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特点及翻译论文:简析英语习语特点及翻译[摘要]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或短句,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背景。
英语习语有两个显著特点:语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固定性。
要正确理解习语的意思,必须了解习语的这两大特点,同时,也要弄清习语翻译的几种常用方法。
[关键词] 英语习语特点翻译一、习语的概念英语拥有丰富的习语,它们构成了英语的核心和精华。
英语习语不仅反映英语的特点,而且彰显各民族及各国文化的方方面面。
习语作为语言精华和民族文化瑰宝, 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是语言的历史遗留, 也是语言特征的集中反映,更是历史文化积淀的结果。
习语是人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约定俗成的,它的起源是在口头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俚语和俗语,是英语经长时间使用后提炼出来的短语和短句。
那么,何谓习语? 习语即习惯用语,是由固定的词组和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模块”( linguistic chunks) , 这样的“语言模块”通常具有文字精练、音节优美、韵律协调的特点,往往言简意赅,含义深邃,形象生动,意境鲜明,富有哲理,令人启迪。
它适宜用来比喻其他的事物。
使事物更具有鲜活的特征,具有短小精悍、干净利落、易懂易记、说起来顺口、听起来入耳等特征。
在广义上讲,习语包括成语(idioms)、谚语(proverbs)、典故(allusions)、俗语(colloquialisms)等。
二、英语习语的特点英语习语有两个显著特点:语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固定性。
即习语语义必须通过词的固定组合来体现,然而这种体现并不是组合中各词字面意义的简单总和,其语义有时要通过形象比喻,有时又背离逻辑而无理可喻。
因此,要理解英语习语,切忌从表层的词义获得其语义。
1、习语语义的整体性习语语义的整体性是指习语的语义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此不能根据组成这个习语的各个单词的意思或分拆开来理解,因为很多习语的意义往往借助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典故而形成,约定成俗的构成整体意义,应作为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
如:to put heads together这个短语,按照词语的字面含义,则译为“把几个头放在一起”,逐字逐词地累积理解使这种“忠实原意”的翻译,然而却与本意大相径庭,令人费解,脱离了习语语义的完整性原则使这一习语失去了应有的含义,而它实际的含义却是“共同商量”。
再如: chicken and egg situation从字面上看只能译作“鸡和蛋的情况”,而实际上它是一个口语化的习语。
它来自于鸡和蛋的概念,是鸡出自于蛋呢?还是蛋来自于鸡?这两者的先后是很难说清楚的,所以这习语应译为“难分先后的”或“难分因果关系的”。
又如:pull one's socks up (振作起来,鼓起勇气,加紧努力),切不可根据组成这一习语的四个部分,把这个习语理解为“提起某人的袜子”。
如:if you want to be considered for promotion next year, you'd better pull your socks up.如果你想明年被提升,你最好还是加把劲。
这正如我们汉语中有大量的习语也不能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如“捅马蜂窝”的意思是“闯祸”;“穿小鞋”的意思是“(受)打击,(受)排斥”等。
2、习语结构的固定性习语结构的固定性指习语不像一般短语和词组那样可以任意拆开,不能以同义成分替换(如汉语的“他不是盏省油的灯”不能改成“他是盏费油的灯”),也不能改变顺序,任何一点变动都会使它不再具有原来的意义。
即使是同义词,或者说替换后从其他角度讲是合法的也不行。
不能把raincats and dogs(倾盆大雨)改成raindogs and cats或rain a cat and a dog等形式。
his old man has kicked the bucke. 老爷子死了,如果把kick the bucket中的bucket(水桶)用同义词pail替换,my old man kicked the pail,那么这句话只能是字面意思:老爷子踢了一只桶。
也就是说成语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是固定的,是不容更改或替换的,否则会出现词不达意或与原意相去甚远、大相径庭、甚至啼笑皆非的结果。
有时一字之差就会引起意义的很大变化。
如on board是“在船上”的意思, on the board就是“登台做演员”的意思。
再如out of question是“毫无疑问”的意思,out of the question就是“不可能”的意思了。
三、习语的翻译英语习语以其精辟、形象、生动等特点,牢固地确立了它在英语中的重要地位。
无论在书面语言中,还是口头语言里,英语习语都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其数量正在日益扩大、其质量也在不断升华。
要将英语习语中的每一个信息点都精准的翻译成汉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习语的翻译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移植的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忠实的表达原文习语的意思,除此之外,还应尽可能的保持英语习语的形象比喻,修辞效果以及民族,地方特色等等。
只有精准把握了这些方面,译者才能在文化背景,文化内涵的方面下将英语习语的所有信息点准确的移人到汉语中,从而实现“信”,“达”,“雅”的翻译准则。
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很多,但常用的主要有三种:直译法、同义习语借用法和意译法。
下面结合举例加以介绍。
1、直译法所谓直译法就是指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以及不引起错误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谚语的比喻形象和民族、地方色彩的方法。
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new-born calves make little of tigers(初生牛犊不怕虎);a fire on city wall brings disaster to the fish in the moat(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hitler was armed to the teeth when he launched the second world war, but in a few years, he was completely defeated.希特勒在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是武装到牙齿的,可是不过几年,就被彻底打败了。
这里的习语“armed to the teeth”形象生动,一直都译为“武装到牙齿”,已用得很习惯了;如意译为“全副武装”,语气反而变弱。
say one word more and i’ll bury a white blade in you and pull it red1再说别的,我让你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原文中“bury a white blade in you and pull it red”(把白刀子捅进你身体,拔出来是红色的)与汉语习语“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意思基本吻合,也保留了原来习语中的比喻、形象等特色。
2、同义习语借用法同义习语借用法也称套用法,是指有的英语习语与汉语习语有着相同的意义、相同的感情色彩、相同或相似的形象,各自的民族色彩又不十分浓厚,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直截了当地用同义的汉语习语来翻译英语习语。
比方说汉语中有一句习语叫隔墙有耳,英语中却有“walls have ears ”,两句话字、义两合,无懈可击。
又如:i think, and i certainly hope, those stories are terribly exaggerated. our intelligence says they are. still where there’s smoke.我觉得,我当然也希望,这些报道是夸大了, 我们的情报人员说是这样, 不过, 无风不起浪。
这里原文“where there’s smoke”是习语“where there’s smoke, there’s fire.”(有烟必有火;无火不起烟)的简化。
如果拘泥于原文的简化形式而译成“只要有烟”或“有烟的地方”,读者将不知所云。
比较可取的方法是摆脱原文的简化形式而直接借用汉语同义习语“无风不起浪”来表达,既准确,又传神。
3、意译法意译法是指翻译时仅保留原文的意思而不保留原文表达形式的方法。
当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直译,又无同义习语可以借用,加上解释性文字后又会失去习语精粹的特点,最好避开其文化背景,译出其意义即可。
如 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家丑)、frankly speaking(打开天窗说亮话)、to volunteer one’s se rvice(毛遂自荐)等。
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方式有矛盾而不宜采用直译法处理时,就应根据上下文采用意译法处理较为恰当,但可以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意译也要求译文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原文的内容。
如:after i finished my work, he said that he wanted to give me a hand1 i thought that his idea was just 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 我完成任务后,他说他想帮我。
我认为他的想法是多此一举。
原文中“to carry coals to newcastle”表面意义是“把煤运到纽卡索”,这是英语中的一个典故,纽卡索是英国一盛产煤炭的中心地,把煤炭运到纽卡索是一件多余的事,所以这个典故只能采用意译,汉语“多此一举”正合原意。
有些英语习语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文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而只能译出它的隐含意义,这种情况在源于典故的英语习语中较为常见。
参考文献:[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2]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0.[3]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4.[5]王德春. 汉英谚语与文化[m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