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办法

湖南省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办法

附件1 湖南省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办法湖南省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的目的与任务一、区划界定的目的(1)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决策,恢复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提升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功能,推进绿色湖南建设;(2)规范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工作,准确掌握我省天然商品林的数量、质量与分布;(3)加强我省天然林资源的保护、经营和管理。

二、区划界定的任务(1)根据森林的起源和森林(林地)类别区划天然商品林,查清我省天然商品林的面积、分布及质量;(2)将天然商品林落实到山头地块;(3)查清天然商品林的权属,明确事权划分和经营主体,得到基层干部和群众的认可。

第二条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3)国家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林天发[2001]180号);(4)国家林业局司局函《国家林业局计财司财政部农业司关于做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外天然林停伐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规行函[2016]222号);(5)《湖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湘林资[2013]28号);(6)《湖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湖南省林业厅,2013年);(7)“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8)林地变更调查成果资料;(9)湖南省林权数据库管理系统;(10)民政部门提供的最新行政界线。

第三条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对象和范围一、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的对象本区划界定的对象为商品林(地)中的天然林。

省级以上公益林(地)中的天然林不属于区划界定对象。

二、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的范围本区划界定的天然商品林范围,包括连续面积在1.5亩及以上,天然形成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和未成林封育地。

第四条区划界定工作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具体组织,县级区划界定外业工作由具有丙级以上林业调查设计资质的单位承担。

第二章区划界定技术标准第五条地类划分地类划分为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详见表1。

地类分类系统表各地类的划分技术标准按《湖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的规定执行。

第六条林种划分本区划界定对象仅限商品林,林种划分见表2。

林种分类系统表各林种的划分技术标准按《湖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定》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树种组划分及优势树种的确定一、树种组划分(1)杉木组:杉木、柳杉等。

(2)三杉组:水杉、池杉、落羽杉、水松。

(3)马尾松组:马尾松、黄山松、华山松、粤松、金钱松等。

(3)柏木组:柏木、侧柏、福建柏、园柏、铁杉、红豆杉、榧、三尖杉等。

(4)速生阔叶树组:枫香、拟赤杨、喜树、椿树、苦楝、柳类、梧桐、桤木、泡桐等。

(5)中生阔叶树组:檫、桦类、椴类、山槐类、木荷、酸枣、木兰、枳椇、板栗、杜仲、厚朴、黄柏等。

(6)慢生阔叶树组:樟类、楠类、榆类、栎类、榉类、石楠类、檀类、银杏、桂花等。

(7)竹类组:毛竹、杂竹。

(8)果树组:柑桔、桃、梨、板栗、李、杨梅、枣、柿、柚、枇杷、苹果、弥猴桃等树种。

(9)食用原料树组:油茶、核桃、油橄榄、文冠果、茶叶、花椒等树种。

(10)林化工业原料树组:油桐、乌桕、棕榈、漆树、白腊树、山苍子、栓皮栎、玫瑰、栲胶和紫胶寄主树等树种。

(11)药用树组:杜仲、厚朴、银杏、黄柏、金银花、五倍子寄主树等树种。

(12)其它经济树种组:桑树、柞树、芦竹等树种。

(13)灌木组:上述灌木树种以外的灌木树种。

上列以外的树种,按其分类系统,生物学特征,材质性能并入相近树种组。

外业调查时,纯林记至树种;树种复杂的天然混交林可记至树种组;能单独区划小班的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为建群种的群落,记至保护树种。

二、优势树种(组)的确定(1)在乔木林和疏林中,按蓄积量组成比确定优势树种(组),蓄积量比重大的为优势树种(组)。

幼龄林,其林分平均胸径小于5厘米的按株数组成比确定优势树种(组)。

组成比相同,依经营目的和发展方向确定,组成比和经营目的都相同,按慢阔、中阔、速阔、柏木、马尾松、杉木的顺序确定优势树种(组)。

散生分布于幼龄林中的上一世代母树不参与组成比计算。

(2)灌木林(含灌木经济林)按照占株数或丛数最多的种类为优势种类的原则确定灌木林的优势种类。

(3)乔木、竹类混生或乔木用材树种与经济树种混生,依生长优势或经营目的确定其类型。

优势不明显,经营目的相同,划为乔木林,竹类作散生,经济树种作为特征记载。

如杉木和三年桐、杉木与山苍子混交,均划为杉木林。

(4)油茶与马尾松等树种混生时,应依据经营目的正确判断优势树种。

第八条龄级、龄组与竹度一、龄级、龄组龄级与龄组根据优势树种(组)的平均年龄确定。

龄级与龄组的划分标准如表3。

一般用材林主要树种(组)龄级与龄组划分表表3 单位:年二、竹度竹林的龄级按竹度确定。

一个大小年的周期一般为2年,称为一度。

竹林的龄组分为三个:≤2年的一度竹为幼龄竹,3—6年的二、三度竹为壮龄竹,≥7年的四度以上竹为老龄竹。

第九条林地权属指林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

现场区划界定时发现土地权属有争议,且争议无法调解、无法登记到农户(单位)的林地的权属按有争议填写。

第十条起源天然林:由天然下种或萌生形成的森林、林木和灌木。

第十一条自然度天然商品林(地)按照植被状况与原始顶极群落的差异,或次生群落位于演替中的阶段划为3级:(1)Ⅰ级:原始或受人为影响很小而处于基本原始的植被;(2)Ⅱ级:有明显人为干扰的天然植被或处于演替中期或后期的次生群落;(3)Ⅲ级:人为干扰很大,演替逆行处于极为残次的次生植被阶段或天然植被几乎破坏殆尽,难以恢复的逆行演替后期。

第十二条群落结构类型(1)完整结构:具有乔木层、灌木层(下木层)、草本层和地被物层4个植被层的森林。

(2)复杂结构:具有乔木层和其它1-2个植被层的森林。

(3)简单结构:只有乔木一个植被层的森林。

群落中某层覆盖度小于5%的,不单独分层,并入相近层。

第十三条森林健康一、森林灾害等级林木遭受灾害的严重程度,按受害(死亡、折断、翻倒等)立木株数分为四个等级。

森林灾害等级评定标准表表4二、森林健康根据林木的生长发育、外观表象特征及受灾情况综合评定森林健康状况,分为健康、亚健康、中健康、不健康4个等级。

森林健康等级评定标准表表5第三章区划界定方法第十四条区划系统国有林区划系统为林场→分场(工区)→林班→小班集体林区划系统为县(市、区)→乡(镇)→村→小班第十五条小班区划一、小班划分条件在天然商品林(地)中,按下述条件划分小班:(1)权属不同;(2)地类不同;(3)林种不同;(4)优势树种(组)相差二成以上;(5)龄组不同;(6)郁闭度相差0.2以上,灌木林相差一个覆盖度级;(7)立地类型不同;(8)生长质量等级(自然度、群落结构、灾害等级、健康等级)不同。

二、小班划分面积(1)小班最大区划面积不超过300亩;(2)小班最小区划面积1.5亩。

三、小班区划的依据(1)“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2)林地变更调查成果资料;(3)林权数据库;(4)生态公益林数据库;(5)近期高清卫片或航片(影像图)。

四、小班区划的方法(1)行政区划县级行政界线以“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所采用的界线为准,乡级、村级行政界线根据民政部门提供的最新界线确定和修正。

(2)室内区划①数据更新。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对“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以后所实施的人工造林地、采伐迹地和火烧迹地等达不到天然林区划标准的林地进行数据更新。

②外业调查图层的形成。

数据更新后,根据小班划分条件,结合林地变更调查成果和影像图,进行小班室内区划和小班编号,形成外业调查使用的新小班图层。

③外业调查手图的输出。

将新的小班图层按1:10000比例尺输出为外业调查手图(以影像图为底图)。

④将小班属性按小班调查表格式输出为外业调查表。

(3)外业调查核实实地逐小班对外业调查手图和调查表进行核实、修正和界定。

小班应调查、记载和修正的重点内容主要包括:空间位置、权属、面积、经营主体名称、地类、林种、起源、优势树种(组)、平均年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蓄积、郁闭度(覆盖度)、自然度、群落结构、森林灾害等级、森林健康、经营主体类型、林权证号等,并注明调查日期、调查员姓名等。

调查核实采用调查访问、目测和实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在林况、地况因子无变化时,小班界线和属性因子应保持与“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基本一致。

小班调查表见附表1。

五、小班编号室内区划时应一并完成初次小班编号,外业调查时,增加的小班用阿拉伯数字按调查顺序编写临时小班号,待村(工区)内所有小班调查结束、小班数据修正后,使用GIS软件自动编写正式小班号。

第十六条区划界定按小班填记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面积(分户)明细表(附表2)。

第十七条飞地(插花山)应与相关行政单位联系,做好协调工作,得到双方认可。

第四章统计与成图第十八条面积求算(1)小班面积通过GIS软件求算;(2)面积以亩为单位,小班面积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第十九条表格编制一、编制要求(1)所有调查材料,必须经专职检查人员检查验收;(2)小班数据库验收完毕后才能进行资源统计;(3)表格统计采用省林业厅统一规定的GIS软件建立数据库后进行统计。

二、编制方法(1)小班调查表是编制区划界定统计表的基础资料;(2)以乡(镇、场)为单位编制统计表,统计单位列至村(国有单位列至分场或工区);(3)面积保留小数点后1位、郁闭度保留小数点后2位、平均树高保留小数点后1位,蓄积和平均胸径取整数。

第二十条制图一、制图要求调查成果图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

各种成果图的图式均须符合《林业地图图式》(LY/T 1821)的规定。

二、图纸编制图纸主要包括天然商品林分布图、小班现状图和各类专题图。

(1)天然商品林小班现状图①按国际分幅编制;②采用1:10000比例尺成图;③小班布局图的内容主要包括各类境界线、社会经济要素、道路、各类区划线和小班线及注记等。

(2)天然商品林分布图①以县(市、区或林场)为单位,比例尺一般为1:50000—1:100000;②分布图内的行政界线保留至乡级。

(3)各类专题图以反映专项调查内容为主的各种专题图,如地类分布图、林种分布图、乔木林优势树种分布图、经营主体分布图等,其图种和比例尺根据经营管理需要,可依据关键字段直接从数据库中输出,但要符合有关专项调查技术规定。

第二十一条区划界定报告的编写区划界定报告以县(场)为单位编写,要求内容齐全,重点突出,分析有据。

报告的要求详见附1。

第二十二条天然商品林区划界定数据库应按《湖南省天然商品林数据库建设操作细则》的规定建立天然商品林数据库,将外业调查核实的结果如实反映到数据库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