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版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
当时我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没亚桌椅____就坐在地上____把小板凳当桌子____没有黑板____就用锅灰在墙上刷一块____没有粉笔____就用黄土快代替____最困难的是没有书____只能抄一课学一课。
(1)在这段话的横线上加上标点。
当时我的学习条件非常艰苦。
没亚桌椅________就坐在地上________把小板凳当桌子________没有黑板________就用锅灰在墙上刷一块________没有粉笔________就用黄土快代替________最困难的是没有书________ (2)这段话先总说________,然后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几个方面具体讲述。
(3)照样子,围绕“早上,菜市场真热闹啊”这句话写几句话。
【答案】(1),;,;;;,;;;,;。
;,(2)当时学习条件艰苦;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3)早上,菜市场真热闹啊。
那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各种叫卖声、笑声、闲谈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阅读语段,然后结合前后句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故答案为:(1),,;,;,。
,(2)当时学习条件艰苦、没有桌椅、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书(3)早上,菜市场真热闹啊。
那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各种叫卖声、笑声、闲谈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此起彼伏。
【点评】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
概括性比较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
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_____你敢碰我吗_____陶罐子_____铁罐傲慢地问_____“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谦虚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miè)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
”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
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_____何必这样说呢_____陶罐说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_____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上标点。
①________你敢碰我吗________陶罐子________铁罐傲慢地问________②________何必这样说呢________陶罐说________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________有什么可吵的呢________(2)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①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说或看待。
________②生活在一起融洽友爱,不争吵。
_______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A.反问句 B.感叹句这句话还可以换个说法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进行判断正误。
①铁罐有足够的资本骄傲,它看到了自己的优点。
②铁罐没有道理骄傲,因为它没有正视自己的短处,也没有发现陶罐的长处。
③铁罐本来就比陶罐强一些,陶罐无论哪个方面都比不过铁罐。
④铁罐和陶罐各有特点,铁罐骄傲是因为对自己只看到优点,而对陶罐只看到缺点。
【答案】(1)“;,;!”;。
;“;?”;,“;,;!”(2)相提并论;和睦相处(3)A;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解析】【分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常用的点号有顿号、逗号、分号、句号、问号、冒号、叹号;常用的标号有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括号等。
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重点掌握每一种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词语和意思。
单就根据意思写词语来说会有很多近义词,但结合短文内容来分析,词语就锁定在短文中了。
(3)用反诘的语气表达一个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蕴涵在问句中了,不需要对方来回答,这是反问句。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
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依据理解比较判断。
故答案为:(1)“,!”。
“?”,“,!” (2)相提并论、和睦相处(3)A;你不能和我相提并论(4)①错误;②正确;③错误;④正确【点评】(1)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2)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3)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________着马,有的________着担,有的________着毛驴,有的________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把下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分别填到文段中的括横线上。
(填序号)A.赶 B.挑 C.推 D.骑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________着马,有的________着担,有的________着毛驴,有的________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2)本段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的省略号说明()A. 走在大街上的人很多B. 街上很繁华C. 街上的马、驴、车很多(4)请你用“________”画出表现艺术家技艺高超的句子。
(5)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答案】(1)D;B;A;C(2)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溜达的(3)B(4)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5)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解析】【分析】(1)词语搭配就是前一个词语和后一个词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骑着马、挑着担、赶着毛驴、推着独轮车。
(2)此题较容易,从文中一一找出即可。
(3)了解省略号的作用,做题时细读句子,掌握句子意思,依据句意进步去分析句子。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段首。
故答案为:(1)D、B、A、C (2)骑马的、挑担的、赶毛驴的、推独轮车的、溜达的(3)B(4)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5)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
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的人物的能力。
(3)此题主要考查对省略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5)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阅读感悟: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还有。
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
”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地跳起来。
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有时和太阳赛跑,有时和西北风比赛,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
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
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得不知道怎么形容。
(1)选择表示心情的词语填到文中的括号里。
快乐着急高兴悲伤(2)“我”是怎样和时间赛跑的?文中举了哪四个例子?请写下来。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3)请你写出一句珍惜时间的格言。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边界战争”一班的小瑶和二班的小军,因为清洁区里的一个小纸团争吵了起来。
“什么?在我们这边?”小瑶把眼一瞪,右脚一跺,右手一指小纸团:“你可要看清楚。
”说着,跑进教室拿出粉笔,在走廊里画了一道“边界线”,这样纸团就到二班去了。
“不行!边界线不是这样画的。
”小军边跑边嚷也拿出粉笔,在地上画了一道“边界线”。
当然,小纸团又被分到一班这边了。
“不对!”“不对——”正在这时,值周组的同学来了,看了看画得乱七八槽的地面和纸团,没说什么,只在本子上的一班、二班的卫生栏中都扣了分。
“战火”熄灭了,小瑶、小军望着地上的纸团和一道道的“边界线”,呆呆地站着。
(1)找出第二自然段中表示小瑶动作的词。
(2)“战争”本来是指武装斗争,这里指________和________。
因为一个纸团发生的矛盾。
(3)“战火”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
(4)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描写来叙述事情的。
(5)你认为小瑶和小军的做法对吗?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做呢?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梧桐树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