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成语及惯用语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可我脑子里仍一直不断地盘桓着这事。
B. 中国艺术的熏陶,造就了她那颗精金良玉般的心。
C. 骄阳下,小草无精打采地垂着手,低着头,无声的叹息着。
D. 刘备思贤若渴,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这一点值得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学习。
【答案】 A【解析】【分析】A. 盘桓:徘徊;逗留住宿。
使用不恰当;B.熏陶:喻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使用恰当;C.无精打采:意思是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使用恰当;D.思贤若渴:是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
使用恰当。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成语)的运用和辨析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注意理解和掌握词语(成语)的意思,注意词语(成语)的使用习惯,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判断。
考生要注意平时对词语(成语)的掌握和积累。
2.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A. 他非常擅长哗众取宠的表演,所以拥有很多粉丝,可算是一位德艺双馨的演员。
B. 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近百年人类活动是加剧气候变化首当其冲的因素。
C. “鸟巢”体育场独具匠心的外观设计,令人叹为观止。
D. 吉林长春长生公司违法违规生产狂犬病疫苗事件的调查结果让人如雷贯耳。
【答案】 C【解析】【分析】A哗众取宠:以浮夸的言论迎合群众,骗取群众的信赖和支持。
这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赞美表演。
B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活动是加剧气候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此处使用不当。
C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使用恰当。
D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
形容人的名声大。
此处使用不恰当。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每到收获时节,看到满山粲然开放的菊花,人们就格外想念在这里牺牲的那个女红军。
B. 读时你的表情一定要自然,脸色一定要镇静,不能随着情节的跌宕而变化,更不能随着人物的喜怒而哀乐。
C. 马斯克曾宣称,送上太空的特斯拉跑车将在太空“待个10亿年”,有专家认为,马斯克并非异想天开。
D. 初夏时节,沙坪坝景区百花争艳。
各地游客慕名而来,趋之若鹜。
【答案】 D【解析】【分析】A.“粲然”形容鲜明发光,使用正确;B.“跌宕”指文章富于变化,使用正确;C.“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使用正确;D.“趋之若鹜”意思是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不合语境;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词语的正确使用能力。
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词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
词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当你心情烦闷时,可以通过听音乐、写日记、野外散步等方式进行排解。
B. 一滴水,带着夙愿,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与徘徊,终于来到丽江。
C. 九十岁高龄的歌唱家郭兰英始终保持着普通人的姿态,为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马革裹尸。
D. 对上级的指令、单位的规定阳奉阴违,这样的人最终没有好结果。
【答案】 C【解析】【分析】A.排解:在句中指排遣。
使用正确;B.夙愿:指一向怀着的愿望。
使用正确;C.马革裹尸:多指军人战死沙场。
语境中形容歌唱家为中国歌唱事业的发展,对象不对,可用“鞠躬尽瘁”;D.阳奉阴违:表面上遵从,暗地里不执行。
使用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5.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我们读所有的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自己。
读有益的书,你会发现________的心平息下来了,有种________的感觉,你会发现你百思不得其解的________,千百年来被无数的人思考过,并且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每一本在你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________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A. 焦躁豁然开朗困惑蕴藏B. 焦虑豁然开朗疑惑蕴含C. 焦躁茅塞顿开困惑蕴含D. 焦虑茅塞顿开疑惑蕴藏【答案】 A【解析】【分析】焦躁: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焦虑:焦愁忧虑。
根据“ 平息下来了”的语境,应选用“焦躁”。
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
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根据“百思不得其解” 的语境,这里应选用豁然开朗。
困惑:感到疑难,不知所措。
疑惑:迷惑,不理解。
根据语境应选用“困惑”。
蕴藏:积存。
蕴含:包含在内。
故选A。
故答案为: A【点评】这道题考查运用词语的能力,首先要准确理解这几个词语的意思,辨析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然后再根据语境选用合适的词语。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中国高超音速武器世界第一,美国如坐针毡,扬言要建太空军。
B. 最近,让人望眼欲穿的“掌中宝”震撼上市,小如卡片、薄如蝉翼。
C. 孤峰兀立,四面绝壁,仅有羊肠小道通寨顶。
人行其上,犹履鱼背,无不息声屏气、战战兢兢。
D. 天还没亮,小鸟就唠唠叨叨地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儿。
【答案】 D【解析】【分析】A 如坐针毡: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
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这里使用正确。
B望眼欲穿:眼睛都要望穿了。
形容盼望殷切。
这里使用正确。
C 战战兢兢:形容非常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这里使用正确。
D 唠唠叨叨: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
这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在此褒义语境。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7.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B. 人们看到,中方虽是被迫应战,但应对得有条不紊、胸有成竹,打出了一套反制的“组合拳”。
C. 造假成本低、产业链完善、产业化程度高等因素,让流量造假信手拈来。
D. 专家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批判性思考,显然不算吹毛求疵:在文化炒作成为产业链的现实语境下,防止恶俗语言习惯对汉语言文字的侵蚀,恐怕也是相关部门的责任所在。
【答案】 C【解析】【分析】A味同嚼蜡: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这里使用正确。
B有条不紊:形容有条有理,一点不乱。
这里使用恰当。
C信手拈来: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热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D吹毛求疵: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这里使用正确。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情色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8.下列各句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本不懂什么艺术,却偏要花大钱买艺术品,只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
B. 对于名著翻拍是否应尊重原著的问题,大家意见纷纷,莫衷一是。
C. 他不听劝阻,一意孤行,最后落得众叛亲离,一败涂地的下场了。
D. 把李白说成是杜甫,这不是李代桃僵吗?【答案】 D【解析】【分析】A.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B.莫衷一是: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C.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与语境相合,使用正确。
D.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而死。
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望文生义,使用错误。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成语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的题型。
解答此题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做好此题离不开平时的积累。
9.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我们长期地艰苦奋斗。
B.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激昂有力,使人叹为观止。
C.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D. 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他文明的养分。
【答案】 B【解析】【分析】ACD.正确。
B.有误,“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本句用来表达对听到的乐曲的赞美不恰当。
故选:B。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
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
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基本词语使用的语境。
10.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吗?"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
(鲁迅《孔乙己》)B. 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味同嚼蜡,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马南邨《不求甚解》)C. 这个小村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都来找她妙手回春。
(刘绍棠,《蒲柳人家》)D.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李可染《山水画的意境》)【答案】 B【解析】【分析】A.不屑置辩,意思是认为不值得分辩。
使用正确;B.味同嚼蜡,意思是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
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
不符合语境,应为咬文嚼字;C.妙手回春,意思是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
使用正确;D.浮光掠影,意思是水面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