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6G101-1》图集梁配筋讲解培训讲义(附图)

《16G101-1》图集梁配筋讲解培训讲义(附图)


钢筋的做法
钢筋的做法
悬 挑 端 钢 筋 下 弯 构 造
钢筋的做法
悬 挑 端 特 殊 钢 筋 弯 折 构 造
11G101-1图集中
框架梁加腋构造 不伸入支座的梁下部纵筋构造
11G101-1 P83图集规定
钢筋的做法
中间支座加 腋筋构造
端支座加腋 筋构造
钢筋的锚固、搭接值确定
钢筋的锚固、搭接值确定
钢筋的锚固、搭接值确定
钢筋搭接区箍筋设置
钢筋的保护层厚度确定
谢谢大家!
返回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 钢筋
侧向构造钢筋就是腰筋,当梁的有效 高度大于450mm时设置,腰筋布置在梁的 截面高度中间区域,两边对称布置;
受扭钢筋包括纵筋和箍筋,受扭纵筋 要求沿梁的截面四个边均匀布置,因此 当存在扭矩时梁的截面高度中间区域需 要布置纵筋,布置抗扭纵筋以后就不再 需要布置侧向构造钢筋。
悬挑梁与框架梁不同标高, 上部配筋相同
上部第一排通长钢筋 钢筋数量:≥2根,≥ 第一排钢筋根数/2
纯悬挑梁
上部第2排钢筋 (不通长)
下部钢筋 上部第1排钢筋根数— 上部第2排钢筋长度: 锚固长度:伸入柱内 第1排通长钢筋 框架柱边缘外伸悬挑长 12d 根数 度的0.75倍
上部第一排通长钢筋 钢筋数量:≥2根,≥第一 排钢筋根数的一半 4/2=2
钢筋的做法 抗震楼层框架梁
钢筋的做法 非抗震楼层框架梁
11G101-1 P80规定(抗震屋面框架梁)
11G101-1 P82规定(非抗震屋面框架梁)
11G101-1 P87图集规定
2φ20+( 2φ12) 2φ20表示上部3跨通长筋为2根直径20mm的 HRB335钢筋,在角部 (2φ12) 表示上部3跨中间位置架立筋2根直径 12mm的HPB300钢筋
钢筋的做法 不适用于框支梁
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纵筋长 度为0.8净跨
下部通长筋为4根直 径16mm的II级钢 (HRB335)
6)高差
(-0.010)
此跨梁顶部与 楼板相平 此跨梁顶部比 楼板低10mm 返回
返回
7) 附加箍筋或吊筋
• 附加箍筋和吊筋用在主次梁相交处,钢 筋画在主梁上,一般直接画在平面图中 的主梁上,用引线标注总配筋值。 • 当多数附加箍筋或吊筋相同时,可在梁 平法施工图上统一注明,少数与统一注 明值不同时,再原位引注
JZL
X X
(X X)、 (X X A)或(X X B)
• 钢筋混凝土梁采用平法表达有 两种方式: • 平面注写方式 • 截面注写方式
1.平面注写方式
• 平面注写方式是在梁的分层平面布置图 上,分别在不同编号的梁中各选一根梁, 在其上注写截面尺寸和配筋具体数值来 表达梁平法施工图 • 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两部 分内容。
上部通长 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④上、下均有通长钢筋,表达为 “上部通长筋;下部通长筋” 例: 2 22;4 20
2φ20;4φ18 2φ20 上部两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的 HRB335钢筋 4φ18 下部两跨通长筋均为4根直径18mm的 HRB335钢筋在中间
2φ16;2φ20+ 2φ18 2φ16 上部3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16mm的HRB335 钢筋 2φ20+ 2φ18 下部两跨通长筋均为2根直径20mm 的HRB335钢筋和2根直径18mm的HRB335钢筋,其 中2φ20放在角部, 2φ18放在中间
参考资料:《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2015版)



上部通长 纵筋
① 上部只有通长受力筋,没有 架立筋,直接写通长筋筋的根数、 级别和直径
例:2 20
上部通长筋 在角部
上部非通长筋
架立筋 在中间
③ 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表达为 通长筋+(架立筋) 例: 2 25+(2φ12)
钢筋的做法
两排支座负筋长度不一样构造
钢筋的做法
梁中部架立筋构造
钢筋的做法
短跨梁负筋贯通构造
11G101-1 P88图集规定
钢筋的做法
中间支座两侧 梁变截面钢筋 锚固构造
钢筋的做法
中间支座两侧梁截面高差小于支座宽度的 1/6时,钢筋连续通过构造
钢筋的做法
梁宽度不同 时,无法直 锚的钢筋弯 锚构造
左支座截面
跨中截面
右支座截面ຫໍສະໝຸດ 返回井字梁框架梁 KL
井字梁(垂直相交的梁尺 寸相同,无主次之分) JZL
井字梁 JZL
框架梁 KL
井字梁 JZL
框架梁 KL 井字梁 JZL
KL2-3(2A),此 处A代表悬挑
悬挑梁
悬挑梁
悬挑梁 XL
加腋框架梁加腋
加腋
加腋 (梁高度变化)
Y500×250 Y:加腋 腋宽:500 腋高:250
加腋
加腋
加腋
腋高 梁底部轮廓线
腋高
腋宽
腋宽
3)梁箍筋
• • • • 箍筋级别: 直径:6,8,10,12…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 肢数
①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一样, 用斜线“/” 分开, “/”前为加密 区间距, “/”后为非加密区间距 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一样,不需 要用斜线“/” 分开
φ8@100/200(2)
②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肢数一样,肢数 注写一次,写在括号内; 如果不一致分别注写在括号内
φ8 @100(4)/200(2)表示加密区为直 径8mm间距100mm的4肢箍筋,非加密区 为直径8mm间距200mm的2肢箍筋,箍筋 为II级钢。
③ 非框架梁、悬挑梁、非抗震梁采用不同箍 筋间距和肢数,用斜线“/” 分开;先写 支座端部箍筋,后写跨中钢箍筋
(1)集中标注
• 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包括五项 必注值及一项选注值 • 1)梁编号 • 2)梁截面尺寸b×h(宽×高) • 3)梁箍筋 • 4)梁上部通长筋或架立筋 ;梁下部通 长筋 • 5)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 6)梁顶面标高高差
返回
集中标注
原位标注
当在梁上集中标注和原位标注 同时存在时,原位标注优先, 施工时应按原位标注数值取用
架立筋
上部支座非 通长纵筋
下部纵筋 钢筋一般通长 架立筋与受力 筋搭接
箍筋
下部纵筋
拉筋
构造纵筋 抗扭钢筋
下部纵筋
箍筋
• 断面图
• 断面图一般表达三个位置的配筋:两个 梁端截面和一个跨中截面,每个截面表 达梁上部纵筋、下部纵筋、中部纵筋 (腰筋或抗扭钢筋)、箍筋,钢筋使用 阿拉伯数字编号,相同的钢筋编一个号。
钢筋的做法
梁高>800吊 筋弯起60°、 梁高≤800 吊筋弯起 45°构造
钢筋的做法
图集规定拉 筋间距
11G101-1图集中
箍筋加密区长度规定
11G101-1 P85 图集规定
钢筋的做法
可手动修改 加密区距离
图集规定的 加密区距离
11G101-1图集中
悬挑梁的构造
11G101-1 P89图集规定
12φ8 @100/200(4)表示 梁两端加密区各有12根直径8mm间距100mm的 4肢箍筋; 非加密区为直径8mm间距200mm的4肢箍筋, 非加密区箍筋根数根据间距和梁剩余部分长 度计算。
12φ8@100(4)
φ8@200(4)
端部加密区箍 筋12φ8@100(4)
中部非加密区箍 筋φ8@200(4)
悬挑梁与框架梁同一标高, 上部第 2 排钢筋 上部配筋不同 上部第一排非通长钢 上部第一排通长钢筋 上部第2排非通长钢筋 (不通长)
筋从柱外边缘内伸 从柱外边缘内伸 La 从柱外边缘内伸La La
上部第一排通长钢筋 钢筋数量:≥2根,≥ 第一排钢筋根数/2
下部钢筋 上部第1排钢筋根数— 上部第2排钢筋长度: 锚固长度:伸入柱内 第1排通长钢筋 框架柱边缘外伸悬挑长 15d 根数 度的0.75倍
返回
1)梁编号
① 梁类型代号 ② 序号:阿拉伯数字1,2,3,4…… ③ 跨数:柱或墙为梁的支座,相邻的两个 支座之间为一跨 ④ 有无悬挑代号:一端悬挑注写A, 两端悬挑为B
返回
序号
• 阿拉伯数字1,2,3,4…… 例如:KL1,KL2,KL100 • 层号-序号 例如: 2KL1 表示第二层编号为1的框架梁 2,3KL2 表示第2层和第3层编号为2的框架梁 0KL10 表示地下室层编号为10的框架梁
吊筋
附加箍筋
梁高>800吊 筋弯起60°、 梁高≤800 吊筋弯起 45°构造
悬挑梁与框架梁同一标高, 上部第 2 排钢筋 上部配筋相同 (不通长)
上部第一排通长钢筋 下部钢筋 钢筋数量:≥2根,≥ 上部第 1 排钢筋根数 — 上部第 2排钢筋长度: 框架梁下部钢筋 锚固长度:伸入柱内 第一排钢筋根数/2 第1排通长钢筋 框架柱边缘外伸悬挑长 15d 根数 度的0.75倍
箍筋
上部纵筋
拉筋
构造纵筋 抗扭钢筋
下部纵筋
① 标注两侧全部构造纵筋(对称布置), 符号G 例:G4φ10 ②有抗扭钢筋,标注全部侧面纵筋(对 称布置),符号N,不再标注侧向构造 纵筋 例: N4 12
• ③ 当梁中间支座两边的上部纵筋不同 时,须在支座两边分别标注
柱右侧 柱左侧
• ③当梁下部纵筋不全部伸入支座时,将梁支 座下部纵筋减少的数量写在括号内。 • 例:6 20 2(-2)/4 表示下部一共两排钢 筋,最下排4 20直接伸进支座,其上一排 2 20不伸入支座,见图(c)。
返回
2)梁截面尺寸b×h(宽×高)
一般梁均采用矩形断面,此部分写出 矩形截面的宽度b×矩形截面高度h
框架梁2, 2跨,一端悬挑 第 1跨 第 2跨 一端悬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