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结核在我国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肺结核在我国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1.肺结核在我国的流行状况 (1)1.1全国慨况 (1)1.2流行的主要时间段 (1)1.3疫情的地域分布 (1)1.4耐药结核病流行现状 (1)2. 肺结核流行的影响因素 (1)1.环境因素 (1)1.1室内卫生状况 (1)1.2室内通风不良 (2)1.3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 (2)2.人体抵抗力因素 (2)2.1先天免疫力 (2)2.2获得性免疫力 (2)2.3自身其他疾病 (2)2.4年龄 (2)3.其他 (2)3.1耐药 (2)3.2结核病发现率低 (3)3.3流动人口的骤增 (3)3.4资金投入和管理不到位 (3)3.5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不足 (3)参考文献 (4)致谢 (5)肺结核在我国流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摘要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传染源。

近几十年来,卡介苗的推广接种,高效抗结核药的问世与合理应用,结核病的流行得到一定控制,但在我国这种发展中国家当中结核疫情仍然严重[1],因此结核病依然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公共卫生和社会性问题。

肺结核的病因明确,治有措施,防有办法,所以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对症治疗,同时也要分析其流行因素,做好预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流行情况有所改善,直至控制。

关键词:肺结核,流行概况,影响因素Epidemiological status of tuberculosi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ChinaAbstractTuberculosis is a chronic infectious disease caused by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which can invade many organs. Pulmonary tuberculosis infection is the most common, and the excretor is its important source of infection. In recent decades, the spread of BCG vaccination, the advent and rational use of highly effectiv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have controlled the epidemic of tuberculosis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tuberculosis epidemic situation is still serious in this developing country, so tuberculosis is still a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problem that needs great attention. The causes of tuberculosis are clear,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herefore, we should not only treat tuberculosis symptomatically, but also analyze its epidemic factors and do a good job in preven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epidemic situation be improved and controlled.Key words:tuberculosis, epidemic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1. 肺结核在我国的流行状况1.1全国慨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10年全世界新发肺结核880万,2010年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约130万,占全球发病的14.3%,位居全球第2位,是全球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全球耐药结核病流行严重的国家之一[2]。

1.2流行的主要时间段2005~2011年我国报告的肺结核新发病人人数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发生十分相似的变化:每年的1月或2月,报告的新发病人数最少;3-6月中的每个月报告的肺结核新发病人数都很高,为各年的高峰期;随后减少,直到10月或者11月,形成一个新的低,但比年初的高;随后又有上升,直到次年的春节前,形成一个小高峰,再开始下一年的轮回[3]。

由此可见,我国报告的肺结核新发病人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冬天和春天(除春节所在月份外)报告的新发病人数最多。

1.3疫情的地域分布我国结核的疫情在经济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最高,比经济发达的懂不沿海省份高2倍,全国80%的结核病人来自农村[4]。

即:结核病发病农村高于城镇,城镇高于城市,西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

1.4耐药结核病流行现状根据《全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报告(2007-2008)》结果显示:全国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总耐多药率为8.32%,其中初治肺结核总耐药率为5.71%,复治肺结核总耐药率为25.64%,总广泛耐药率为0.68%,其中初治肺结核为0.47%,复治肺结核为2.06%[5]。

据此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约12万例,其中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约1万例[6]。

《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指出“近年来,我国每年报告肺结核新发病人数约100万,始终位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的前列,多耐药肺结核危害日益凸显,每年新发患者人数约12万,未来数年内可能出现以耐药菌为主的结核流行态势”[6]。

2. 肺结核流行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时,都可以把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播散在空气中,周围人群吸入带菌飞沫即可能受到传染,故生活工作的环境是影响肺结核传播的主要因素。

1.1室内卫生状况室内卫生状况差、潮湿与肺结核发病关系极为密切[7]。

由于分支状结核杆菌易于在潮湿及黑暗的环境中存活,如果室内卫生条件差,不经常清洗被褥,打扫卫生,并随地吐痰,加之室内通风差,潮湿更利于结核杆菌在室内长时间存活,增加感染机会。

1.2室内通风不良商场、公车、卧室等地方通风条件差,致使空气质量下降并可增加呼吸道与空气中细菌的接触频度。

尤其睡眠时,通风不良再加上拥挤,危险度更大,因睡眠时呼吸往往较深大,不利于致病因子排除。

1.3长期暴露于污染的空气如若工作环境中有大量粉尘和化学气雾,肺结核的发病率是增加的[7],这些大量的粉尘和化学气雾长期反复吸入,可造成呼吸道上皮损伤,局部抵抗力降低,使结核菌易于定植,引起肺部感染。

且暴露时间长,吸入剂量越大,其危险度越高。

2.人体抵抗力因素健康的人吸入少量、毒力弱的结核菌多能被人体免疫防御机制所灭杀,只有受到大量、毒力强的结核菌侵袭机体而机体免疫力低落时,感染后才发病。

2.1先天免疫力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先天免疫/自然免疫是非特异性的,锻炼身体、合理饮食等有助于提高机体的自身免疫能力,降低结核杆菌感染后的发病风险。

2.2获得性免疫力接种卡介苗或受过结核杆菌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后天免疫力)是具有特异性的,能将入侵的结核杆菌杀死或严密包围,制止其扩散,使病灶愈合。

且获得性免疫强于先天免疫力。

卡介苗并不能预防感染,但能减轻感染后的发病和病情,新生儿和婴幼儿接种卡介苗后,比没有接种过的同龄人群结核病发病率减少80%左右,其保护力可维持5~10年[8]。

卡介苗的免疫是“活菌免疫”,接种后,随活菌在人体内逐渐减少,免疫力也随之减低,故隔数年对结素反应阴性者还须复种。

卡介苗的免疫效果是肯定的,但也是相对的。

2.3自身其他疾病患有糖尿病、艾滋病以及其他慢性疾病、营养不良或使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等,能降低人体免疫功能,容易受结核菌感染而发病,或使原先稳定的病灶重新活动。

并且艾滋病和结核病的双重感染,更是给结核病的防治增加了工作难度。

2.4年龄年龄可以影响人对结核感染的先天抵抗力,老人与幼儿是易感者,与老年人细胞免疫能力低下和幼儿的细胞免疫系统尚发育不完全有关。

3.其他3.1耐药耐药的结核病不好医治,降低结核病人的治愈率,耐药患者还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故对耐药的结核患者在努力医治的同时,更应该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工作。

3.2结核病发现率低我国结核病人发现总体水平较低,不足30%[4],部分省与规划指标差距甚远,与世界卫生组织要求的70%发现率相差较大,大量结核病人得不到及时、规范化的治疗。

在2000年全国调查的1278例肺结核患者中,出现症状后只有4.3%的人直接去结核防治机构就诊,导致结核防治机构掌握的病人只有12%,而又综合医院在结核防治机构转诊率也低,只有13%[10]。

3.3流动人口的骤增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每年的流动人口迅速并大量增加,结核病患者携带者病原菌在空间上流动巨大,四处传播病原菌,并且也不利于自身结核病的治疗。

3.4资金投入和管理不到位目前一些省、市和县级政府部门领导对结核病流行的严重性认识不够,没有足够重视结核病防治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基层各级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3.5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的不足普通百姓不能掌握结核病的基本预防知识,没有防范意识,导致人群感染率升高。

肺结核在本世纪仍然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和问题,也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传染性疾病之一。

我们必须在致力于降低死亡率、控制患者病情、治愈患者的同时,做好各个方面的预防工作,降低感染率,控制疫情,这才是根本之道。

参考文献1.李燕燕,李萍,冉启志.现代临床医学概论.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Report 2011:Global Tuberculosis Control,2011.3.任正洪.2005-2011年我国肺结核发病的时间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中国卫生统计杂志,2013.4.李晓凤.结核病流行状况及控制措施.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5.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报告(2007-2008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69-81.6.贺晓新.耐药结核病流行现状及展望.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3年.7.董碧蓉,周焱,万士琼.成都地区成人肺结核危险因素的研究.华西医学杂志,2000年.8.王梦琳.肺结核流行病学及预防结果.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9.王陇德.结核病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0-76.10.王黎霞,岳淑敏,钱元福等.肺结核病人的社会学经济学调查[J].中国防痨杂志,2002,24(3):130-132.致谢我由衷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学习、工作、以及课题的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所给的细心指导和无私帮助,也感谢全体老师、支持我的其他老师和同学对我的热心帮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