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阻及电表改装专题演练

内阻及电表改装专题演练

内阻及电表改装专题演练————————————————————————————————作者:————————————————————————————————日期:内阻及电表改装专题演练类型一电源“内阻”1.如图所示,电源电压U=3 V且保持不变,内阻r=1 Ω,定值电阻R1=4 Ω,R2、R3的阻值均为2 Ω,电表内阻忽略不计。

试求:(1)外电路的总电阻;(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

第1题图类型二电表“内阻”2.(2018·名校联考)常用的电流表由小量程的电流计G改装而成,电流计G也是一个电阻,同样遵从欧姆定律,图甲中G是满偏电流(即小量程电流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I g=3 mA的电流表,内阻R g=10 Ω。

第2题图(1)把该电流表接入电路中,当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满偏电流时,它两端所加的最大电压为多少?(2)要把它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6 A的电流表(如图乙所示),需要给它并联的电阻R0为多大?(答案保留两位小数)(3)通常情况下,实验室用的电流表的电阻是可以忽略的,通过本题的计算,谈谈可以忽略的原因。

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1 Ω,R2=2 Ω,电路中使用的电流表实际上是有电阻的。

假设电流表的电阻值为R A,当闭合开关S1,断开开关S2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5 A,当闭合开关S2,断开S1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5 A,求:(1)电流表本身的电阻R A大小;(2)电源电压大小。

第3题图4.(2018·亳州5月模拟)常用的电压表是由小量程电流表G改装而成的,小量程电流表G也是一个电阻,同样遵从欧姆定律。

图甲是一个量程为0~3 mA的小量程电流表G,其电阻R g=10 Ω。

图乙中将这只小量程电流表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后,使通过G的电流为3 mA时,A、B之间的电压等于15 V,这样A、B之间(虚线框内)就相当于一个量程为0~15 V的电压表(图丙)。

(1)求串联的定值电阻R 的大小。

(2)某次测量中,该电压表示数为12 V,求此时通过小电流表G的实际电流大小。

5.(2018·瑶海区三模)小明做改装电压表的实验,他们要将一内阻R g=100 Ω,满偏电流I g=1 mA的电流表G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3 V的电压表(如图甲虚线框内),为此在电流表上串联一个定值电阻R0,求:(1)所串联的电阻R0的阻值为多大?(2)为了将此电表改装成15 V,小明按照图乙并联一个电阻R1,请算出所接电阻R1的阻值。

(3)小明按照图丙串联一个电阻R2,也能改装成功,请算出所接电阻R2的阻值。

6.(2018·瑶海区三模)实验室中的电压表通常有两个量程,它实际是由量程很小的电流计改装而成的。

如图所示为某电压表的内部简化电路图,将A、B两接线柱接入电路时电压表的量程为3 V,将A、C两接线柱接入电路时电压表的量程为15 V,已知R2的阻值为24 kΩ,电流计的内阻r g为500 Ω,则R1的阻值和电流计的满偏电流I g(即小量程电流计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各是多少?第6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7.(2019·原创)我们已经学过串联和并联电路,如图甲电路中EF之间的总电阻,可以理解为R a和R b先串联的总电阻,再与R c并联来求得:如图乙电路中MN之间的总电阻,可以理解为R h和R i先并联的总电阻,再与R j串联来求得:第7题图图丙是一只学生用的双量程电流表实物和电路符号,它有“0~0.6A”、“0~3A”两个量程,其内部结构是由灵敏电流计表头G和定值电阻R1、R2并联改装而成,内部电路如图丁所示,已知G的内阻R g=75Ω,满偏电流I g=4.4 mA;试求R1、R2的阻值。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第7题图8.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未知电阻R x的阻值,由于电压表的阻值很大,在电路分析时,我们常将电压表视为断路来处理,但是在实际上会有一部分的电流通过电压表,若电压表的内阻R V=500 Ω,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为10 V和0.1 A,请完成下列问题:(1)通过电压表的电流是多大;(2)未知电阻R x的真实值是多大;(3)这种测量电路适合测量阻值很大的,还是阻值很小的未知待测电阻,请作出简要的定性分析。

第8题图9.(2018·贵池二模)实验室里常用欧姆表来直接测量电阻。

如图所示是欧姆表的简化结构图,它由灵敏电流表、电源、变阻器等组成。

在A、B间接入一电阻R,电路中就有一个对应的电流I,故由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可以知道电阻R的大小。

为了方便事先在电流表的刻度盘上标出了电阻的欧姆值,欧姆表在测量前都需要调零,即把欧姆表的A、B两接线柱短接,调节变阻器的滑片位置使电流表满偏(指针指在最大刻度处)。

若某欧姆表的刻度值是按电源电压为1.5 V来刻度的,满偏电流为10 mA。

求:(1)当欧姆表正常工作时的内阻是多大?(2)当A、B间接入待测电阻R x时,发现指针偏转到满偏电流的一半处,则待测电阻R x的阻值是多大?(3)若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电源电压降为1.2 V,用这个欧姆表测得某电阻为350 Ω,则这个电阻的实际值为(不考虑电源本身的电阻)多大?第9题图10.(2018·固镇三模)常用的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由小量程的电流表G改装而成的。

电流表G也是一个电阻,同样遵从欧姆定律。

图甲是一个量程为0~6 mA的电流表G,当有电流通过时,电流可以从刻度盘上读出,这时G的两接线柱之间具有一定的电压,已知该电流表的电阻为R g=9.9 Ω。

第10题图(1)若将这个电流表直接接入电路,该电流表的两接线柱之间允许加的最大电压是多少?(2)如图乙所示,若将这个电流表并联一个定值电阻R后,使通过G的电流为6 mA时,A、B之间的总电流等于0.6 A,这样A、B之间(虚线框内)就相当于一个量程为0~0.6 A的电流表(图丙),求并联的定值电阻R的大小。

(3)如果把这个电流表改装成一个量程为0~15 V的电压表,应该在这个电流表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

1.解:由电路图可知,R 2与R 3串联以后再与R 1并联,电压表测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1)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R 2、R 3串联后的总电阻:R 23=R 2+R 3=2 Ω+2 Ω=4 Ω 因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倒数之和, 所以,外电路的总电阻:R =R 1R 23R 1+R 23=4 Ω×4 Ω4 Ω+4 Ω=2 Ω (2)整个电路的总电阻:R 总=r +R =1 Ω+2 Ω=3 Ω 电路中的电流:I =U R 总=3 V 3 Ω=1 A 电压表的示数:U 外=IR =1 A×2 Ω=2 V 2.解:(1)U g =I g R g =0.003 A×10 Ω=0.03 V (2)R 0=U 0I 0=0.03 V0.6 A -0.003 A≈0.05 Ω(3)由上面计算结果可得,改装成量程为0.6 A 的电流表要并联一个约0.05 Ω的电阻,而并联电路相当于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改装的电流表总电阻一定小于0.05 Ω,相对于一般电路电阻很小,所以通常情况下可以忽略不计。

3.解:当闭合开关S 1,断开开关S 2时,R 1与R A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由I =U R可得,电源的电压:U =I 1(R 1+R A )=0.25 A×(1 Ω+R A ) ①当闭合开关S 2,断开开关S 1时,R 2与R A 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则电源的电压:U =I 2(R 2+R A )=0.15 A×(2 Ω+R A ) ②因电源电压不变,联立①②解得:R A =0.5 Ω,电源电压U =0.375 V 。

4.解:(1)R =U I -R g =15 V3×10-3A-10 Ω=5 000 Ω-10 Ω=4 990 Ω (2)当电压表两端电压为12 V 时,通过的电流I =U R 总=12 V 5 000 Ω=2.4×10-3A =2.4 mA 5.解:(1)此时电流表G 的电流为I g =1 mA ; 组装后电压表两端电压U 1=3 V I g (R 0+R g )=U 1 解得R 0=2 900 Ω(2)图乙中,电流表G 中电流为1 mA ,组装后电压表两端电压U 2=15 V ,I g R g +⎝⎛⎭⎪⎫I g +I g R g R 1R 0=U 2 100 Ω×1×10-3A +⎝ ⎛⎭⎪⎫10-3 A +100 Ω×10-3A R 1×2 900 Ω=15 V解得:R 1≈24 Ω;(3)此时电流表G 的电流为I =1 mA ;组装后电压表两端电压U 2=15 V I g (R 0+R g +R 2)=U 2 10-3A×(100 Ω+2 900 Ω+R 2)=15 VR 2=12 000 Ω6.解:将A 、B 两接线柱接入电路时,R 1和R g 串联,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由I =U R可得,电压表的量程:U 1=I g (R g +R 1),即3 V =I g (500 Ω+R 1) ①将A 、C 两接线柱接入电路时,R 1、R 2和R g 串联,则电压表的量程:U 2=I g (R g +R 1+R 2),即15 V =I g (500 Ω+R 1+24×103Ω) ② 联立①②两式可得:R 1=5 500 Ω,I g =5×10-4A 。

7.解:0.6 A 量程,R 1、R 2串联后与R g 并联:I g R g = (I 1-I g )(R 1+R 2) ①3 A 量程,R g 、R 2串联后与R 1并联:I g (R g +R 2)= (I 2-I g )R 1 ②4.4 mA ×75 Ω=(600 mA -4.4 mA)×(R 1+R 2) ③ 4.4 mA×(75 Ω+R 2)=(3 000 mA -4.4 mA)×R 1 ④ 595.6R 1+595.6R 2=330 ⑤ 2 995.6R 1-4.4R 2=330 ⑥ ⑤-⑥:R 2=4R 1 ⑦ ⑦代入⑥:R 1≈0.11 Ω 代入⑦:R 2≈0.44 Ω8.解:(1)根据题意和电路图可知,电压表的内阻R V 和待测电阻R x 并联,电流表测量干路电流; 通过电压表的电流:I V =U R V =10 V500 Ω=0.02 A(2)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通过R x 的电流:I x =I -I V =0.1 A -0.02 A =0.08 A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未知电阻R x 的真实值:R x =U I x =10 V0.08 A=125 Ω(3)当待测电阻的阻值比电压表的内阻小很多时,电压表分得的电流很小,电流表的示数接近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测量的结果比较准确,所以,这种测量电路适合待测电阻很小的情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