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沿直线传播》说课稿

《光沿直线传播》说课稿

实验《光沿直线传播》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是“光”单元的基础,通过实验获得光沿直线传播的认识。

继而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生活离不开光,但在利用光的同时,也会有光污染现象,并以此作为新的探究课题引入后续研究,为继续研究光做好铺垫。

2、学情分析
学生对光并不陌生,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探究过光的奥秘,这恰巧就是我们教学最有价值的地方。

四年级的学生实验能力还较差,需要老师的指导、示范和帮助。

重点是培养他们对科学产生兴趣,逐步学会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让学生学做科学的观察者和探究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他们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光源,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了解光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能对光的传播方式作出假设性解释,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3)、情感、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大胆想象和科学探究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4。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沿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

难点:感受和分析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二、说教法
通过教师演示、师生互动、活动探究的方法来完成。

三、说学法
这节课采用了猜想假设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总结归纳法.
四、说教学过程
该环节我设计了五部分内容。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城市夜景图片及学生在看了夜景后所谈感受,引出这节课的课题《认识光》。

其设计目的是唤起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1)让学生进行猜想。

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和观察老师给出的几幅图片对光是怎么传播的进行猜想.
图1
观察图片猜想:光是沿传播?
(2)实验指导,验证猜想
在同学们做出猜想后,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教师进一步提问:“你准备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展开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各小组做好充分的准备,汇报自己的方案。

实验前,老师提出实验要求.给出温馨提示:1、做实验时,要先动脑再动手。

2、不要用激光灯照射眼睛.3、蜡烛点燃后固定好,不用时赶紧熄灭.4、用塑料管观察烛光时管口不要离火焰太近。

5、实验时要听从组长安排,组长负责填实验记录。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实进行个性化指导和集体指导。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合作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通过实验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尊重实验证据的科学态度。

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教给了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

图2 (3)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完成表格
表1
(4)小组展示实验结果 表2
实验记录
类别
方法
方向
现象
塑料管观察烛光
用直管观察
用弯管观察
小孔观察烛光
四点成直线 四点不成直线
水中的激光
(5)自由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哪里需要光?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并提出课后要求:请同学们调查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光污染的现象?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研究光污染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更为下一课作好了铺垫。

六、说教学效果评价
整节课的气氛,师生的配合,学生的学习效果都很好。

下面我说一下我认为对这节课效果有提升的部分。

1.对实验材料的改进
教材中给出的小孔是三张纸片组成,通过以前的实验发现纸片不容易站住,需要几名同学配合完成,纸片还容易歪倒。

我把纸片换成纸杯,它的特点是自己能站住,而且材料易得。

我们的材料是平时使用的两个纸杯中的底下那一个,这个材料既环保又做到了废物利用。

同时教育了学生.
2.表格的设计
表格即给学生实验提示,又能使学生的实验更完整细致。

我把表格做了一点调整使一个实验把两个实验结论都总结出来。

3.整节课中的温馨提示
教师的鼓励是开启学生心理情感大门的钥匙,益于建立和谐、融洽、合作的师生关系。

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