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案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案

三年级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案赵志强穆家峪中心小学2010.9 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一、二年级所开设课程的知识,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

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全学年教学目标总要求:(一)双基:1、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二)思想教育: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一)教学内容:1.走进绿色学校2、走进大自然。

3、美丽的季节4、宝贵的资源(二)重点难点: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理解爱护、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3、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4、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5、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四、具体的措施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五、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六、执行说明: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第一单元走进绿色校园一、单元教学目的:本单元教学内容主题定位于感知环境、感知绿色校园。

作为感知大自然认知的一部分,本课侧重于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一些简单的概念和事物,如认识绿色校园、体会和感知大自然、渗透资源的重要性等等。

二:教学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做的准备:1、活动准备:(1)教师通过搜集、查阅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各项资料,深刻理解绿色校园的涵义,采取访问、调查等形式了解我河南寨中心小学校绿色校园的“绿色”的内涵和“绿色校园”的创建过程;通过阅读相关学科与本课教学有联系的知识内容,理解其与本课教学内容的关系。

(2)做好“参观绿色校园”路线图、导游旗、手工材料的准备工作;做好“访问校园植物”游戏中头饰的制作。

(3)获得学校的支持,联合少先大队开展相应的绿色校园主题宣传活动。

与相应的高年级班主任教师取得联系,利用高年级学生的知识积累优势,以黑板报、手抄报、小小讲解员等形式准备接受本班学生的观察与交流活动。

(4)校园活动安全预案。

2、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方案。

学生需做的准备:1、安排以“什么是绿色校园”为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和同学交流。

可查阅书籍,利用网络,也可以采访学校的领导、老师和高年级的同学。

2、有目的对校园进行初步的观察和了解,了解校园中动、植物的基本情况,如主要植物的位置、动植物种类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和了解校园里的动植物,初步感受到“绿色校园”不仅是环境美、绿化美化,其中还体现着学校师生共同参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校园的意识,这是一种思想和态度,是能够得到大家认同并付诸于实践的活动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绿色校园、采访校园中动植物的游戏等活动,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校园,感受自然,并讲述各自的感受,初步领会“绿色校园”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欣赏绿色校园、感受校园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

愿意为实现校园更好绿化、美化而亲近自然,培养和发展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意识。

四:教学过程1、课题引入:(1)谈话:伴随着冰雪融化,南雁北飞,春天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了我们的身边,你感受到了吗?生动勃勃的春天是一个吸引人们关注大自然的季节,我们一起春游去!播放多媒体片断:绿色的穆家峪中心小学(该内容以图片、录像和语音介绍的形式真实地再现了我校优美的校园景色,该内容片断曾在多次接受各级考察团、市人大代表时播放过)。

提问:你喜欢这里的风景吗?你熟悉这个地方吗?我们一起说出这是哪里。

教师:每天,熟悉的校园中都会留下我们欢快的身影,同学习,同游戏,共同享受绿色校园所给予我们的优美环境和与自然亲密接触的亲身感受。

(教学意图:本活动在教室内进行,通过初步感受绿色校园的绿化美化,叩响学生的心扉,引发学生对校园的关注及热爱之情的自然流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更深了解的愿望)2、主题教育活动:(1)活动:小小校园观察家活动形式:室外进行活动目的:通过有组织(安排)、有目的地观察校园中的动植物,亲身感受绿色校园的基本内涵,记录发现的动植物;在与高年级学生的交流中了解绿色校园的创建情景、校园绿色文化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活动过程:①将学生分为4组,为每组制作一面小的导游旗,分别标上4个小组的序号,每组的组长抽签领取相应的导游旗;②带领学生感知绿色校园。

a:观察并记录在观察校园中发现的动植物。

b:与高年级(一个班)同学交流绿色校园的涵义、创建过程、绿色校园的内容、文化背景及发展前景。

(2)活动:访问校园植物活动形式:在观察校园活动进行中选择场地进行活动目的:帮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校园植物,培养学生尊重生物生存权利的情感;感知校园绿色;感受校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和空间。

活动过程:①带领学生来到我校的小果园。

(在我校内有一片果园,为我校特色之一,园中有苹果树,树间套种花生、地瓜、黄瓜、豆角等农作物,即为我们提供物产,也是学生的劳动、研究和实践基地,成为校园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②教师引导每位学生找到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给它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

(名字可以人性化、趣味化)③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植物进行采访,并记录学生采访的问题。

(情景表演,使用头饰)如:a:大家对你好吗?b:你在校园里生活得愉快吗?c:你愿意和我成为朋友吗?d:你有什么心里话想对我说?……(3)活动:找到身边的动植物活动形式:在教室中进行活动目的:汇报自己的旅行感受,感受绿色校园,感受绿色文化,初步感受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活动过程:①引导学生分小组汇报自己找到的身边的动植物。

②引导学生分小组汇报旅行感受,可以设置一些讨论的问题,例如:在游览过程中,你认为学校的哪些地方最美?哪些地方最吸引你?哪个地方最让你感觉到自豪?哪个地方的小昆虫最多……3、联系实际,从我做起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观察到的校园动植物,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思考:(1)怎样才能成为动植物的好朋友?(2)自己能为绿色校园做哪些事情?(教学意图:为学生表达童稚之心创设必要的环境,激发学生爱护身边的动物、植物的情感,鼓励学生表达对校园环境的感受)4、总结:校园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有着我们许多的动植物朋友,建设绿色校园,关爱大自然,为拥有更加美好的校园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教学之后:在教学之后,还需要就以下活动进行准备。

1、就需要进行的“看看蚂蚁的窝”进行活动准备。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成为爱护动植物的好朋友,并将设想转化为实践行为。

3、建设更好的校园环境提建议和行为设计。

第二单元走进大自然第一课大树的功劳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大树的价值。

3、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关心自然界,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情感。

内容分析由六个板块构成。

1、引出大树的功劳。

让学生思考这首儿歌表达了什么意思,重点讨论大树在保护环境中做出的贡献。

2、创设情景设立探究园地,让学生课本中出现的情况,说出自己的做法。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居住的社区乡村或者校园有没有毁坏树木的现象。

3、介绍植树节。

4、号召学生爱护树木,组织一个护绿小组,征集爱护树木的温馨提示语。

5、呼吁学生将对树木的爱落到实处。

教学建议1、教学准备选取有大树的环境优美的图片、大树底下乘凉的图片、描写大树的诗或者儿歌等。

2、教学过程(1)课程引入:树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

当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

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渡假的首选。

树木还具有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的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

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

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

树还可以降低工业区内发出的噪音,在道路两旁栽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

植树造林对人类生活也很重要,我们的课桌、书柜、纸张等,都是用木材制作的,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

它还能防止水土流失。

在山西、陕西以及边新疆一带,水土流失异常严重! (2)转折由于人们对大树的认识不足,或者由于人类的贪婪导致出现很多毁坏大树的情况。

说一说都有哪些?你觉得该怎么办?(3)过渡我们能为大树做什么呢?第2课找寻珍稀动植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植物。

2.让学生了解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3.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4.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由五个板块构成。

1. 开动脑筋,通过展示让学生多多认识珍稀动植物。

2. 沉思默想,通过一些数据的对比,引出一些珍稀动植物正在濒临灭亡或者数量急剧减少。

为什么会成为珍稀?一个是自然环境的变迁,一个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畅所欲言,思考保护濒危生物有什么意义。

4. 齐心协力,结合图片,学生从身边做起,如何保护珍稀生物。

5. 走出校园,了解一种珍稀生物的生存现况,提出保护性建议。

教学实施1. 教学准备我国珍稀的动植物的图片及生活习性,尤其暗教材中提到的珍稀动植物。

2. 教学过程(1)课程引入课件演示情景,使学生入情入景。

A.课前唱《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一段。

提问爱看动物世界吗?认识哪些动物?B.课件演示,创设情景我国丰富自然资源以及遭到破坏的情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