山东淄博)人。
“朔风吹冷绰然堂,华灯粲粲燃无光。
诗心酒胆迸而发,剧谈益烈相颠狂。 人生大半不如意,放言岂必皆游戏? 缘来缘去信亦疑,道是西池青鸟使。 一群姊妹杂痴颠,翠绕珠围索解人。 剌史高楼一角明,香梦重寻春复春。”
一、《聊斋志异》概说
蒲松龄的文化心态
“人生大半不如意”的满腔愤郁
“翠绕珠围索解人”的虚渺理想
一、《聊斋志异》概说
蒲松龄的文化心态
“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
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 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 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 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 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聊斋自志》)
一、《聊斋志异》概说
蒲松龄的文化心态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同于化工赋物,人各面目。”(冯镇峦《读
聊斋杂说》)
“人性”和“物性”复合统一
四、《聊斋志异》的艺术创新
幻想性的情节逻辑
人物性格的逻辑 幻想的逻辑
优美典雅的小说语言
“读其文,或探源《左》、《国》,或脱胎韩、 柳,奄有众长,不名一格。”(王士禛《聊斋文 集序》)

一日,有少妇笑入,曰:“翩翩小鬼头快活死! 薛姑子好梦,几时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 子,贵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风紧,吹送来也!小 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曰: “花娘子瓦窑哉!那弗将来?”曰:“方呜之, 睡却矣。”于是坐以款饮。又顾生曰:“小郎君 焚好香也。”生视之,年二十有三四,绰有余妍。 心好之,剥果误落案下,俯地假拾果,阴捻翘 凤。……城笑曰:“而家小郎子,大不端好。若 弗是醋葫芦娘子,恐跳迹入云霄去。”女亦哂曰: “薄幸儿,便直得寒冻杀!”相与鼓掌。花城离 席曰:“小婢醒,恐啼肠断矣。”女亦起曰: “贪引他家男儿,不忆得小江城啼绝矣。”
(《翩翩》)
思考题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文化心态。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对科举制度的态度。 分析《聊斋志异》中关于爱情婚姻题材作品
的思想意义。 《聊斋志异》是如何建构非现实世界的?
பைடு நூலகம்
繁衍的才子之笔
“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盛时彦《姑 妄听之跋》引纪昀语)
但往南山行去,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空
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 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 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 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 鸟格磔其中。意其园亭,不敢遽入。回顾对 户,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少憩。俄闻墙内有 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方伫听间, 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 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捻花而入。审视 之,即上元途中所遇也。(《婴宁》)
参考书目
于天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北
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马瑞芳:《幽冥人生》,北京:三联书店, 1995。 张稔穰:《聊斋志异艺术研究》,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盛源、北婴选编:《名家解读〈聊斋志 异〉》,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
一、《聊斋志异》概说
花妖鬼狐皆具人情
“异史氏曰:天生佳丽,固将以报名贤;
而世俗之王公,乃留以赠纨绔。此造物所 必争也。……独是青夫人能识英雄于尘埃, 誓嫁之志,期以必死;曾俨然而冠裳也者, 顾弃德行而求膏粱,何智出婢子下哉!”
(《聊斋志异·青梅》)
二、《聊斋志异》的小说世界
花妖鬼狐皆具人情
男女恋情故事
《葛巾》《阿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