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伴随医学模式调整以及围产医学发展,在保障母胎安全的基础上进
行分娩镇痛,促进产妇顺利分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健康课题。

如何为产妇提供安
全有效的非药物镇痛策略是临床管理所需思考的研究方向,本文主要通过查阅与
整理相关文献报道,探讨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非药物;分娩镇痛;应用价值
强烈的分娩疼痛易引起焦虑、恐惧等负性心理,影响产妇对疼痛耐受程度,
导致分娩体验不佳,严重者可引发难产,延长产程,导致剖宫产率增高,不利于
母婴安全。

分娩镇痛是提高产妇分娩体验的有效途径,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有着
减轻产妇痛阈、不增加婴儿及产妇并发症、不对胎盘血供造成影响、可促进产妇
自主参与分娩过程等优势[1]。

在确保产妇及胎儿安全基础上,合理采用非药物性
分娩镇痛有助于松弛神经肌肉,分散分娩疼痛注意力,继而达到缓解产痛的效果。

本文现综述非药物性分娩镇痛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1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方式
1.1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
拉玛泽减痛分娩法是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理念作基础锻炼,将关键点聚焦
于特定的呼吸模式中,以改善产时疼痛。

这种非药物镇痛方式主要利用控制神经
肌肉、呼吸技巧练习、产前体操等,促使产妇在分娩中将注意力放在自我呼吸调
节上,削弱对疼痛的感知,适当放松肌肉,以更好地维持镇定状态[2]。

1.2 陪伴疗法
1.2.1 导乐陪伴
乐陪伴是一种在孕妇产前、产时、产后由助产士实施持续性陪伴的干预模式,在分娩期间予以全程陪伴,引导产妇保持身心放松,以舒适、自信的方式顺利进
行分娩。

一对一导乐陪伴联合相关非药物镇痛方式有助于满足相关的产程镇痛需求,产妇维持清醒,参与分娩整个过程,未对孕妇自由活动与宫缩协调造成影响,进
一步改善产妇消极心理,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避免产后出现抑郁[3]。

1.2.2 家属陪伴
由于初产妇对分娩缺乏体验,因此不少初产妇表现出矛盾心理,无法冷静应
对分娩过程,相较于经产妇,其对家属陪伴的需求更为迫切,倾向于配偶在分娩
中能了解分娩的疼痛和艰辛,增进夫妻关系,同时家属还能够作为产妇与护理人
员之间的信息传递者[3]。

1.3 分娩球法
分娩球为一个兼具弹性和柔软的球体,当产妇处于规律性宫缩间隙阶段,可
在分娩球上进行休息。

在第一产程潜伏期宫缩时,由专业护理人员引导并协助产
妇于分娩球中弹坐,逐步按摩盆底肌肉,以改善会阴部疼痛;第一产程活跃期宫
缩时,可站在床旁环抱分娩球,通过和皮肤进行接触以减轻疼痛[4]。

1.4 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疗法
经皮神经电刺激镇痛疗法能够激发生成人体内源性镇痛物质内啡肽,增强机
体痛觉阈值,并可刺激相关神经根,继而起到一定的镇痛效果。

王珊珊等人[5]研
究显示,和硬膜外组相比,经皮神经电刺激组的疼痛评分于第一产程后期存在小
幅度增长,但在自然分娩孕妇中,疼痛评分已减至能够承受的中度疼痛。

硬膜外麻
醉分娩镇痛效果更为显著,但在增加第二产程、提高器械助产率上则有着一定不足;而经皮神经电刺激是一种非侵入性、非药物性分娩镇痛方式,有助于减少第
一产程而不延长第二产程,不会引发运动阻滞、不提升器械助产率,有着易行便捷
等优势,可适应产妇需求。

1.5热疗与冷疗镇痛法
热疗镇痛法是在产妇的下腹、腹股沟、腰处、背部及会阴部通过电热垫、热
水袋与热湿毛巾等进行热敷,以进改善产妇分娩疼痛,促进寒颤、肌肉痉挛缓解,
并降低关节僵硬的发生风险[6]。

需要注意的是,热疗切勿用于易出血、发热及麻
醉后发生某一部位感觉消失或痛觉缺失的产妇中。

冷疗镇痛法主要将冷毛巾或冰袋等放在产妇胸部、背部、面部等处,以舒适
或未感知寒颤为度,以改善产妇分娩疼痛[7]。

冷疗镇痛法也有助于改善产妇肌肉
痉挛,促进水肿与炎症消除,但不建议运用在伴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雷诺综合征、变态反应性荨麻疹与镰状细胞性贫血产妇。

1.6 水中镇痛法
水之浮力有助于产妇探寻最为舒适的位置,促进身心放松,降低儿茶酚胺释放,从而改善疼痛;在水中分娩时,由于水温与人体体温相近,以温和刺激提高
产妇舒适度,进一步扩张肌肉周边血管,松弛产妇肌肉与韧带,促进胎儿顺利娩
出[8]。

不过有国外研究报道过1例水中分娩的新生儿军团菌感染病例。

ACOG对于
水中分娩的优势与弊端曾在2016年发布声明表示,第一产程在水中能够减少产程,改善疼痛,降低椎管内麻醉的应用,足月待产的健康产妇行水中待产并未提
高母婴风险。

但还缺乏充分足够证据可证实第二产程以及分娩管理在水中进行的
获益与风险,虽然有一些较为严重的新生儿并发症的分析报道,但其发生风险还
没有获得证实,在获取相关数据之前,AGOG并不建议进行水中分娩[9]。

1.7自由体位分娩疗法
产妇的体位可能对宫缩、胎位、骨盆径线等方面进行影响,为此适当调节体
位可能促进异常胎位改变,加快产程进展,促进改善分娩疼痛。

自由体位分娩疗
法是结合孕妇个人意愿,引导其在产程中选择自由体位,涉及了卧、坐、走、立、趴、跪、蹲等体位,以帮助产妇分娩。

有相关分析认为,产妇适当运动与体位转变,有助于减轻产妇分娩疼痛[10]。

1.8其他疗法
按摩疗法可促使血液循环,降低代谢产物堆积,继而防止刺激神经末梢,同
时按摩还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增强肌肉耐力水平,有效减轻分娩疼痛。

音乐疗
法主要基于心理干预的理论与方式,利用音乐和谐的旋律与节奏,为产妇带来听
觉美,在产程中播放适宜的音乐,促进产妇心理形成自我调节,从而缓解因产程疼痛而产生的消极心理状态,从而保持心情放松,以缓解疼痛感。

2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相关证据研究
戚芳[9]研究显示,产程不同阶段,干预后组产妇疼痛评分较干预前组明显下降,推测和非药物性分娩镇痛发挥的作用相关。

王晓娇等人[11]指出,相关证据明确对阴道试产产妇行冷热敷、呼吸及放松技术、陪伴分娩、水中待产、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等措施的镇痛作用,但没有在项目具体执行上给予推荐意见。

另外冷热敷相关意见中,提出了冷热敷的建议温度、使用部位与具体方式,但没有提出具体干预时间和温度。

水中待产相关意见中,给予了护理观测的有关内容和建议温度,但项目实施水温、时机、持续时间缺乏高质量证据论证。

在临床实际干预中仍需联合高质量证据与实际情况对项目开展进行流程细化。

结语与展望
综上所述,非药物分娩镇痛有助于提高产妇分娩参与意识,缓解分娩疼痛,提高疼痛耐受程度。

但当前关于非药物分娩镇痛方式仍存在不足,包括客观性评价指标欠缺、注重疼痛评估而忽略产妇心理情况等,同时关于不同非药物分娩镇痛方法的序贯或结合使用效果缺乏分析。

今后仍需通过大样本、多中心的高质量研究对非药物分娩镇痛方式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下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于淼淼.助产士实施非药物分娩镇痛对产科疼痛和心理状况的影响[J].数理医药学杂志,2020,33(7):1066-1068.
[2]黄雪瑞.拉玛泽减痛分娩法结合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3,47(4):473-475.
[3]耿伟.配偶陪伴+导乐一对一全程干预对自然分娩初产妇总产程及产后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9):3339-3341.
[4]杨红,程小霁.分娩球与Lamaze呼吸法在阴道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17,27(10):1071-1073.
[5]王珊珊,于秀荣,李建华.经皮神经电刺激分娩镇痛与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效果比较[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77-80.
[6]马宏伟.非药物分娩镇痛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J].西部医
学,2018,30(5):769-772.
[7]韩曼琳,林和先,邢少宁.不同冰袋冷敷方案对分娩后会阴部疼痛的疗效比较[J].中国性科学,2019,28(11):115-119.
[8]李媚娟,徐琼.分娩疼痛机制与常用分娩镇痛方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8,45(2):125-129.
[9]戚芳,郭琳,毕淼,等.产程中非药物性分娩镇痛的最佳证据应用[J].护理学杂志,2021,36(19):48-51.
[10]皮倩,张美丽,陈丽媛,等.新产程管理联合药物镇痛与自由体位在阴道分娩中的作用[J].山东医药,2022,62(19):80-82.
[11]王晓娇,顾春怡,张铮,等.非药物性分娩镇痛在阴道试产产妇产程管理中的证据总结[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7):1086-109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