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初中生汉字书写的现状与对策

谈谈初中生汉字书写的现状与对策

谈谈初中生汉字书写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李红艳
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05期
摘要:古人云“字如其人”,“字是人的金招牌”。

然而,现在由于种种因素,初中生书写汉字的技巧以及书写汉字的能力很欠缺。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进行了探索,并总结了一些经验。

关键词:初中生;汉字书写;现状;对策
一、初中生汉字书写的现状
(一)书写工具不理想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笔者观察所在学校的学生,他们的书写工具大多为水性笔和圆珠笔。

钢笔、水性笔、圆珠笔这三种笔中最好练字的是钢笔,水性笔和圆珠笔练字时不好把握,练出来的效果很差。

初中生因为大多用水性笔和圆珠笔练字,这就大大制约了学生的书写水平。

(二)书写时整体布局、笔画、结构方面欠缺
翻开一些学生的作业本,干净整洁的作业寥寥无几。

很多学生的作业、作文、课堂笔记,都是信手乱涂,潦草难辨。

有些学生的作文不得不常常使用胶带纸、修改液来修修补补。

甚至在关键的中考,卷面上那些字也写得歪歪扭扭、龙飞凤舞,笔画、结构方面更是欠缺。

在学生的作业、作文中很难看到有练过笔画和结构的痕迹。

(三)初中生书写汉字能力差
1.主观原因造成写错别字
①笔画错误。

书写时因增减笔画而造成错别字的。

多写笔画,如“琴、染、武”等字常常多加一点或多加一撇;少写笔画,如“压、真”等字常常少写一点或少写一横。

②偏旁误用而造成错别字。

如把“初”字的“衣字旁”写成“示字旁”。

这些都是主观上对正确书写汉字缺乏足够的认识,平时没有养成规规矩矩地写字的习惯造成的。

2.客观原因造成写错别字
(1)汉字的结构复杂,有的字笔画很多,有的字则笔形相似,难认难记。

这样就造成学生因音形相近而误写错别字的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错别字:①因字形相似造成错别字,如“气概”写成“气慨”。

②因字音相同造成错别字,如“克”与“刻”,将“克服”写成“刻服”、
“刻苦”写成“克苦”。

③因音形相近造成错别字,如“草稿”写成了“草搞”。

这类错别字的出现,轻则闹点笑话,重则误大事。

据报道,有一个青年医生为一个受伤的病人开诊断书,原是“截去食指”,却因一时粗心竟写成了“截去十指”。

要不是当班的护士和其他医生及时发觉纠正,一个错字差一点酿成一场惨剧。

(2)造成错别字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受社会上流行的乱造简化字的影响。

在车站、商店等公共场所随处可见错别字;报纸杂志、标语、对联、电视广告和节目字幕中的错别字也屡见不鲜。

尤其是在电脑普及的今天,网上出现了胡编乱造的新词、错别字百出,这对广大初中生来说是极大地误导,其造成的危害不可低估。

二、初中生写好汉字的对策
(一)思想上重视,认识到写好汉字的重要性
(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写字同样如此,为了使汉字起到社会交际的作用,就要写得清楚端正,使人容易辨认。

字是写给人家看的,就进而要求把字写的美观些。

字写得美观,就具有供人欣赏的艺术性,因而具有实用和艺术二重性。

我们今天学习写字的目的,不一定都要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端正、干净、容易认。

假如写的字让人难以辨认,就起不到交际的作用。

(2)写字还可以锻炼我们的身体,促进智力发展,使手、眼、耳、脑的协调能力加强,使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朱德说过:“写字是一种体力劳动。

”他曾一度右臂酸麻,后用坚持练字的方法治愈了这一疾病。

有关专家也认为,常练字可以锻炼身体,调节精神,保持血液通畅,精力旺盛,有益于健康长寿。

(3)写字还可以陶冶性情。

才华横溢的大作家郭沫若认为练习写字既练字又练人,可以怡情养性,逐渐免除性情急躁,粗枝大叶的毛病。

(二)选好书写工具
好的书写工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建议初中生在选择书写工具时应首选钢笔,并选择一些口碑好的墨水,要定期(每周)用干净水清洗钢笔。

(三)教师要上好写字课
实施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教师要改变一切以“升学”为中心的观念,要深刻认识到素质教育是以人为中心,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而写字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

因此,每周都要抽出一定时间来指导学生写字。

(四)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巩固学生练字的成果
1.成立书法兴趣小组
把班级里爱好书法的同学组织在一起,分工明确,各司其责。

小组可以征订有关的书法报刊,如《中国钢笔书法》,定价每期仅为人民币几元,每月还可以出版一份有关书法的手抄报。

这样,在兴趣小组的影响、熏陶下,班级的写字氛围会变好,为写好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课前三分钟演讲(有关写字方面的内容)
比如有些同学利用三分钟演讲,讲一些书法家刻苦练字的故事来激励同学,如:唐代著名草书大家怀素,练字极为刻苦勤奋,长期坚持不懈。

纸供不上,就用芭蕉叶子代替,叶子用光,又用木板代纸。

日久天长,终于成为了一位大书法家。

他用秃的笔头扔在窗外堆成小山,掩上泥土,被人称为“笔冢”。

王羲之是1600年前我国晋朝的一位大书法家,被人们誉为“书圣”,绍兴市西街戒珠寺内有个墨池,传说就是当年王羲之洗笔的地方。

王羲之7岁练习书法,勤奋好学。

17岁时他把父亲秘藏的前代书法论著偷来阅读,看熟了就练着写,他每天坐在池子边练字,送走黄昏,迎来黎明,写完了多多少少的墨水,写烂了多多少少的笔头,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天长日久竟将一池水都洗成了墨色,这就是人们今天在绍兴看到的传说中的墨池。

听完这两个故事后学生们认识到只有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练好字
(五)把练字贯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拿笔及练字的习惯
学生功课多,时间紧,而解决学生练字时间不够的最好方法,就是使学生在大脑中确定“拿笔即练字”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每次作业都是练字的好机会。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规规矩矩地练,从小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久而久之,学生的“提笔即练字”的习惯就慢慢养成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