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练习题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确凿()菜畦()斑蝥()倜傥()()
敛()脑髓()桑葚()宿儒()()
盔甲()拗()秕谷()锡箔()()
蝉蜕()鼎沸()攒在一起()人迹罕至()jiàn()赏mì()食书shú()和ǎi()
二、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迹罕至(稀少)觅食(寻找) B.敛进(收拢,收缩)鉴赏(鉴定)C.人声鼎沸(开水)拗(用力弯曲) D.攒成(簇聚)宿儒(长久从事某种工作)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都是名词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老师学生长江船只
B.房屋院子操场下雪
C.教室雪白桌椅电灯
D.昏暗黑板粉笔作家
3、选出下列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
1.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
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3.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
4.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
A.形容拟人比喻比喻
B.排比拟人比喻拟人
C.排比拟人比喻比喻
D.比喻排比拟人比喻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5、“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6、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2.___迟到了,___老师并没有罚我站,这是___下雨天可以原谅的缘故。
3.我___很害怕,___也得硬着头皮去___这是爸爸说的,___什么困难的事,___硬着头皮去做,___闯过去了。
一、基础知识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
⑴未尝识书具
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从先人还家
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字注音。
⑴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⑵不能称()前时之闻
⑶泯()然众人矣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所指代的内容。
⑴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稍稍宾客其父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父利其然也
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原文填空。
⑴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
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
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
二、阅读测试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混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入,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字词。
⑴邑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利其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环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字词并给画线字注音:
⑴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泯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A、悄悄地把他的父亲当做宾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B、悄悄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就用钱物求他作诗。
C、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或者用钱物求他作诗。
D、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物请他作诗。
4、下列译文的意思正确的一句是()。
A、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也很久了。
B、从先人还家:从父亲那里回家。
C、还自扬州:还自己到了扬州。
D、泯然众人矣:他的才华已经消失,成为一个普通人了。
5、文章开头写了方仲永的身世,意在突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仲永的天赋才能从哪些事情上说明,请列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仲永的父亲“不使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具体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_____________。
9、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⑴曾经
⑵和同一族的人搞好关系
⑶文采和道理
⑷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2、⑴pān yè
⑵chèn
⑶mǐn
2、⑴自己的
⑵他的
⑶他的
⑷他的
⑸这种
4、⑴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⑵父利其然也……不使学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
二、阅读测试题
1、⑴同乡的人
⑵就是“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看做有利可图
⑶同“攀”,牵、拉
⑷四处拜访
2、⑴chèn 相当
⑵mǐn 消失的样子
3、D
4、D
5、“世隶耕”说明方仲永既非书香门第,又非官宦世家,显出其绝无诗礼的熏陶。
6、三次叙写仲永才智超常、聪明过人。
一是“未尝识书具”却“忽啼求之’;二是“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三是“指物作诗立就”。
7、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8、不使学
9、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