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歌》【作品简介】【原文】《琴歌》作者:李颀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树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余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解】:1、广陵客:广陵客泛指弹奏古琴的人。
因为在古琴的流派一面有一个广陵派(扬州的),后来多用广陵指弹奏古琴的人了。
古有《广陵散》琴曲,晋名士嵇康擅此调,后来以“广陵客”称谓技艺高超的琴师。
2、《渌水》:琴曲名。
3、清淮:地近淮水。
【韵译】:今夜主人有酒,我们暂且欢乐;敬请弹琴高手,把广陵曲轻弹。
城头月明星稀,乌鹊纷纷飞散;严霜寒侵树木,冷风吹透外装。
铜炉薰燃檀香,华烛闪烁光辉;先弹一曲渌水,然后再奏楚妃。
一声琴弦拨出,顿时万籁俱寂。
星星为之隐去,四座沉默陶醉。
奉命出使清淮,离家千里万里;告归四川云山,是夜萌生此意。
【讲解】:此诗是诗人奉命出使清淮时,在友人饯别宴会上听琴后所作。
诗以酒咏琴,以琴醉人;闻琴怀乡,期望归隐。
这是一首听琴的歌,写了听琴时被音乐所陶醉的感受,并由此而动了归隐的念头,觉得要去赴任是一种精神上的负担。
既入仕途,又向往在诗酒和音乐声中怡然自得,表明了旧时代文人大都有的矛盾心情。
首二句以饮酒陪起弹琴;三、四句写未弹时的夜景:月明星稀,乌鹊半飞,冷风吹衣,万木肃煞。
五、六句写初弹情景;铜炉香绕,华烛齐辉,初弹《渌水》,后弹《楚妃》。
七、八句写琴歌动人;一声拨出,万籁俱寂,星星隐去,四座无言。
后两句写听琴声之后,忽起乡思:客去清淮,离家万里,归隐云山,此夜之思。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全诗写时,写景,写琴,写人,步步深入,环环入扣,章法整齐,层次分明。
描摹琴声,重于反衬,使琴声越发高妙、更加动人。
【评析】:这首诗通过对美妙琴音的赞叹,从而引起自己归隐的情思。
作者把“奉使”和“云山”对举,显然是对仕途的不满。
在描绘琴音效果上,此诗最大的特色就是借助环境描写,进行侧面烘托,从而在动静形和室外的乌鸦纷飞、霜摧万木的悲凄景状进行鲜明对比,在极不协调的画面构置中,寄寓隐隐的忧情。
他在另一首《不调归东川别业》诗中,一再表示:“惭无匹夫志,悔与名山辞。
绂冕谢知已,林园多后的”,急欲弃官归隐,都说明了他“厌薄世务”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
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
擅长五、七言歌行体。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
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
后刻苦读书。
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
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
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
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
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
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
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原文】《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作者:李颀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解】:1、弄:乐曲。
(“时奏狡弄,则彷徨翱翔。
”王褒《洞箫赋》)2、房给事:姓房名琯,任给事中之职。
3、蔡女:蔡琰(蔡文姬)。
相传蔡琰在匈奴时,感胡笳之音,作琴曲《胡笳十八拍》。
4、有:通“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
”《韩非子》)5、戍:边戍哨所。
6、苍苍:衰老、残破貌。
7、烽火:借代烽火台。
8、荒:边陲、边疆。
(“乞赐褒奖,以慰边荒。
”《三国志》)9、沉沉:低沉、阴沉貌。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10、摵摵:落叶之声。
11、言:语助词。
(“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左传》)12、更:gèng连词,与、和。
(“着尽工夫是化工,不关春雨更春风。
”杨万里《春兴》)13、将:语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
(“宫使驱将惜不得。
”白居易《卖炭翁》)14、且: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抑或、或者。
(“是且非邪。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15、酸:悲痛、悲伤。
(“日磾观状,益增酸哽。
”朱敬范《朱岱林墓志铭》)16、断绝:不连贯,时断时续。
17、乌孙:汉代西域国名。
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昆莫。
18、逻娑:唐时吐蕃首府,即今西藏拉萨。
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远嫁吐蕃。
19、迸泉:喷涌出的泉水。
20、飒飒:飞舞貌。
(“飒沓矜。
”鲍昭《飞鹤赋》)21、木末:树梢。
(“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园。
”李贺《十二月乐辞·七月》)22、呦呦:鹿鸣声。
23、东掖:指门下省。
门下省为左掖,在东。
24、凤凰池:中书省。
(“中书监令掌赞诏令。
多承宠任,是以人因其位,谓之“凤凰池”焉。
”杜佑《通典》)25、青琐门:汉时宫门,这里指唐宫门。
26、高才:指房琯。
27、脱略:轻慢,不在意。
【韵译】: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
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
房琯才高不为名利约束,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评析】:“蔡女昔造胡笳声”至“大荒沉沉飞雪白。
”六句单写《胡笳十八拍》曲子本身的精妙之处。
“汉使断肠对归客。
”一句,有言“归客”即蔡文姬,取文姬归汉之故。
细想之似为不妥:文姬归汉,“汉使”有何断肠之处?施同以为,此“汉使”“归客”都应同前句之“胡人”是虚指。
即言:胡人闻《胡笳十八拍》而落泪,汉朝在胡的使臣们看见他人归汉,闻之更加思乡断肠。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
”十八句写董大抚琴之高技。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两句为因果关系,后句是“深山妖精来窃听”的倒装。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两句直写琴声,其声如“夜失群雏雁之酸嘶,胡儿之断绝恋母声。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两句用典,是写琴意。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是“寄房给事语”。
前两句突写房琯位高权重,后两句与前语构成转折关系。
“日夕望君抱琴至”的原因有二:一是董大琴技神妙;二是“高才脱略名与利”。
是继续对董大的肯定,更是对房琯人品的赞美。
【作者介绍】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
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
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
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
擅长五、七言歌行体。
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
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
后刻苦读书。
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
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
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
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
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著名的有《古从军行》、《古意》、《塞下曲》等。
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
他以长歌著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作品简介】【原文】《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作者:李颀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解】:1、觱篥:也作筚篥,似唢呐,以竹为管,以芦为嘴,汉代由西域传入。
2、龟兹:西域古国名,在今新疆库车、沙雅一带。
3、曲转奇:曲调变得更加新奇、精妙。
4、凉州:在今甘肃一带。
5、傍:靠近、临近,意同“邻”。
6、远客:漂泊在外的旅人7、解:助动词。
能、会。
(“苦雨终风也解晴。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8、飙:暴风,这里用如形容词。
9、自:用在谓语前,表示事实本来如此,或虽有外因,本身依然如故。
可译为,本来,自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10、飕飗:拟声词,风声。
11、九雏鸣凤:典出古乐府“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形容琴声细杂清越。
12、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天然音响。
13、百泉:百道流泉之声音。
14、相与:共同、一起。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陶源明《移居二首》)15、渔阳掺: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这里借代悲壮、凄凉的之声。
16、黄云:日暮之云。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
”李白《乌夜啼》)17、萧条:寂寥、冷落。
18、杨柳:指古曲名《折杨柳》,曲调轻快热闹。
19、上:上等的,美好的。
(“上客从赵来。
”《战国策》)20、新:清新。
21、岁夜:除夕。
22、声:动词,听。
(“目不得而色,耳不得而声,口鼻不得而臭味。
”谭嗣同《仁学》)【韵译】:南山截来的竹子做成了篥,这种乐器本来出自西域龟兹。
它传入中原后曲调更为新奇,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们奏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