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断路器试验作业指导书一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真空断路器试验作业,包括交接验收试验、预防性试验。
大修后试验项目的引用标准、仪器设备要求、作业程序和作业方法、试验结果判断方法和试验注意事项等。
该试验的目的是判定真空断路器的情况,能否投入使用或继续使用。
制定本指导书的目的是规范试验操作、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为设备运行、监督、检修提供依据。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作业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作业指导书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作业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作业指导书。
GB 1984 交流高压断路器JB 3855 3.6~40.5kV 户内交流高压断路器GB 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三安全措施为保证人身和设备安全,在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后应对试品充分放电;在进行交流耐压试验等高电压试验时,要求必须在试验设备及试品周围设围栏并有专人监护,负责升压的人要随时注意周围的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刻断开电源停止试验,查明原因并排除后方可继续试验。
四工作程序4.1 试验项目真空断路器试验包括以下试验项目:a)真空断路器整体和断口间绝缘电阻;b)导电回路电阻;c)合、分闸时间及同期性及合闸弹跳时间;d)合分闸速度及分闸反弹幅值;e)灭弧室的触头开距及超行程;f)合闸接触器及合、分闸电磁铁的最低动作电压;g)断路器主回路对地、断口间及相间交流耐压。
4.2 试验方法及主要设备要求4.2.1 真空断路器整体和断口绝缘电阻4.2.1.1 使用仪器测量真空断路器整体和断口间绝缘电阻使用2500V 兆欧表。
4.2.1.2 试验结果判断依据a)对整体绝缘电阻参照制造厂规定或自行规定。
b)断口和有机物制成的提升杆的绝缘电阻(M Ω)不应低于表 1 数值(20℃时)。
表 1 真空断路器断口和提升杆的绝缘电阻值M Ω额定电压试验类型kV< 2424~40.5交接时、大修后> 1200 >3000运行中> 300>10004.2.1.3 注意事项试验时应记录环境温度4.2.2 导电回路电阻4.2.2.1 使用仪器回路电阻测试仪(要求不小于100A)或双臂直流电桥。
4.2.2.2 测量要求将真空断路器合闸,将导电回路测试仪试验线接至断路器一次接线端上,注意电压线接在内侧,电流接线在外侧。
4.2.2.3 试验结果判断依据交接时和大修后导电回路电阻数值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运行中自行规定,建议不大于 1.2 倍的出厂值。
4.2.2.4 注意事项如采用直流压降法测量,则电流应小于100A。
4.2.3 合、分闸时间及同期性及合闸弹跳时间4.2.3.1a)b)4.2.3.2 使用仪器可调直流电压源。
输出范围:电压为0~250V 直流,电流应不小于5A ,纹波系数不大于3%。
断路器特性测试仪一台,要求仪器时间精度误差不大于0.1ms,时间通道数应不少于 3 个。
测量方法将断路器特性测试仪的合、分闸控制线分别接入断路器二次控制线中,用试验线将断路器一次各断口的引线接入测试仪的时间通道。
试验接线如图 1 所示。
将可调直流电源调至额定操作电压,,通过控制断路器特性测试仪,对真空断路器进行分、合操作,得出各相合、分闸时间及合闸弹跳时间。
三相合闸时间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合闸不同期;三相分闸时间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分闸不同期。
4.2.3.3 试验结果判断依据a)合、分闸时间与合分闸不同期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b)合闸弹跳时间除制造厂规定外,应不大于 2ms。
4.2.3.4 注意事项试验时也可采用站内直流电源作为操作电源;对于电磁操作机构,应将合闸控制线接至合闸接触器线圈回路。
4.2.4 合分闸速度计分闸反弹幅值4.2.4.1 试验仪器a)可调直流电压源。
输出范围:电压为0~250V 直流,电流应不小于5A ,纹波系数不大于3%。
b)断路器特性测试仪一台,要求仪器时间精度误差不大于0.1ms,时间通道数应不少于 3 个,至少有 1 个模拟输入通道。
4.2.4.2 试验方法本项试验可结合断路器合、分闸时间试验同时进行,将测速传感器可靠固定,并将传感器运动部分牢固连接至断路器动触杆上。
对利用断路器特性测试仪进行断路器合、分操作,根据所得的行程—时间曲线求得合、分闸速度以及分闸反弹幅值。
4.2.4.3 试验结果判断依据a)合、分闸速度与分闸反弹幅值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b)分闸反弹幅值一般不应大于触头开距的 1/3。
4.2.5 灭弧室的触头开距及超行程4.2.5.1 试验仪器游标卡尺。
4.2.5.2 试验方法断路器处于分闸位置时,测量动触杆与某一基准面的距离L1,同时测量超行程弹簧的长度L3,将断路器合闸,再次测量动触杆与基准面的距离L2 ,以及超行程弹簧的长度 L4 。
L1 与 L2 之差即为该相得触头开距; L3 与 L4 之差即为该相得触头超行程。
4.2.5.3 试验结果判断依据触头开距及超行程应符合制造厂的规定。
4.2.6 合闸接触器及合、分闸电磁铁的最低动作电压4.2.6.1 试验仪器可调直流电压源。
输出范围:电压为 0~250V 直流,电流应不小于 5A ,纹波系数不大于 3%。
4.2.6.2 试验方法将直流电源的输出经刀闸分别接入合闸接触器线圈或断路器二次控制线的合闸或分闸回路中,在一个较低电压下迅速合上并拉开直流电源出线刀闸,合闸接触器或断路器不动作,逐步提高次电压值,重复以上步骤,当合闸接触器可靠吸合或断路器正确动作时,记录此前的电压值。
则分别为合闸接触器或合、分闸电磁铁的最低动作电压值。
4.2.6.3 试验结果判断依据a)合闸电磁铁的最低动作电压不应大于额定电压的80%,在额定电压的80%~110%范围内可靠动作。
b) 分闸电磁铁的最低动作电压应在额定电压的30%~65%的范围内,在额定电压的65%~120%范围内可靠动作。
当电压低至额定电压的30%或更低时不应脱扣动作。
c) 对于电磁机构,合闸电磁铁线圈的端电压为操作电压额定值的80%(关合峰值电流 50kA 时为 85%)时,应可靠动作。
4.2.7 断路器主回路对地、断口间及相间交流耐压4.2.7.1 使用仪器调压器、试验变压器、保护球隙、限流电阻,分压器等。
4.2.7.2 试验方法试验接线如同 2 所示对断路器进行合闸对地。
断口间以及相间进行耐压,时间为1min,耐压值见表 2。
表 2 真空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值kV 断路器额定电压 3.6 7.2 12 18 24 40.5 耐压出厂25 30(20) 42(28)55 65 95 值交接大修23 27(18) 38(25)50 59 85 注:括号内为低电阻接地系统4.2.7.3 试验结果判断依据试验中无击穿、闪络视为通过。
五原始记录与正式报告5.1 对原始记录与正式报告的要求a)原始记录的填写要字迹清晰、完整、准确,不得随意涂改,不得留有空白,并在原始记录上注明使用的仪器设备名称及编号。
b)当记录表格出现某些“表格”确无数据记录时,可用“ /”表示此格无数据。
c)若确属笔误,出现记录错误时,允许用“单线划改” ,并要求更改者在更改旁边签名。
d)原始记录应由记录人员各审核人员二级审核签字;试验报告应由拟稿人员、审核人员、批准人员三级审核签字。
e)原始记录的记录人与审核人不得是同一人,正式报告的拟稿人的拟稿人与审核 /批准人不得是同一人。
f)原始记录及试验报告应按规定存档5.2 原始记录的内容及格式试验原始记录的内容及格式参考附录 A 。
附录 A(资料性附录)真空断路器试验原始记录标识与编号试验日期试验负责人试验参加人单位断路器编号记录审核铭牌型号额定电压( kV )额定电流( A )额定短路开断电流(kA )绝缘水平( kV )操作顺序制造厂出厂号出厂日期备注1 断路器绝缘电阻M Ω试验项目技术要求 A 相 B 相 C 相合闸对地分闸断口间使用仪器试验日期环境温度℃2 导电回路电阻μΩ试验项目技术要求 A 相 B 相 C 相3使用仪器环境温度机械特性试验项目合闸时间合闸弹跳时间ms技术要求℃A 相试验日期B 相C 相合闸不同期合闸速度m/s 分闸时间分闸不同期分闸反弹幅值mm分闸速度m/s 触头开距mm 合闸超行程mm使用仪器环境温度备注4 最低动作电压试验项目合闸最低动作电压分闸最低动作电压试验仪器环境温度备注V技术要求 A 相℃测量时采用突然加压法试验日期试验日期B 相C 相5断路器交流耐压试验项目合闸对地相间分闸断口试验仪器环境温度技术要求 A 相℃试验日期B 相C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