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际贸易地理环境研究丰富的俄罗斯自然资源俄罗斯联邦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己开采的矿物囊括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上所列的全部元素。
俄罗斯平原西北部的卡累利阿和科拉半岛地区蕴藏着铁、镍、云母等矿产。
希宾山地有世界最大的磷灰石矿,并蕴藏大量的制铝原料霞石。
俄罗斯平原和其他广阔地域及西伯利亚地区有世界最大的铁矿区。
煤炭主要分布在两个大型含煤带内:一是位于贝加尔湖与土尔盖凹陷之间,包括伊尔库茨克、坎斯克——阿钦斯克、库兹巴斯、埃基巴斯图兹和卡拉干达等煤田;另一个位于叶尼塞河以东,北纬60度以北,包括通古斯、勒拿和太梅尔等大煤田。
此外,远东地区的南雅库特等煤田也很重要。
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以秋明油田为最大)、俄罗斯(伏尔加河乌拉尔油田)、东西伯利亚三大地台型含油盆地,及萨哈林(库页岛)等地槽型含油盆地。
中西部的乌拉尔山区和远东山地,形成俄罗斯主要的有色金属矿产基地。
远东沿海山地的锡矿也很丰富。
俄罗斯的矿产资源:煤、石油、天然气、泥炭、铁、锰、铜、铅、锌、镍、钴、钒、钛、铬的储量均名列世界前茅。
只有锡、钨、汞等金属资源储量较少,不能自给。
藏量丰富、品种齐全的矿产资源为俄罗斯发展多部门的基础工业,以及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主要资源分布集中,有些大型能源资源、矿物原料的分布相互接近,这又为俄罗斯建立大型的工业基地和经济区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但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其中大部分集中在国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而急需燃料、原料的西部(欧洲部分)地区却感到资源不足、品种欠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也较齐全的乌拉尔地区,由于长期开采已造成资源不足,开采难度愈来愈大。
上述情况势必造成远距离运输,给交通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每年由东部地区运往西部地区的燃料都达几亿标准吨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合理分布。
俄罗斯自然资源的丰富还表现在:它拥有原苏联90%以上的森林面积和水能资源、70%的煤炭、80%的天然气、100%的磷灰石、60%的钾盐和大部分铁矿石。
西伯利亚和远东是全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这里的森林面积达5.03亿公顷,木材积蓄量达600多亿立方米。
还有大量的各种金属矿藏,如铁、铜、镍、锌、锡、铝、霞石、金刚石、水银、镁、云母、铝、钨、金、银等。
西伯利亚拥有大量的各种珍贵皮毛动物和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
远东海域生物资源丰富,总量为2850万吨,其中鱼类资源2300万吨。
俄罗斯联邦的淡水资源丰富。
境内的河流多达10万多条,分别流入东南西北各海。
超过1000公里以上的有58条。
最长的当推西伯利亚的鄂毕河,总度为5410公里。
以下依次为远东的阿穆尔河、西伯利亚的勒拿河和叶尼塞河。
伏尔加河全长3531公里,虽名列第五,但因在伏尔加河流域居住着43%的俄罗斯人,而且她又是俄罗斯文化的源头,因此被尊为俄罗斯的“母亲河”。
纵横交叉的河流使俄罗斯人自古以来就得舟楫、灌溉、渔业之利。
近代在大小河流上陆续修建了水坝和水电站,丰富的水力资源每年为国民经济提供8500亿度电,为国家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
俄罗斯有大小湖泊20多万个。
其中水面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有10多个。
除里海外、东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当属俄罗斯湖泊之最,也是世界上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湖的最深处达1620米,蓄水量达为23万亿立方米,占地球表面淡水总容量的20%。
湖长636公里,平均宽度48公里,湖面面积3.15万平方公里。
其他的大湖依次为拉多加湖、奥涅加湖等等。
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在世界自然资源总储量中占有重要位置。
在世界矿产开采总量中俄所占的比重是:磷灰石55%,天然气28%,金刚石26%,镍22%,钾盐16%,铁矿14%,贵金属和稀有金属13%,石油12%,煤炭12%。
主要矿藏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铁、锰、铬、铜、铅、锌、镍、钛、金、钾盐、石棉等。
开采量较小的矿藏主要是铬、重晶石、锆,以及高品位高岭土和膨润土。
世界上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的淡水量占地球表面淡水总量的1/5。
俄罗斯森林覆盖面积为了7.06亿公顷,占领土总面积的40%。
木材储量706亿立方米,占世界总蓄积量的近25%。
平均年采伐量1.2亿立方米,占木材总储量的0.17%。
树种以针叶、硬阔和软阔为主,占森林覆盖面积总量的90%。
树龄以成熟林和过熟林为主,占木材储量的57.5%。
天然气的潜在资源估计为212万亿立方米,已探明的储量为48万亿立方米。
俄天然气占世界总储量的35.4%。
石油开采的高峰是1998年,产量为5.62亿吨。
1991年俄的石油产量在世界仍居首位,但至近年有所下降。
煤炭储量约占世界的30%。
已探明的储量为2020亿吨(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2%),仅次于美国(4450亿吨)和中国(2720亿吨)。
黄金资源为15吨。
已探明的黄金储量为5000吨,仅次于南非,可开采30年。
俄罗斯联邦的自然条件及其地域组合特点对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带为其各具特点的农业地带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物质基础。
广阔的森林带(森林覆盖面积占全俄土地面积的一半以上)和丰富的土地资源(农业用地面积占全俄的土地面积10%左右)为俄罗斯的森林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场所。
耕地面积占世界耕地面积的8%,居世界前列。
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为俄罗斯经济的综合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
但是,俄罗斯的自然条件也有许多明显的不利因素,给农业生产以及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都带来许多困难。
其主要问题是:水热之间的矛盾突出,农业综合自然条件较差和东北部自然条件严酷。
热量资源与水资源分布的不一致以及水热之间矛盾尖锐,是俄罗斯自然条件地域组合中的突出问题。
热量资源从北向南渐次增加,而地表径流则大致从北向南逐渐减少。
同时,多数河流由南向北流,使80%的径流量注入北方诸海。
全俄每年大气降水量约有7000立方公里,其中有一半被蒸发和渗漏,年径流量尚有3000多立方公里,相当于世界年径流量的6%,居世界前列,完全可以保障俄罗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的需要,并且绰绰有余。
然而,由于水热分布的不平衡,致使南部的森林草原地区降水量少,且极不稳定,蒸发量又很大,呈半干旱甚至干旱状态,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用水的需要;而广阔的北部地区,气温低,降水较多,蒸发小,河流众多,水分过剩。
总之,中南部缺水同北部的水分过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尤其是南方农业地区的周期性干旱,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是造成粮食生产不稳定的直接原因之一。
如何解决南旱北涝是目前俄罗斯国土整治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根本措施是实行北水南调,人为地重新分配地表径流。
如已修筑了额尔齐斯棗卡拉干达运河,其他跨地域、跨流域的调水方案也正在计划与实施中。
同时,以解决水分过剩为主要内容的俄罗斯非黑土地带的开发计划也正在积极准备付诸实施。
俄罗斯联邦虽然是世界上土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就农业综合自然条件全面分析,俄罗斯远不如同纬度的北美洲的美国和加拿大,也不如西欧诸国。
就热量、水分等气候条件综合分析,俄罗斯联邦的农业土地的生物潜力可能性比美国低60%,比法国低55%,比德国和英国分别低40%和35%。
俄罗斯联邦广阔的东部地域,永久冻土带广布,自然条件严酷,不仅严重影响种植业发展,同时,对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及人口移入,都带来许多困难。
丰富资源为能源外交奠基虽然苏联的解体使俄罗斯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实体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但是不能否认俄罗斯仍然是地跨欧亚大陆的世界上地域最广阔的国家。
近年来,俄罗斯能够作为一个能源大国重新崛起,并积极开展全方位的能源外交,与其独特的地缘优势有着必然联系。
俄罗斯的地缘优势明显体现在:地跨欧亚、联接东西、辐射性较强;紧邻世界主要油气消费区;能源供应渠道安全、稳定。
俄罗斯是世界上重要的能源大国,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和在世界油气市场占有的重要地位,为其开展能源外交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能源外交已成为近年来俄罗斯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独立以后,为了促进国家经济的复苏、维护地缘政治的影响、改善国际环境,依靠其能源大国雄厚的能源基础和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及时制定了能源发展战略,对独联体、欧洲、美国和亚太地区开展了全面积极的能源外交。
推动俄罗斯进行能源外交的有利因素有很多。
其中,21世纪国际能源形势严峻的现实:油气资源依然是今后50年内世界的主导性一次能源;在可预见的将来,世界传统能源消费大国(美、日等)和新兴的能源消费市场(如亚太地区)对能源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世界能源的主要供给地--中东地区的不稳定;中美洲能源大国墨西哥由于宪法有关“资源国有”的限制而导致生产潜力有限和南美洲的委内瑞拉近期政局出现的不稳定等,是俄罗斯积极开展能源外交的外部条件。
另外,俄罗斯国内丰富的能源储备、国家复兴经济的强烈欲望,是俄罗斯能源外交的内部因素。
同俄罗斯进行有关能源方面的贸易不得不考虑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政策,掌握及时有效的信息是贸易成功的基本要件之一。
地理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该国所处地理位置的经济意义俄罗斯真正堪称地大物博。
辽阔的疆土,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土走向,以及众多的接壤国,使它成为欧亚各国政治、经济交往与联系的中心。
长期以来这种富于战略性的地理位置使俄罗斯虽在传统上属于欧洲国家,但又同亚洲国家有着紧密的联系,这样使它在对外经济合作中既可以参与欧洲国家的经济活动,同时又可以加入亚洲国家的经济圈。
绵长的海岸线为其发展海洋运输以及海洋渔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
俄罗斯地形平展辽阔,多平原和低地,少荒漠和高原,可耕地面积广大,对农业发展十分有利。
而且,俄罗斯的平原大部分被森林所覆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林业资源和陆地野生动物资源。
俄罗斯高原和山脉的面积虽然不大,但其间却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藏资源,也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俄罗斯的交通条件俄罗斯的铁路总长154000公里,其中87000公里用于公共运输;公路总长934000公里,其中非柏油路209000公里;内河航运线总长101000公里;原油运输管线48000公里;石油产品运输管线15000公里;天然气运输管线140000公里;港口21个,千吨以上船舶800艘;飞机场2517座。
运输业是俄罗斯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业人员约占国民经济职工的5%。
多年来,俄罗斯的各种运输形式都得到了较大发展,并建立起了统一的运输系统。
它包括地面运输、水上运输和航空运输。
地面可分为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和管道运输。
铁路是俄罗斯传统的交通工具。
铁路运输在俄罗斯运输系统和国民经济中都占重要地位。
俄罗斯铁路运输在货运方面占首位。
铁路运输的主要特点是运距长、密度高。
俄罗斯的铁路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为欧洲领土的中、南、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