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系)机电与工程学院姓名陈振福座号85成绩第一次作业 9月26日1、名词解释:答:园林学: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建优美的、生态平衡的生活境域的学科。
主要包括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植物、园林工程、园林建筑等分支学科。
园林设计是根据园林的功能要求、景观要求和经济条件,运用上述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来创造各种园林的艺术形象。
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
在中国汉族建筑中独树一帜,有重大成就的是古典园林建筑。
景观:景观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森林景观。
泛指自然景色,景象。
景观设计2、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在学科范畴上有何区别?答:其实这是一个梯度关系!景观规划是景观设计的前期工作。
是根据设计深度来划分的第二次作业 10月 17日1、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主要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各时期分别有哪些代表性园林?答: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
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
据有关典籍记载,我国造园应始于商周,其时称之为囿。
商纣王“好酒淫乐,益收狗马奇物,充牣宫室,益广沙丘苑台(注:河北邢台广宗一带),多取野兽(飞)鸟置其中……” 。
周文王建灵囿,“ 方七十里,其间草木茂盛,鸟兽繁衍。
最初的“囿”,就是把自然景色优美的地方圈起来,放养禽兽,供帝王狩猎,所以也叫游囿。
天子、诸侯都有囿,只是范围和规格等级上的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
汉起称苑。
汉朝在秦朝的基础上把早期的游囿,发展到以园林为主的帝王苑囿行宫,除布置园景供皇帝游憩之外,还举行朝贺,处理朝政。
汉高祖的“ 未央宫”,汉文帝的“思贤园”,汉武帝的“上林苑”,梁孝王的“东苑”(又称梁园、菟园、睢园)宣帝的“乐游园”等,都是这一时期的,著名苑囿。
从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的苑囿亭阁,元人李容瑾的汉苑图轴中,可以看出汉时的造园已经有很高水平,而且规模很大。
枚乘的《菟园赋》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班固的《西都赋》司马迁的《史记》以及《西京杂记》,,,、典籍录《三辅黄图》等史书和文献,对于上述的囿苑,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从园林的建筑风格看,古典园林有西方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两大系统,规整园林和风景园林两种基本形式。
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自然的艺术再现。
如果说中外园林在艺术风格上存在基本差异的话,那就是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方园林则重在表现人为的力量。
;西方古典园林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它一般呈具有中轴线的几何格局:地毯式的花圃草地、笔直的林阴路、整齐的水池、华丽的喷泉和雕像、排成行的树木(或修剪成一定造型的绿篱)壮、丽的建筑物等,通过这些布局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统治意识,满足其追求排场或举行盛大宴会、舞会的需要。
其最有代表性的是巴黎的凡尔赛宫。
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
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
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由曲折之水、错落之山、迂回之径、参差之石、幽奇之洞所构成的建筑环境把自然界的景物荟萃一处,以此借景生情,托物言志。
中国古典园林还将中华民族的性格和文化统统表现了出来,如端庄、含蓄、幽静、雅致等。
它使人足不出户而能领略多种风情,于潜移默化之中受到大自然的陶冶和艺术的熏染。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
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
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
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
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
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或理想。
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
我国古典园林因其建筑风格和特点,一般分为三大类型:北方型,以北京为主,多为皇家园林。
其规模宏大,建筑体态端庄,色彩华丽,风格上趋于雍容华贵,着重体现帝王威风与富贵的特色,如: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 等,其中承德避暑山庄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江南型,以苏州园林为代表,多为私人园林,一般面积较小,以精取胜。
其风格潇洒活泼,玲珑素雅,曲折幽深,明媚秀丽,富有;江南水乡;特点,且讲究山林野趣和朴实的自然美。
他善于把握有限的空间,巧妙地组合成千变万化地园林景色,充分体现了我国造园的民族风格,并广泛吸取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如:拙政园、网师园等。
岭南型,以广东园林为代表,既有北方园林的稳重、堂皇和逸丽,也融会了江南园林的素雅和潇洒,并吸收了国外造园的手法,因而形成了轻巧、通透明快的风格,如:广州越秀公园;杭州西湖等。
我国园林建筑一般具有多曲、多变、雅朴、空透四大特点。
2、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叠假山,在技巧上主要应注意哪几方面?答:简单地说就是四个字:瘦、漏、险、透围绕着四个字进行布(塑)石说一下个人多年来的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塑)石风格在世界范围内是独树一帜的,绝无重复,各具特色。
在不同的地区,依据本地的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地理条件,创造出了具有不同的区域特点的园林布(塑)石景观。
但是,最具代表性的还要数苏州园林。
这里面的瘦,颇具拟人化的称谓,说的是石材的选择上,布拘泥于体量的大小,不取臃肿的石料,以瘦为标准。
漏指的是单体石料中有(多是自然的)空漏之处透则是在垒石的时候,不以满障为取向,在适当的高度和角度上,让人于假山正面可见石后的一瞥。
险垒石不可给人以四平八稳之感,而要有自然峰巅的险绝雄奇之态。
第三次作业 10月31日1、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建筑类型主要有哪些?分别有何主要功能?答:简单说,就是,亭,台,楼,阁,亭,指,观景亭,望远亭,凉亭等,台,指,琴台,平台,水台,桥一般也包在内,楼,指,三层以上为楼,休息,观景,聚会阁,和楼差不多,七层以下三层以上为阁,2、中国古典园林内的景墙主要有哪些类型?其主要功能是什么?答:中国古典园林的墙体,就像绘画的宣纸一样,为园景的花草树木和小品创造了存在的背景,使这些景色更为突出,更有层次感。
例如个园的入口处,密密地种满了竹子,翠竹斑斓,和后面的月洞门形成立体的前后关系,而景墙的设置,使得竹子更有立体感,就像宣纸上的翠竹图一样。
营造各种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许多手法,是通过遮、藏、引、漏、透等方式营造出来的,借景、对景、框景等等手法,都需要假山、墙体来实现,景墙的作用就是为这些造园手法提供实物手段。
所以古人常有在墙上做漏窗、花窗的做法,借助墙体的遮蔽作用,来突出园景。
譬如拙政园的“梧竹幽居”亭,四面设有圆洞门,犹如四幅图画,其景观正如亭中对联所写“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删” 。
中国的墙,肯定不是平淡无奇的,古人一般会运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装饰和美化,粉墙黛瓦,高低起伏,其自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景观元素,像之前所说的拙政园的龙墙,甚至成为院中景观的一个高潮,还有其余建筑的山墙、马头墙等等,不但丰富了院中的天际线,也增加了园内的空间感。
第四次作业 11月07日1、中国古典园林内植物配置的基本形式有哪些?请对各形式分别作一简要介绍。
答: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 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 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
2、中国古典园林中常用的造景手法有哪些?请对各种手法分别作一简要解释。
答: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
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
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
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
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
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
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
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
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
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
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
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
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
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
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
在现代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第五次作业 12月05日1、简要说明欧洲和伊斯兰这两大园林体系起源于何处?它们又分别发展出了哪些流派?答:公元前三千多年——地中海东部沿岸古埃及产生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发展的摇篮。
公元三千多年,古埃及在北非建立奴隶制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