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弓形体病弓形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
弓形虫可通过口、眼、鼻、呼吸道、肠道、皮肤等途径侵入猪体。
表现为高热、喘气、皮肤发红等,易被误诊为猪瘟、链球菌病、感冒,必须通过实验室诊断方能确诊。
对于弓形体病,只有磺胺类药物有特效,其他抗生素无效。
在病的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猪弓形体病、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斑。
病原体弓形体病的病原是原生动物门、孢子虫纲的刚第弓形虫。
简称弓形虫。
弓形虫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分5种类型,即滋猪弓形体病发病猪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滋养体和包囊是在中间宿主(人、猪、犬、猫等)体内形成的,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是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形成的。
在病的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斑。
弓形虫是一种多宿主原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已知有200多种动物,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以及人类等都可作为中间宿主。
本病多发于3~4月龄猪;虽无明显季节性,也不受气候限制,但一些地方6~9月份的夏秋炎热季节多发。
病畜和带虫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血液,特别是随猫粪排出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成为主要的传染源。
猪只主要是吃了被卵囊或带虫动物的肉、内脏、分泌物等污染的饲料而感染发病。
根据流行形式可分为暴发型、急性型、零星散发和隐性感染。
本病暴发型是在一个短时间内,可使整个猪场的大部分生猪发病,死亡率可达60%以上。
急性型则多以同一个圈的若干头几乎同时发病较多见。
零星散发多表现为一个圈或几个圈的2~3周陆续发病,这个过程持续30多天,慢慢平息。
该病的病原是一种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它具有五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是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具有感染能力的是滋养体,包囊和卵囊。
生活史发育过程需要2个宿主。
猫属动物是弓形虫的终末宿主。
弓形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许多动物可以作为中间宿主,已知动物就有200多种,包括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包括人)猪弓形体病,猫也可作为中间宿主。
在猫的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重复几次裂殖生殖后,形成大量的裂殖子,末代裂殖子重新进入上皮细胞,经过配子生殖,最后形成卵囊。
卵囊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经过孢子化发育为感染性卵囊。
动物吃了猫粪中的感染性卵囊或吞食了含有弓形虫速殖子或包囊的中间宿主的肉、内脏、渗出物和乳汁而被感染。
速殖子还可通过皮肤和鼻、眼、呼吸道黏膜感染,也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各种昆虫也可传播本病。
在中间宿主各脏器的有核细胞中进行无性繁殖,形成滋养体和包囊。
在宿主细胞内有大量的裂殖子,见于慢性病例的脑、眼和肌肉。
流行病学弓形虫是一种多宿主原虫,对中间宿主的选择不严。
可感染多种动物并引起发病,猪发病多见于3-4月龄,死亡率较高。
病畜和带虫动物的脏器和分泌物、粪、尿、乳汁、血液及渗出液,尤其是随猫粪排出的卵囊污染的饲料和饮水都成为主要的传染源。
猪主要是吃了被卵囊或带虫动物的肉、内脏、分泌物等污染的饮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
猫是最主要的传染源。
因为养猫防鼠而暴发猪弓形体病。
速殖子也可能通过口、鼻、咽、呼吸道黏膜及受损的皮肤而进入猪体内。
母猪还通过胎盘感染胎儿,这种现象很普遍。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
有些地方以6-9月份的夏秋炎热季节多发。
从终末宿主排出的卵囊在外界可存活100天至1年半,一般消毒药无作用。
速殖子的抵抗力弱,在生理盐水中几小时就丧失感染力,各种消毒药均能将其迅速杀死。
临床症状一般猪急性感染后,经3-7天的潜伏期,呈现和猪瘟极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至40.5-42℃,稽留7-10天,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少至废绝,喜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
呼吸困难,常呈腹式呼吸或犬坐呼吸。
后肢无力,行走摇晃,喜卧。
鼻镜干燥,被毛粗乱,结膜潮红。
随着病程发展,耳、鼻、后肢股内侧和下腹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斑或间有出血点。
病后期严重呼吸困难,后躯摇晃或卧地不起,病程10-15天。
耐过急性的病猪一般于2周后恢复,但往往遗留有咳嗽、呼吸困难及后躯麻痹、斜颈、癫痫样痉挛等神经症状。
怀孕母猪若发生急性弓形虫病,表现为高热、不吃、精神委顿和昏睡,此种症状持续数天后可产出死胎或流产,即使产出活仔也会发生急性死亡或发育不全,不会吃奶或畸形怪胎。
母猪弓形体病猪常在分娩后迅速自愈。
弓形虫病的病原为球虫目、弓形虫科、弓形虫属的袭地弓形虫,简称弓形虫。
弓形虫为双宿主生活周期的寄生性原虫,猫是其终末宿主,虫体寄生在猫的肠道上皮细胞内,形成卵囊随粪便排出,污染环境、牧草、饮水和饲料,被人或猪等40多种动物吃下后而发病。
被吞食的卵囊进入中间宿主的肠道后,卵囊中的子孢子逸出,进入中间宿主血液而分布到全身各处,再进到细胞内繁殖,引起人、畜发病。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温高、湿度大多见。
弓形虫的全部生活史分为5个期:滋养期(trophozoite),包囊期(cyst),裂值期(schizont),配子体(gamete)和乱囊期(oosyst)。
前两期为无性生殖期,出现于中间宿主和终宿主体内;后三期为有性生殖期,只出现终宿主体内。
游离于宿主细胞外的滋养体通常呈弓形或月牙形,寄生于细胞内的滋养体呈梭形。
滋养体的一端锐尖,一段钝圆,核位于虫体的中央或略偏于钝圆端(图3-10-1)。
滋养体主要发现于急性病例,在腹水中,常可见到正在繁殖的虫体,其形态不一,有柠檬状、圆形、乱圆形,还有正在出芽的不规则形状等;有时在宿主细胞的包浆内许多滋养体聚集在一个囊内(图3-10-2),称此为假囊,囊内含有数个、数十个或数百个速殖体。
在满性病例,由于宿主的免疫力增强,大部分滋养体核假囊被消灭,仅在脑、骨骼核眼内存有部分虫体。
这些虫体分泌一些物质,形成包囊,其中含有圆形或椭圆形的虫体(图3-10-3),称此囊内的虫体为慢殖体。
包囊能在宿主体内长时间寄生,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以至终生寄生于宿主体内。
老母猪呈隐性感染,虽本身不显症状,但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引起流产、死胎或产下弱仔;若未发生胎盘感染,产下的健康仔猪吃母乳后,亦会感染发病。
5日龄乳猪即可发病。
育肥猪及后备种公、母猪多在3~6月龄感染发病,其中以3月龄多发。
病症病因症状猪食欲减退,体温40.2℃~42.3℃之间,多在40℃~41.5℃,稽留不退。
部分猪呼吸困难,驱赶时有5%出现咳嗽。
部分猪身体下部及耳部有瘀血斑,触诊可感少数猪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诊断取肝、脾、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细菌。
以肺、肺门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触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发现典型的呈月牙形、弓形的弓形虫滋养体。
病猪体温升高达40.5~42度,呈稽留热(常发热7~10天,精神沉郁,)(l)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育肥猪有咳嗽、流鼻液,乳猪偶有咳嗽和流鼻液。
(2)耳尖、阴户、包皮尖端、腹底的皮肤上出现电子显微镜下猪弓形体病虫出血性紫斑。
乳猪明显,往往有从耳尖向耳根推进或减退的情况,作为疾病轻重的标志。
育肥猪偶尔有此现象。
(3)体温41℃~42℃以上,呈稽留热型。
(4)乳猪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转圈、共济失调等。
(5)伏卧难起,迫起后步态不稳,个别关节肿大。
(6)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明显。
(7)少吃或不食,精神沉郁。
(8)育肥猪和后备母猪大便可呈煤焦油状血痢或呈无血的腹泻。
(9)怀孕母猪可引起流产、死胎、畸形胎、弱仔,弱仔产下数天内死亡,母猪流产后很快自愈,一般不留后遗症。
病理变化在病的后期,病猪体表,尤其是耳、下腹部、后肢和尾部等因淤血及皮下渗出性出血而呈紫红斑。
内脏最特征的病变是肺、淋巴结和肝,其次是脾、肾、肠。
肺呈大叶性肺炎,暗红色,间质增宽,含多量浆液而膨胀成为无气肺,切面流出多量带泡沫的浆液。
全身淋巴结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灰白色的坏死点,尤以鼠蹊部和肠系膜淋巴结最为显著。
肝肿胀并有散在针尖至黄豆大的灰白或灰黄色的坏死灶。
脾脏在病的早期显著肿胀,有少量出血点,后期萎缩。
肾脏的表面和切面有针尖大出血点。
肠黏膜肥厚、糜烂,从空肠至结肠有出血斑点。
心包、胸腔和腹腔有积水。
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肝脏局灶性坏死、淤血,全身淋巴结充血、出血,非化脓性脑炎,肺水肿和间质性肺炎等,在肝脏的坏死灶周围的肝细胞浆内、肺泡上皮细胞内和单核细胞内、淋巴窦内皮细胞内,常见有单个和成双的或3、5个数量不等的弓形虫,形状为圆形、卵圆形、弓形或新月形等不同形状。
诊断方法直接观察根据弓形虫病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病学特点,做出初步诊断的依据,确诊必须在实验室中查出病原体或特异性抗体。
直接观察将可疑病畜或死亡动物的组织或体液,做涂片、压片或切片,甲醇固定后,姬姆萨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如果为该病,可以发现有弓形虫的存在淋巴结穿刺涂片姬姆萨染色,显微镜检查可以检出病原体集虫法检查猪弓形体病虫体取肺、淋巴结磨碎后加10倍生理盐水过滤,以500转/分钟离心3分钟,沉渣涂片,干燥,甲醇固定,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检查虫体动物接种取肝、脾、淋巴结制成1:10匀浆,小白鼠腹腔注射0.5-1毫升,或脑内注射0.03毫升,1个月内小鼠死亡,查腹水可见多量虫体。
⑸血清学诊断:间接荧光抗体试验、间接血凝抑制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
其中国内应用比较多的是间接血凝抑制试验。
猪血清凝集价达1:64以上可判为阳性,1:256表示新近感染,1:1024表示活动性感染。
与其他猪病比较猪弓形虫病与许多其他猪病的临床症状十分相似,如果不进行病原学检查,很容易误诊。
1、猪弓形虫病与猪丹毒。
两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等临床症状。
但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病猪表现皮肤外观发红,不发绀。
病猪粪便不呈暗红色或煤焦油样,无呼吸困难症状。
猪丹毒亚急性病例,主要表现皮肤出现方形、菱形疹块,突起于皮肤表面。
剖检可见脾脏呈樱桃红色或暗红色。
慢性病例可见心瓣膜有菜花样血栓赘生物。
2、猪弓形虫病与猪瘟。
两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发绀等临床症状。
但猪瘟虽然可见全身性皮肤发绀,但不见咳嗽、呼吸困难症状。
剖检可见肾脏、膀胱点状出血,脾脏有出血性梗死,慢性病例可见回盲瓣处纽扣状溃疡。
肝脏无灰白色坏死灶,肺脏不见间质增宽,无胶冻样物质。
3、猪弓形虫病与猪肺疫。
两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发绀、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但猪肺疫胸部听诊可以听到罗音和摩擦音,叩诊肋部疼痛,咳嗽加剧。
细胞内的弓形体虫剖检可见肺被膜粗糙,有纤维素性薄膜,肺切面呈暗红色和淡黄色如大理石样花纹。
4、猪弓形虫病与猪链球菌病(败血型)。
两者均有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
但猪链球菌病的不同病型表现出多种症状,如关节型表现出跛行,神经型表现共济失调、磨牙、昏睡症状。
剖检可见脾脏肿大1-2倍,暗红色或蓝紫色。
肾肿大,出血、充血,少数肿大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