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

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

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执笔人袁振国内容提要:教育差距的存在和持续拉大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严峻现实,这种差距表现在城乡、地区、阶层、类别四个方面。

如果从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和人均教育支出、人均财政支出和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两组经济发展指标和教育投入指标来考察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城乡经济和教育发展,就会发现教育差距比经济差距拉得更大更快。

由于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这种差距将会影响到建设小康社会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现实需要。

导致差距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公共政策是最主要的。

因此,消除教育贫困,缩小教育差距的责任主要在政府,政府应该通过调整和制定公共政策确保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公共教育资源,这就要求公共教育政策领域必须逐步实现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型。

关键词:教育政策/教育差距/消除教育贫困/大众教育取向在实现了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总体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后,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发展,一是它的全局性,即不是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小康,而是全社会、全民族的小康;二是它的全方位性,即不仅是经济上的小康,而且是政治民主、科教发展、文化繁荣,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小康;三是它的全体性,即不是部分地区而是全部地区的小康,不是部分人而是全部人的小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社会发展的差距不断拉大是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扭转我国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局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的目标。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总结了我国和世界发展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缩小差距,建立和谐发展的社会是突现时代精神和实现历史跨越的内在要求。

教育差距是社会差距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的研究表明,教育差距的程度和拉大的速度在许多方面比经济更严重。

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教育的差距会严重制约其他方面的发展,同时缩小教育的差距比缩小其他差距更困难、更缓慢。

缩小社会差距,已经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缩小教育差距也无可避免地成为公共政策的重大命题,应该放到宏观战略地位予以考虑。

一、教育差距的严峻现实教育差距既表现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阶层之间的差距,又表现为不同教育类别之间的差距,如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研究型大学与非研究型大学、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差距。

(一)教育的城乡差距教育的城乡差距是教育差距的核心,缩小教育差距的关键在于缩小教育的城乡差距。

1.教育经费的城乡差距生均教育经费的城乡差异2001年,我国城镇小学生均经费平均为1484元,农村为798元,城镇是农村的1.86倍。

初中生均教育经费城镇平均为1955元,农村为1014元,城镇是农村的1.93倍。

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乡差异城镇小学平均是953元,农村是558元,城镇是农村的1.71倍。

普通初中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城镇平均是1120元,农村为667元,城镇是农村的1.68倍。

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城乡差异我国小学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是95元,农村为28元,城镇是农村的3.39倍。

初中的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城镇平均是146元,农村为45元,城镇是农村的3.24倍。

注:表格中所用数字出自:中国经济境计年鉴(1996-2003)、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1996-2003)、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文中和下表中没有特别予以说明的数字皆来源于此。

学校危房主要在农村2001年全国普通小学危房面积为3803.3万平方米,城市为188.3万平方米,占4.95%,农村为3117.5万平方米,占81.97%.2.教师水平的城乡差距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

我国教师水平在大幅度提高的大背景下,城乡教师水平的差距日益拉大。

农村教师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年轻人到农村从教的意愿明显下降。

中国教育问题的焦点在农村,农村教育问题的焦点在教师。

从表1、表2可以清楚看到,教师学历的差距主要存在于城乡之间,特别表现为高一个学历层次的城乡差距,东西城乡中小学教师学历总体平均相差30个百分点左右。

我国教师学历要求偏低,如果将教师学历要求提高一个层次,农村教师将有70%-80%成为学历不合格教师。

3.升学率的城乡差距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级教育的升学率分别从90%、60%、20%,迅速提高到99%、90%和53%.但是,在城市,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入初中的比例已经达到98%以上,而农村还有10%左右的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或不愿升入初中。

从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普通高级中学,不包括职业高中,下同)的比例来看,城市的升学率从1985年的40%提高到了1999年的55.4%,而同期农村则从22.3%下降到18.6%,两者间的倍数差距从1.8倍扩大到3倍,绝对差则从17.7个百分点扩大到36.8个百分点。

虽然从目前有关教育的统计中,很难找到1999年以后有关这方面的数字来进行进一步的比较,但是,从调查到的部分农村初中辍学的严重状况中,仍然可以推断这种差距在继续扩大。

4.辍学率的城乡差距如果说受多少教育、受什么教育、受怎样的教育是受教育质量高低的问题,那么辍学则是能不能受到教育的问题。

把孩子留在学校内,才谈得上教育。

在农村,严重存在的辍学现象,对农村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最尖锐的挑战。

根据本课题组袁桂林教授的研究,在以乡镇为样本抽样调查时发现,被调查的17所农村初中学校,辍学率参差不齐,差异性较大,最高的为74.37%,平均辍学率约为43%,大大超过了“普九”关于把农村初中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的要求。

在不少地方存在着初一三个班、初二两个班、初三一个班的情况。

(二)教育的地区差距东部基础教育的各项教育经费指标平均是中西部的一到两倍,在各项指标中,教育公用经费差距最大。

由于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教育的发展有所加快,而中部的差距又突现出来,有多项指标呈现“中部凹陷”现象。

1.教育经费的地区差距人均教育经费的差距2001年,我国人均教育经费东部地区的平均值为619元,中部地区为264元,西部地区为282元(注: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将我国经济发展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东部包括上海、北京、浙江、广东、天津、福建、江苏、山东和辽宁等9个地区;中部包括湖南、河北、湖北、海南、安徽、江西、黑龙江、山西、吉林和河南等10个地区,西部包括西藏、云南、重庆、广西、新疆、四川、青海、宁夏、内蒙、陕西、贵州和甘肃等12个地区。

)。

如果以东部地区为1,中部地区则为0.43,西部地区为0.46.人均教育经费前3位分别是上海(1160元)、北京(1105元)和天津(722元),后3位分别是贵州(176元)、安徽(197元)和河南(203元)。

前三位的平均数是后三位平均数的5.2倍。

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2001年,我国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东部平均值为2075元,中部为851元,西部为987元。

如果以东部为1,中部则为0.41,西部为0.48.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东部平均值为2655元,中部为1165元,西部为1474元。

如果以东部为1,中部则为0.44,西部为0.56.高中生均教育经费东部平均值为5942元,中部为2822元,西部为2823元。

如果以东部为1,中部则为0.475,西部为0.475.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地区差异2001年,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东部平均为1412元,中部为597元,西部为776元。

如果以东部为1,中部则为0.42,西部为0.55.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东部平均为1617元,中部为719元,西部为1142元。

如果以东部为1,中部则为0.44,西部为0.71.高中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东部平均为2833元,中部为1192元,西部为1714元。

如果以东部为1,中部则为0.42,西部为0.61.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的地区差异2001年,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东部平均为200元,中部为31元,西部为50元。

如果以东部为1,中部则为0.16,西部为0.25.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东部平均为317元,中部为57元,西部为86元。

如果以东部为1,中部则为0.18,西部为0.27.高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东部平均为681元,中部为142元,西部为217元。

如果以东部为1,中部则为0.21,西部为0.32.2.省内教育差距大于省际教育差距全国有东、中、西,各省内也有“东、中、西”。

山东省是一个近亿人口的大省,山东省的人均GDP 、人均财政收入、教育发展程度处于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山东省省内教育发展的巨大差距是全国教育发展地区差距的一个鲜明缩影。

根据本课题组张志勇研究员的研究,山东省人均教育投入总量自东向西呈递减态势。

东部发达的E 县人均教育投入总量为440.74元,西部A 县人均教育投入为94.19元,相差4.68倍。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教育普及水平的差距从义务教育的完成率来看,山东省东西部的教育发展水平已呈现出较大的差距。

西部最低的A 县为76%,东部最高的E 县为99%,二者相差23个百分点。

从初中学生进入高中阶段接受教育的比例来看,西部地区的A 县仅为52%,而东部地区的E 县已达到88%,二者相差36个百分点(注:此处数字来源于课题组成员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对山东省教育发展的调查研究,本刊本期有专文详述。

)。

山东省东西部地区教师工资保障水平的差距由于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造成了山东省东西部地区之间教师工资的保障水平存在非常大的差距。

农村小学教师工资,西部最低的B 县教师月平均工资只有482元,而东部最高的E 县农村小学教师平均工资为1771元,高低相差1289元,达到3.67倍;农村初中教师工资,西部最低的B 县教师月平均工资只有482元,而东部最高的E 县农村初中教师平均工资为1653元,高低相差1171元,达到3.43倍。

3.高等教育的地区差距伴随改革开放,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发展时期。

到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已超过美国,我国不仅是世界基础教育规模第一大国,也是高等教育规模第一大国。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0年的3.4%提高到2004年的19%,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

以这一进程为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不仅快于发展中国家,而且也超过一些发达国家。

美国曾用3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国家;日本、韩国、巴西分别用了13年、15年、25年时间,实现了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到15%的飞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