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孟子二章知识点集锦》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孟子二章知识点集锦》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上)第13篇《孟子》二章富贵不能淫《孟子》全国视野课内外对比:2019江苏盐城考内容相关的《明史·张居正传》;湖北荆州考内容相关的《与元九书》;四川达州考内容相关的《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之海瑞1. 通假字往之女家“______”同“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2. 词类活用动词的使动用法(1)富贵不能淫.原意为:惑乱,迷惑,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贫贱不能移.原意为:改变,动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威武不能屈.1原意为:屈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词多义戒.之曰 ____________________戒必敬必戒. ____________________4. 其他重点实词(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____________(2)安居而天下熄.熄:____________(3)丈夫之冠.也冠:____________(4)父命.之命:____________(5)无违夫子..夫子:__________(6)以顺为正.者正:____________(7)居天下之广居..广居:__________(8)立天下之正位..正位:__________(9)行天下之大道..大道:__________(10)与民由.之由:____________(11)独.行其道.独:____________2道:____________5. 文言虚词(1)一怒而.诸侯惧 ____________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2)为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3)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____________丈夫之.冠也 ____________(4)之父命之. ____________妾妇之.道也 ____________与民由之. ____________(5)以.顺为正者 ____________(6)独行其.道 ____________ 6. 句子翻译(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统编课后习题)3(2)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课下注释)(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统编课后习题)7. 文意理解◎理解概括类(1)孟子为什么认为公孙衍、张仪不配称为大丈夫?在孟子心目中,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统编课后习题)(2)你怎么理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句话?4◎拓展探究类(3)古往今来,可被称之为“大丈夫”的有很多人,请举一例加以说明。

(4)大丈夫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不同的内涵,请说说你的理解。

金题演练内容相关(2019江苏盐城)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1~5题。

(16分)【甲】《富贵不能淫》全文。

5【乙】同敞①有文武材,意气慷慨。

每出师,辄跃马为诸将先。

或.败奔,同敞危坐不去.,诸将复还战,或取胜。

军中以是服同敞。

顺治七年,大兵破严关,诸将尽弃桂林走。

城中虚无人,独式耜②端坐府中。

适.同敞自灵川至,见式耜。

式耜曰:“我为留守,当死此。

子无城守责,盍去诸?”同敞正色曰:“昔人耻独为君子,公顾不许同敞共死乎?”式耜喜,取酒与饮,明烛达旦。

侵晨被执,谕之降,不从。

令为僧,亦不从。

乃幽之民舍。

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

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注】①同敞:张居正的曾孙。

②式耜(sì):即瞿式耜,和张同敞同为抗清名臣。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1)往之女.家 ____________(2)或.败奔 ____________(3)同敞危坐不去. ____________(4)适.同敞自灵川至 ____________2. 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虽异室声息相闻两人日赋诗倡和3. 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行天下之.大道6录毕,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B.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C.乃.幽之民舍乃.不知有汉 (《桃花源记》)D.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4.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军中以是服同敞。

(2分)(2)阅四十余日,整衣冠就刃,颜色不变。

(3分)5. 【乙】文中同敞的事例能否作为【甲】文“威武不能屈”的事实论据?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3分)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017昆明)《孟子》知识梳理1. 通假字(1)曾益其所不能“______”同“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衡于虑“______”同“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入则无法家拂士8“______”同“______”,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管夷吾举于士.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士兵3. 词类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①必先苦.【F】其心志2017原意为:痛苦,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劳.【F】其筋骨原意为:劳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饿.其体肤原意为:饥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动.心忍.性“动”原意为:惊动,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忍”原意为:坚忍,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词用作动词9人恒过.原意为:错误,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动词用作状语①入.则无法家拂士原意为:进入,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原意为:出去,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一词多义舜发.于畎亩之中 __________发发.于声 __________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__________5. 其他重点实词(1)舜发于畎亩..之中畎亩:__________(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____________版筑:___________筑:_____________(3)管夷吾举于士.士:_____________10(4)百里奚举于市.市:_____________(5)空乏..其身空乏:___________(6)行拂.2017乱.其所为拂:____________乱:____________(7)人恒过..恒过:___________(8)而后作.作:_____________(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_____________喻:_____________(10)入则无法家拂士....法家:____________拂士:____________(1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敌国:____________敌:______________ 6. 文言虚词(1)管夷吾举于.2017士 ____________(2)故.2017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____________(3)曾益其.2017所不能 ____________而.后作 ____________11(4)而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5)入则.无法家拂士 ____________7. 句子翻译(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倒装句)(课下注释)(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倒装句)(统编课后习题)(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判断句)(统编课后习题)(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判断句)128. 文意理解◎理解概括类(1)本文围绕“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话题,提出了怎样的观点?(2017锦州)(2)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015安徽)(3)文章中列举六位名人的事例有何作用?(2017西宁)◎写作技巧类(4)孟子是怎样论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个观点的?13◎拓展探究类(5)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理解,并另举一两个事例来证明这一观点。

(统编课后习题)金题演练(2017昆明)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1~5题。

(12分)【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

【乙】贞观①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②百姓。

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再者,不敢纵逸。

朕每思伤其身者不在外物,皆由嗜欲以成其祸。

若耽③嗜滋味,玩悦声色,所欲既多,所损亦大,既妨政事,又扰生民。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之昏君,其耳目皆为敝,不知时政得失,亦不见过,以是灭亡。

朕既在九重④,不能尽见天下事,故卿等为朕之耳目。

莫以天下无事,四海安宁,便不存意⑤。

”(选自《贞观政要》)14【注释】①贞观:唐太宗李世民年号。

②存:抚恤。

③耽:沉溺。

④九重:深宫之内。

⑤存意:用心操劳国事。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2分)(1)必先苦.其心志( )(2)行拂.乱其所为( )(3)犹割股.以啖腹( )(4)若耽嗜.滋味( )2.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 )A. 管夷吾举于.士/皆以美于.徐公B.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故.时有物外之趣C. 曾益其.所不能/其.如土石何D. 故卿等为朕之.耳目/辍耕之.垄上3. 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句子。

(2分)15人恒过,然后能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