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之路

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之路

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自主创新之路科技实力雄厚的西安,正在孕育着中国超导材料、航空用特种钛合金材料及人体植入物用钛合金材料等低碳产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的雏形和希望。

中国超导产业龙头——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这里快速崛起,令世界为之瞩目。

2010 年1月25日下午,尽管时值隆冬,但是位于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明光路12号的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却是暖意融融。

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袁纯清,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孙清云等的陪同下,驱车来到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考察。

总书记在得知超导公司成立七年来,为国家做成了两件事、走出了一条路后,高兴地点头赞许。

第一件事是研发并生产出低温超导线材,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供货;第二件事是自主研发并生产出了航空用3种新型钛合金,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我国关键材料的封锁,同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从实验室将科技成果转化成产业化的路子。

当得知西部超导目前是国际上唯一的铌钛超导合金锭棒及线材全流程生产企业时,总书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临了,总书记勉励西部超导公司要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奋力攻克技术难关,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为我国抢占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发挥积极作用。

西部超导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短短七年时间他们如何破茧成蝶?西部超导为抢占新材料产业发展制高点,进程中经历了怎样的磨砺?一次深层次探寻让我们努力去寻找答案。

汇才聚力,铁骨雄风的创业团队让西部超导傲然于世时间跨入21世纪,中国加入WTO,中国企业大步走向国际市场,在世界范围内参与竞争,民族产业大潮涌动。

以张平祥博士为首的一批留学海外的超导材料及加工专家,在著名科学家周廉院士的感召下,在科技兴国、实业报国理想的驱动下,先后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国投身创业。

一批国内超导材料行业的干部、专家和技术能手,立志再创人生新事业,实现超导产业化,组成了西部超导公司最初的创业团队。

2002年11月25日,原陕西省委书记李建国作出指示,把超导项目留在了西安。

超导公司由此在西安生根、发展。

2003年2月28日,在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我国最大的超导材料产业化基地——西部超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2003年4月6日,原陕西省委副书记、西安市委书记栗战书亲自为公司揭牌。

2003年7月3日,由“西部超导”承担的国家发改委重点支持项目——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铌钛合金超导材料”项目破土开工建设。

2004年10月18日,项目建成试生产并顺利通过了国家发改委组织的项目验收,专家们一致认为,该项目建设速度快、质量高,达到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的要求,起到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示范作用,其产品性能和质量均达到了国际标准,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4年11月6日,这一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在西安正式投产运营,受到国际超导领域的高度关注。

国家科技部有关负责人称,这是我国超导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低温超导材料正式拉开了产业化的序幕。

公司二期建设项目——瞄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工程及中国市场磁共振人体成像(MRI)磁体的“低温超导线材”项目再次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现也已经全面建设完成并顺利通过验收。

该项目必将有力地提升我国超导材料的产业化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并推动我国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个令世界瞩目的中国超导产业龙头企业正在西安快速崛起!在最初建设时期,许多人在观望,一群书生能否在工艺技术复杂、国内尚无示范先例、建设资金又相对匮乏状况下快速建成产业就成了问号。

公司领导顶着压力和风险,鏖战400天,风雨无阻,同舟共济,甚至在建设中面临资金严重缺口时,带头将自己全部积蓄,将居住的房子质押到银行去申请贷款,毅然决然地全部投入到公司中去。

西部超导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无不渗透着创业者无私奉献的汗水。

几年的奋斗史记录着西部超导从开始到成就辉煌的进程。

就是一支这样的队伍:高管团队中的三名博士是从国外留学归来的学子,副董事长张平祥博士曾在国外工作过五年,总经理冯勇博士在国外工作过三年,副总经理刘向宏博士为中法双博士,他们都有在国外主持或参与过尖端科研项目及产业开发的经历;刘海明、彭常户、李屹东、罗锦华等高管是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专家型管理博士、教授。

此外,公司还汇集了十余位超导材料及稀有金属材料加工专家……如今西部超导的经营班子通过几年的磨练,已经形成了一支团结向上、有朝气的优秀管理团队,从建设初期的几个人,已经发展成为近500人的规模化公司,其中博士21人,硕士73人,本科及大专以上260人,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总人数近70%,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些人才,是西部超导公司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

高端定位,实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高位对接超导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开发前景,将对国民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超导材料作为超导技术的基础,从它被发现之日起,就成为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高新技术制高点。

低温超导材料由于优良的加工性能、超导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其广泛应用已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20世纪70年代,欧、美等西方国家就已经实现了低温超导材料的商品化生产和应用,形成了数家工厂、公司或研究机构,每年超导装置的产值达数百亿美元,使用的超导材料有数千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类的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超导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广泛应用,为超导材料特别是低温超导材料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市场。

据统计,目前铌钛低温超导材料的用量已占到超导材料总用量的90%以上,国际市场需求已达30多亿美元。

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15年,全世界超导材料市场需求为150-200亿美元,而到2020年将达到1200亿至2000亿美元。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实用超导材料研究的国家之一,研究水平处于世界先进行列。

周廉院士带领的科研小组紧跟世界超导材料研究前沿,在超导材料研究上先后取得了多次“世界第一”,特别是以“高均匀铌钛合金熔炼和高临界电流密度(Jc)线材制备技术”研制出的高临界电流密度铌钛/铜(NbTi/Cu)多芯超导线,其Jc值创世界纪录,受到国际超导界的高度评价,被赞誉为“开创了高临界电流密度的铌钛超导体研究新纪元”。

这种雄厚的综合开发和创新实力为西部超导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后盾”,也使西部超导公司拥有了国际一流的超导材料加工技术。

西部超导公司,它从立项到建设、发展始终得到了相关国家部、委,陕西省及西安市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西部超导公司以为人类服务为宗旨;以打造长期进步的百年老店为公司长期目标,以国内空白,国际先进为产品定位,使公司发展成为技术领先、工艺先进、科研与产业相结合的高科技创新型专业化公司。

在较短的时间里,公司边建设,边研发,边生产,迅速建立起了国际一流的稀有金属熔炼、锻造生产线,具备了一系列先进的加工和检测手段,并自主研发了多种专用设备,现已建成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钛合金铸锭生产线、钛合金棒丝材专业化生产线,以及国际一流、国内唯一的NbTi和Nb3Sn低温超导线材生产线。

超导公司将目光瞄准“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项目;瞄准航空用特种钛合金材料领域,积极参加国家航空工程技改及型号研制;瞄准生物医疗领域,致力于生物植入体用特种钛合金材料及MRI超导材料的研发和生产。

攻坚克难,坚守自主创新之路逆势飞扬西部超导公司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自主创新为根本,花大力气投入研发,抓住机遇,敢为人先。

科研投入每年都有30%的增幅,共立项100余项,开发新品30种牌号、60多种规格。

新品产值占公司总产值80%以上。

截至目前,公司共获得授权专利2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60项。

公司的自主创新以研发部、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为主线,依托制造厂和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建立自主创新的执行和保障体系;不断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每年将不低于5%的销售收入用于产品研发及技术进步,重点支持重大核心产品和重大科研项目的研究,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设备等资源,加快科技和技术创新设施建设。

公司取得的自主创新技术主要包括:NbTi超导材料方面:万芯超导线材的一次组装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ITER用高性能超导长线的工业化生产技术;超导长线的涂镍工艺技术。

Nb3Sn超导材料方面:多组元复合线材的加工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提高Nb3Sn超导线材Jcn的导体设计与Nb3Sn生成热处理技术、锡青铜与添钛锡基合金的熔炼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钛及钛合金材料方面:新型战机用某合金工程化技术;航空用高损伤容限特种钛合金棒材生产技术;某战机用300mm以上直径TC4大规格棒材生产技术;人体植入用钛-铝-铌合金和低间隙钛-铝-钒合金棒材制备技术。

新装备方面:公司自主研发出国内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等离子焊箱,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等。

同时,公司利用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陕西省航空材料工程实验室及陕西省超导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形成了广泛的多层次的创新合作机制,并拥有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

其中超导材料制备国家工程实验室是我国唯一的有关超导材料制备的国家级工程开发平台,将为我国超导材料及应用技术领域提供设计、工艺技术研发、装备研发及人才培养;将为我国超导材料工程化、产业化制备技术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两个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标志着西部超导在搭建国家级和省级高技术成果转化和创新发展平台,进一步提升新材料产业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上又迈出了标志性的一步。

同时,对于公司顺利参与国际ITER计划、巩固和加强公司在超导材料领域的国际、国内竞争优势地位;优化公司在航空用特种钛合金材料领域的市场竞争力,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西部超导公司的未来发展,对于我国的新材料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西部超导积极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也正是西部超导的科技实力和自主创新的真实体现。

面对世界经济危机,西部超导化危为机,凝心聚力,逆势而上。

2009年初,国际市场严重下滑,定单严重不足,效益锐减。

西部超导公司决策者及时调整产业结构,积极瞄准国内航空等国防工业需求,激励员工拼搏进取、齐心协力促发展;狠抓控本降耗,全面加强内部管理,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控。

经济危机对于实力弱的外向型企业无疑是沉重打击,而对于像超导公司这样的企业来讲,则呈现出难得的发展机遇。

于是,市场萧条中难得一见的情景在西部超导频繁上演:——强化市场开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