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作文常见主题——自我认知与他人评价

高考作文常见主题——自我认知与他人评价

高考作文常见主题——自我认知与他人评价【典型题目】狮子醒来发现自己的尾巴上挂了张标签,上面写着“驴”,编号、日期、鲜红的公章、签名一应俱全。

他想不能自行摘掉,得合法地摘下这标签。

他先是愤怒地质问驴子和狼等动物:“我是不是狮子?我怎么会是驴?我从来不吃草!”动物们众说纷纭:“依照法律,我看你是一头驴子。

”“你的外表,无疑有狮子的特征,可具体是不是狮子我们说不清!”“你倒不是驴,可也不再是狮子!”狮子变了口气,低三下四,求这个作证,向那个解释,同情狮子的不少,但谁也不敢把那张标签撕去。

憔悴的狮子变样了,为这个让路,给那个闪道。

终于有一天,从狮子洞里忽然传出了“呃啊”的驴叫声。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生活的标签”是个比喻性的话题。

“标签”本指贴在或系在物品上,标明品名、用途、价格的纸片。

(《现代汉语词典》)而这里的“标签”则指生活中人们被社会、集体、个人贴上的荣誉、地位、职称、学位、权势、或指责、诬陷、罪名……根据话题材料,文章立意有两个基本的方面可供选择:一是从“狮子”(即自我)的角度看,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强加给我们的“标签”,在荣誉、地位、权势的标签下,不要迷失自我,不要忘乎所以,要认识到自己仍是社会生活中普通的一员,这种标签是社会对自己贡献的肯定,是对自己的鼓励和鞭策,自己应该更加努力的回报社会,奉献人生。

在“指责”“诬陷”“罪名”等灰色的标签下,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襟怀坦白,心胸开阔,不被环境屈服,不被社会异化、不迷信权威。

二是从胡狼豺狗等的角度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迷信权威,不要惧怕权势,更不对别人乱贴不良的标签,因为,它将摧毁别人的自信和面对生活的勇气。

【出色标题】1、鲜花与板砖2、不畏浮云遮慧眼3、做自己人生的舵手4、是非在己,毁誉由人。

5、我命由我不由“签”6、自信者胜,自卑者馁。

7、誉我不加劝,非我不加沮。

8、做自己的神仙9、旁观者可迷,当局者需清。

10、莫让权威使你卑微【道理论据】1、俗子曰:“世人欺我,辱我、谤我,我且如何?”佛曰:“你只需由他、任他、且不管他”2、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冯骥才3、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屠格涅夫4、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小说《无声告白》5、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电影《哪吒》【事例论据】1、方仲永,五岁便显露出了超人的才华,是众人眼中的“天才”,然而,就是这一标签,让他满足于自我,沉溺于现状,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的下场。

可悲可叹!2、岳飞被奸臣贴上了“通敌叛国”的标签,可他毫不畏惧朝中的流言蜚语,十二道金牌召不回他报效祖国的忠心。

3、达尔文因“进化论”而被贴上了“异端”的标签,面对着无知的人们他决不放弃。

他不在意自己身上的标签,坚持做自己。

4、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表演技艺精湛,但他当初的求艺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

梅兰芳向当时一位很有名望的前辈请教时,前辈仔细观察他后说,你根本不是学戏的料,你的眼神呆滞,没有一点灵动之气,象死鱼的眼睛一样。

梅兰方并没有因前辈的话而气馁,回去买了鸽子,眼睛随着鸽子而转动。

日复一日,眼睛终于练得顾盼神飞。

6、曾经有个热爱舞蹈的孩子,从小就怀揣着成为舞蹈家的梦想。

在一次演出结束后,她的母亲拉着她问一位舞蹈家:“我的孩子能像你一样成为出色的舞蹈家吗?”舞蹈家犹豫了片刻说:“我想,她不能……”从此,这个孩子放弃了舞蹈,过着一般孩子的生活。

多年以后,她再次见到舞蹈家时,很愤懑很疑惑地问:“为什么那些曾经没有跳得好的人都成了舞蹈家,你当年却说我不能?”舞蹈家很严肃地说:“如果别人的一句话就能改变你的人生,那么你注定碌碌无为。

”7、孙杨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保持者孙杨,在奥运会前遇到了一次次的挫折,媒体上传来各种质疑:孙杨赢不了朴泰桓。

然而孙杨不为所动,泰然处之,坚信自己的实力,最终在伦敦奥运会上两次站到了最高领奖台上。

9、凡高伟大的艺术家凡高生前穷困潦倒,费尽心血创作的画作,一幅也没有卖出去,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无人欣赏自己的作品就好比无人重视自己的生命,但他还是坚持自己作画的风格,始终如一的画下去。

在他死后,他的几乎每一幅画作都拍出了天价,最终获得了人们的认可。

【精彩段落】1、中华民族曾一度被贴上东亚病夫的标签,我们不一样地把它撕掉,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世界:中华民族是一条不可辱的巨龙。

爱迪生曾被贴上差生的标签,他用毕生的精力证明了自己的伟大。

然而并不是每一人面对别人贴给自己的标签都能做到这样,他们终生为标签所累,像狮子那样,明知那个标签是别人对自己不公正的评价,却把撕去标签的希望寄托到别人的身上,整日抱怨不公,却又唯唯诺诺,到头来,只能被别人的唾沫淹没,再也找不回原来的自己。

记住,自己是自己的上帝,别等着别人来拯救自己。

【范文借鉴】冰山雪莲朵朵雪莲怒放在猎猎寒风中,脚下是彻骨的严寒,头顶是阴晦的天宇。

然而,风霜雨雪中,它心灵的天空,写满了坦然与执着,仍能够溢一股清香,撒一份清纯给自然。

亮丽、纯洁的冰山雪莲,映现出一个古老而真实的故事:一个古老的山村中,有一对同胞兄弟,像所有洋溢着青春热情的青少年一样,十分讨人喜爱。

但是兄弟俩却不那么老实,骨子里有股野性使他们犯了一个不能再大的错误:偷了村里人的羊。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阴风呼呼的叫着,哥俩被人五花大绑地推至祖宗祠堂前,接受祖传的惩罚——在额头上打上ST(SheepThief偷羊贼)的烙印,耻辱的“标签”将伴随着他们度过一生。

背负这沉重的标签,弟弟羞愧难当,次日清晨,村头的一条小河中便浮起了一具灰暗的尸体。

哥哥却放下了内心的重负,坦然地面对了残酷的实现。

他开始辛勤耕耘,热心地帮助别人,尽管遭到了无数次的拒绝和歧视,他无言的接受了,仍面带微笑。

别人一有困难就出面帮助,仿佛天生是为了别人而活的一样。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村里人被小伙子那颗滚烫的热心,执着的奉献,开阔的胸襟深深打动了。

从此,大家又信任他,接受他了。

几十年后,几个外地游客见到村边有个带ST“标签”的老人,慈祥的坐在那里。

所有的村里民经过老人身旁,都会停下脚步,表达他们的敬意,深深的向老人鞠躬。

孩子们会停止玩耍,给老人一个温暖的拥抱。

游客好奇,问当地人老人额头的标记是什么意思。

有人答曰:“圣徒”(圣徒saint缩写也是ST),游人顿时起敬。

冰山的雪莲之所以美丽,因为它凌寒开放的坦然与执着;老人之所以值得敬仰,因为他笑迎冷漠、热心助人的大度与热诚。

不经历风雨的洗礼,就不会展现彩虹的娇姿。

漫漫人生之路,多的是坎坎坷坷,曲曲折折。

坎坷曲折犹如冰山,寒冷彻骨,好比雪压,内心备受摧残。

人生的“雪莲”能否绽放,关键在于面对冰冻雪压的无情“标签”,有没有冰川雪莲立于寒风峭壁,迎受冰雪磨难的那份坦然与执着。

莫让浮云遮慧眼一个小小的标签,一个圆圆的官章,竟使一只名副其实的狮子怀疑自己的物种归属,的确引人深思……朱熹有云:“天下之理,只有一个,是非而已,是便是是,非便是非。

”不同人站在不同的立场,或许有不同的观点,但真相却只有一个。

正如狮子不会因为一个官样标签就瞬间突变成驴,真理也永远不会被无知和权威所掩埋。

正如别林斯基所说:“对真理的错误理解不会毁灭真理本身。

”在亚里士多德学术理论盛行的时代,他的论述便是权威,他的观点就像一枚标签,贴向每一个人。

许多人没有经过验证就开始大肆推崇,然而伽利略却没有依赖一个人的权威,而是利用智慧之风,吹散眼前的浮云,努力探寻真理所在。

他用“斜面小车实验”,“比萨斜塔抛球实验”,一次又一次地将真理展现在世人眼前。

同样勇于挑战权威的还有哥白尼,在教皇和其他科学家相继推崇“地心说”之时,他勇于探索,一举冲破雾霭,使真理之光普照大地,“日心说”的提出使他走向死亡,但谬论终将破灭,哥白尼必将洗去“疯子”的恶名,摘掉“怪人”的标签,以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的身份面向世人。

世间正需要这样一批人,他们不畏强权,不依赖权威,掀起一股探索热潮,洗去愚昧,破除谬论,刮起一阵智慧之风,驱散眼前浮云,还真理光辉本色。

或许在生活中,我们的判断不会影响人类科学发展的进程,但我们依然需要利用一双慧眼去辨别真伪:当邪教、愚昧的种子将要发芽滋长的时候,将它扼杀在摇篮里;当各种广告争先恐后地冲击我们眼球的时候,当自己崇拜的偶像名人代言的商品竟先上市的时候,我们便要擦亮慧眼,理性消费。

无论是听取别人言论,还是阅读书籍,我们都要理性判断,杜绝“指鹿为马”之事发生。

21世纪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更是一个浮云萦绕的时代,当无知与权威掩盖真相之时,请鼓起勇气,挺起胸膛,面向太阳的方向,利用智慧的力量,驱散云雾,让真理之光照亮心房!被打标签的人生一个平时学习很好的学生,如果有一次发挥失常,即使只是比平时稍稍少几分,老师和家长可能都会去指责他。

相反,一个平时成绩很不好的学生,如果某次考试进步了一点点,只有一点点,可能就会得到夸奖甚至奖赏。

奖进罚退,无可厚非。

但是,综合全图,前者比后者的分数高得多,反而被罚。

这不公平!仅仅不公平吗?在现实社会中,有很多人和事习惯性地被社会打上各种各样的标签。

心理学认为,“标签”具有定性导向的作用,无论其好还是坏,都会对人的“个性意识的自我认同”产生强烈的影响。

给一个人“贴标签”的结果,往往是使其向“标签”所喻示的方向发展。

“标签效应”的另一面则是,一旦当事人违反了“标签”,就会给人们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

标签的正向作用催人向上。

二战期间,美国兵力不足,迫于战争,政府特派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训练,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专家巧妙地为犯人们贴上“改过自新、服从指挥、勇敢作战”等标签。

这批犯人因此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服从指挥,勇敢拼搏,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

标签促使社会警醒。

近几年来高等学府的宿舍暴力事件、大学生被拐卖事件,都是因为被打上了“大学生”的标签而激起千层浪,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贫困老人勤俭节约,为公益事业捐出一百元,因为违反了“贫困”的标签,便引发了公众对于良心的反思。

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当事人的言行不合“标签”,引人深思。

其结果可能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但是,我们更应该从中看到标签所带来的巨大的“副作用”。

被人们打上“成功人士”标签的人,习惯了被他人赞赏,一点小失败就会给他们带来十分沉重的打击,让他们因令人自满的过去而背上包袱,对未来失去希望。

被人们打上“失败者”的标签,则可能会在他们努力改变现状之前,就已经被旁人的冷眼关上了上帝给他打开的那扇窗。

项羽不肯东渡乌江而自刎,是因为自己被贴上了“英雄”的标签,;韩信不忍三分天下最终为刘邦所灭,是因为自己被刘邦贴上了“恩人”的标签;出狱青年连一份正常的工作也找不到,是因为被社会贴上了“小偷”的标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