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高三一轮复习课件
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的原因: ①敌视共产党;②战略需要;③检验军事实力 性质: 既是一场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同 时也是一场有国际力量卷入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战争性 质改变) 特点与影响:
①特点:最能反映二战前各大国的矛盾与斗争,被看作“二战前的彩排”
②影响: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30年代的侵略活动,支持了世界人 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异
德国 日本 军部势力通 过政变、恐吓等 手段逐步迫使政 府让步,建立受 军部控制的法西 斯政权。
纳粹党通 过欺骗宣传拉 拢社会各阶层, 通过合法竞选 成为国会第一 大党,进而取 得政权
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 ) 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②军部控制内阁大权 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 ④信奉专制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绥靖政策
1、含义
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 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满足侵略者的欲望,维护自身利益, 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
2、表现
(1)纵容日本侵略中国; (2)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3)纵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4)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英法没有抗议 (5)制造慕尼黑阴谋(标志?危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 2、德国、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的原因、经过 3、比较德、日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二、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1、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抗意、西班牙内战 2、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 三、走向世界大战 1、英、美、法绥靖政策及其主要表现、影响、历史教训 2016、4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后果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 1、全面爆发的时间与标志 2、波兰、法国迅速溃败的原因 3、敦刻尔克撤退、不列颠之战2015、9 c c d b b b b b c
绥靖政策的破产
• 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初步破 产) • ②1940年春,德国攻击法国,丘吉尔上台, 张伯伦下台。(彻底破产)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 ⑴原因: ①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更加不信任英法; ②德国提议苏德和解(防止英法与苏联结盟,避免两线作战) ③苏联在不能与英法迅速结成同盟的情况下,转而追求避战自保, 以赢得备战时间。 ⑵影响:
3、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英法地位的削弱 (2)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 (3)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4)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5)无视小国利益
4、绥靖政策的危害
A、导致了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 B、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加速二战爆发 C、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 D、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法遭到德国的攻击及法国的 沦亡是英法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结果
初步形成最富侵略性的法西斯国家集团, 威胁世界和平。
2.影响:
思考: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打着“反共 产国际”的旗号结盟?(P53学思之窗)
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止凡尔赛诸国,要使他 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 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 ——希特勒
3、埃抗意斗争失败原因
⑴内因:①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埃军装备陈旧 ②领导方面的失误(战术指导思想失误,寄希望于国联) ⑵外因:①意军的强大及残忍(使用毒气) ②英法美大国的绥靖政策,缺乏国际援助 4、特点与影响 ①特点: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 ②影响:它的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启迪。
福煦车厢
1940年6月22日,这 节车厢从博物馆拖出, 成为法德两国间一次新 的停战协定的签署地。
二战爆发
挪丹
敦 刻 尔 克 大 撤 退
卢荷比
西线 攻势 1939、9 宣 战
英 法
不 列 颠 之 战
德国
1939、9 闪 击
波 兰
1940.6
意大利
1.二战前德、意法西斯国家在地域上连成一片的军事行 2.德国法西斯吞并的第一个民族国家是 动是德国 1933年1月,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 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 C.西班牙 D.奥地利 A.开进莱茵不设防区 B.占领了苏台德区 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C.吞并了奥地利 D.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使德国占领了苏台德区
1.反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等国际进步力量。(苏联
和共产国际对他们的侵略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2.欺骗、麻痹西方大国。(德意日争夺殖民地与世界
霸权,不可避免地将与英法美等国冲突,但由于时机不成 熟,不愿过早刺激英法美)
反法西斯局部战争
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人
民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 争。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
改革后,德国和日本都极力扩张,建立帝国。军事优先是两者 特点,因此B项为相似点。②与德国无关。 答案 B
(2015年10月浙江选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的经济惩 罚转嫁到了德国人民身上。成千上万从前线回来的军官们流 落街头,他们不时怀念着帝国往日的荣光,“钢盔团”、 “前线战士同盟”等右翼武装团体,得到了国防部的津贴。 之后,经济危机使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 此束手无策。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上述情势,乘 机兴风作浪。 ——摘编自黄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合史料,分析德国法首先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 对苏联:②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该条约附属的秘密议定书,规定苏联和德国法西斯划分势 力范围,瓜分第三国,争夺势力范围。是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 体现,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别。
对德国: 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加速二战爆发
⑶实质: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我要让全 世界记住我一 千年!”
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的民族 解放战争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 法西斯战争。1935年意大利入 侵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人 民奋勇抵抗,挫败了意大利速 胜的企图。 西班牙的民族革命战争。 1936年,德、意武装干涉西 班牙内战,西班牙内战是反 法西斯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西班牙战场反映出国际上各 种政治势力的斗争。
个人因素: 罗斯福代表资产阶级民主势力 希特勒代表法西斯纳粹势力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同
1、都是利用了经
济危机这一有利时机; 2、 都是受到本国 军国主义、专制主义主 义历史传统的影响; 3、国际关系中不利 地位的影响(对凡-华体 系极度不满,都极力想 打破); 4、都走上了对内独 裁对外扩张的道路,形 成欧亚战争策源地;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1935--1941)(非洲最早) 1、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原因: ①战略地位重要; ②经济危机的影响 ③无力在欧洲抗衡,把矛头指向非洲 2、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①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埃人民顽强抵抗,粉碎意速胜企图 ②1936年,意吞并埃,埃人民坚持游击战争 ③1941年,在盟军帮助下,埃获得解放
1939年3月,德国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德国为什么要占领波兰? 根本原因:要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 具体原因:
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 (历史原因)
(将波兹南的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在东普鲁士和 德国的本部之间划一条“波兰走廊”。德国交出但 泽由波兰管理。)
②侵占波兰,一旦进攻西方可避免东西两线作 战; 进攻苏联可作为前沿阵地 (战略战术)
3.打击了嚣张气焰,鼓舞了反法西斯斗争
(2015年9月浙江调研)(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1940年,法国沦陷之后,丘吉尔告诉英国人民:“我 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陆地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道 中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7 月,在不列颠之战中,纳粹德国空军拥有的飞机在数量上占 绝对优势,但英国皇家空军的战斗机在性能上则要更为先进。 而且英国人还使用了雷达。在这些优势的帮助下,英国和英联 邦自治领的几千名战斗机飞行员成功地击退了纳粹德国空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史料一,概括英国击退纳粹德国空军入侵的原因。(3分) 1、英国政府的坚决抗敌决心; 2、英国空军同仇敌忾,士气高昂; (飞行员的顽强抵抗) 3、使用性能优良的战斗机和先进的雷达设施。
b b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五、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1、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及其影响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及其意义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1、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海战、阿拉曼战役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瓜岛战役、意大利投降、库尔斯克会战、诺曼底战役及其影响 2、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告》及其主要内容 3、德国、日本的投降 ▲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1、德、日法西斯犯下的主要暴行 2、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5、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也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美德两国摆脱经济危机的方式及原因
方式不同: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摆脱危机 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原因不同: 历史原因: 美有民主传统; 德保留军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国际原因: 美是凡—华体系受益者;德受凡体系制约,力图打破 经济原因: 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德一战战败国,受危机打击严重
马奇诺防线 (Maginot Line) 法国在一战后在东北法德 边境地区构筑的筑垒配系。以法国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1928年开始施工,至1936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 郎,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
德国在不列颠之战中没有达到作战目的, 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1.迫使德军回头对付苏联,陷入两线作战 2.为后来第二战场的开辟和盟军反攻提供根据地
c c
b
c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