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教案

1、回顾导入(生活小顾问):
①农民伯伯为什么要锄禾?
②水涝地为什 么要及时排涝?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指正,并指出这是在生产生活中促进植物呼吸作用的实例。
2、解释身边问题:
①粮食收获后,为什么及时晾晒?
②冬天,农民伯伯常常将 收获的大白菜贮存在地窖中,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有人一打开地窖就进去取白菜,走到半路,蜡烛突然熄灭了,于是高喊“有鬼”。吓得迅速跑出地窖,是否真的有鬼?
3、学生动手完成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4、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萌发的种子瓶内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引导学生总结出萌发的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四)实验三:种子呼吸时放出热
1、观察盛有煮熟种子和萌发的种子的保温杯内温度计示数,此导学生思考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总结出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
2、鼓励指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否只有萌发种子才进行呼吸作用?干燥的种子进行不进行呼吸作用呢?
2、继续启发学生,如果夏天雨水过多,造成庄稼地里积 水过多(水涝),会对庄稼造成什么影响?请学生讨论分析原因。
3、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认识到由于植物的根缺氧无法进行正常呼吸而导致死亡,从而顺利导入课题。
二、实验探究
(一)提出假设,分析推导结论
教师提出“大家都知道人和动物在生命活动中一刻不停地进行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植物在生活中有没有呼吸作用呢?由学生大胆猜想,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可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教师指出这种假设只能通过实验才能予以证明。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探究思路,说明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是一个复杂问题,我们应像研究光合作用那样,依次从种子呼吸时吸收什么气体,释放什么气体、能量的转化三个方面设计实验,进行探究。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探究方案,即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吸入氧气,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如何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热量。如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引导鼓励学生,设计较为完整的方案。并提醒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并分析推导,得出结论。
“种子呼吸作用现象”的分析;呼吸作用概念的总结。
教 学难点
呼吸作用的概念的归纳、总结
教法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启发诱导法、实物教学法、调查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个性化补充
学生课前演讲
教师布置此项活动,学生倾听,达到资源共享




一、创设情 境,导入新课
1、出示农民伯伯辛勤劳作图片,请学生联想,提出:可能会想到哪首诗?学生很容易提出是《悯农》,然后要求诵读,进行人文教育,进而提出:农民伯伯为了有个好收成,他们要勤给庄稼进行松土(锄禾),为什么?
1、邀请一名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并叙述。可以说明人体呼出气体中含较多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以此作为知识铺垫。
2、引导学生大胆设计实验,探究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二氧化碳。经过小组讨论,要求学生不要拘泥于教材,大胆想方设法,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例如①可将萌发种子呼出的 气体用针管吸出,然 后把气体注入到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变化。②可直接将澄清石灰水注入到盛有萌发种子的广口瓶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等等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课题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授课人
授课时间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2.能举例说明呼吸作用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在进行探究实验过程中,初步形成学生猜想、推理、概括分析、综合能力。
4.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关系的比较,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 点
3、然后让两位学生把燃烧的蜡烛放入甲、乙两瓶内。提醒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请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甲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乙瓶中的蜡烛会熄灭。引导分析,得出结论:萌发的种子会吸收氧气。
(三)实验二:种子呼吸时放出二氧化碳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本实验,突破学生因化学知识缺乏而难以理解的特点,教师增加一个小实验,以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2、师生共同探究叶的呼吸作用,出示装有等量的新鲜菠菜和煮熟的菠菜叶“黑色”塑料袋,教师演示“黑袋”释放二氧化碳实验。请同学根据现象,猜测哪一个是装的新鲜菠菜叶。教师最后打开袋子,提示谜底,同时指出叶也能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同时指出植物的其他器官也进行呼吸作用。
3、知识拓展:为什么把菠菜叶装进密封“黑袋子”而不用透明塑料袋?请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强调指出:这些实例是为了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
3、讨论 思考
通过比较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公式,完成下面的表格,使学生清晰构建知识结构:
学生讨论后分别回答,教师指正。
4、谋化策:
这是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有效环节。教师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①一果农想把苹果贮藏较长时间,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二)实验一:种子呼吸消耗氧气
1、首先放映多媒体课件,介绍实验准备情况。强 调指出: 甲瓶内装有煮熟的黄豆种子,乙瓶中装有等量的萌发的黄豆种子。装置可选用废弃的塑料瓶,这样进行实验设计新颖别致,可以教育学生科学并不只是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只要用心思考,创造条件,科学就会来到自己身边。
2、邀请两位学生协助做实验。先用火柴点燃蜡烛,然后提出:为什么蜡烛会在空气中燃烧?学生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空气中的氧气有助燃作用。
三、分析整理,知识提升
1、在教师点拔下,学 生自己归纳出呼吸作用概念。
2、鼓励学生尝试写出呼吸作用的反应式。
3、自学呼吸作用的实质,明确呼吸作用对于绿色植物的重要性。
四、联系实际,深化知识
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进一步思考体会,经历一个知识的深化过程,从而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并由知识过渡形成能力,教师分别提出以下问题,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交 流回答,教师总结。
3、对比实验:装有干燥种子的保温杯温度与装有萌发种子的保温杯进行对比,发现有何特点,能说明什么问题?
4、师生总结:只要有生命力的种子都进行呼吸作用。
(五)知识升华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植物的其他器官是否也进行呼吸作用,开阔学生的思维,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学生设计可能多种多样,教师可鼓励学生选择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