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三百首】古诗《大风歌》原文赏析

【古诗三百首】古诗《大风歌》原文赏析

【古诗三百首】古诗《大风歌》原文赏析
大风歌
朝代:汉代
作者:刘邦
原文: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翻译
大风刮起来了,云随着风翻腾奔涌。

我威武平定天下,荣归故乡。

怎样能得到勇士去
守卫国家的边疆啊!
笔记
兮――表示语气的词,类似现在的“啊”。

在大海之内——在四海之内,也就是说,在整个国家之内。

鉴赏
刘邦对项羽的胜利有赖于多支军队的协同作战。

其中一些部队是他的盟友,没有所有
权关系;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是他的部下,但由于他们在战争中的快速力量,他们已经变
得不可抗拒。

项羽战败后,如果这些部队联合起来反对他,他就应付不了了。

因此,当他
登上王位时,他不得不为几个主要军队的首领加冕,并让他们分别统治相当大的地区;然
后我们会一个接一个地摧毁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顽强的抵抗。


元前196年,淮南王营布建军抗击汉朝;因为他的勇敢和良好的战斗力,刘邦不得不亲自
战斗。

他很快打败了营布,最后被他的部下杀死。

在胜利归军的路上,刘邦回到家乡沛县(今江苏省),请他的老朋友、长辈和年轻一代一起喝了十多天。

一天,他喝醉了,刘邦
一边建筑一边唱着他即兴创作的《大风之歌》;他还慷慨地跳舞,痛哭流涕(见《汉书》——高帝记)。

假如说项羽的《垓下歌》表现了失败者的悲哀,那么《大风歌》就显示了胜利者的悲哀。

而作为这两种悲哀的纽带的,则是对于人的渺小的感伤。

对第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唐代的李善曾解释说:“风起云飞,以喻群雄竞逐,而天下乱也。

”(见汲古阁本
李善注《文选》卷二十八)这是对的。

“群雄竞逐而天下乱”,显然是指秦末群雄纷起、
争夺天下的情状。

“群雄竞逐”的“雄”,《文选》的有些本子作“凶”。

倘原文如此,
则当指汉初英布等人的反乱。

但一则这些反乱乃是陆续发动的,并非同时并起,不应说
“群凶竞逐”;再则那都是局部地区的反乱,并未蔓延到全国,不应说“天下乱”。

故当
以作“雄”为是。

下句的“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则是说自己在这样的形势下夺得了帝位,
因而能够衣锦荣归。

所以,在这两句中,刘邦无异坦率承认:他之得以“威加海内”,首先有赖于“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局面。

但是,正如风云并非人力所能支配,这种局面也不是刘邦所造成的,他只不过运道好,碰上了这种局面而已。

从这一点来说,他之得以登上帝位,实属偶然。

尽管他的同时代人在这方面都具有跟他同样的幸运,而他之终于获得成功乃是靠了他的努力与才智;但对于刘邦这样出身于低微的人来说,若不是碰上如此的时代,他的努力与才智又有多少用处呢?所以,无论怎么说,他之得以当皇帝,首先是靠机运,其次才是自己的努力与才智。

他以当进的人对之根本无能为力的自然界的风云变化,来比喻把他推上皇帝宝座的客观条件,至少是不自觉地显示了他的某种心理活动的吧!
就目前而言,刘邦是否认为自己的运气是一种神圣的安排,还是纯粹的偶然性,并不取决于他自己。

换句话说,最大化你的智力;但这一切的效果仍取决于机器。

作为一个皇帝,要保住这个世界,必须有凶猛的人为他守卫四个方向,但世界上有这样一个凶猛的人吗?如果是这样,他能找到他们并让他们为他服务吗?这不完全取决于他。

因此,在第三句话中,“一个坚强的人可以捍卫四个方向”既是希望也是怀疑。

他想这么做,但他真的能做到吗?他自己答不上来。

可以说,他不仅不确定自己能否找到一位战士来保卫四方,也就是说,他的世界能否得到保卫,而且还深感忧虑和不安。

因此,尽管这首歌的前两句似乎自满,但第三句却突然流露出对不确定未来的焦虑和恐惧。

如果说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曾经哀叹人们将无法赢得天空,那么在胜利者刘邦的歌中也会响起类似的悲伤声音。

难怪当他唱歌跳舞时,他不得不“慷慨、悲伤、哭泣”(汉书高地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