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豆类种子
五. 食用豆类种子的经营模式与策略
• 青海省通过引种和杂交技术选育适合在青海产区种植的
优质豆类新品种,研究出新品种配套栽培技术,制定出丰 产栽培技术规程,建立起优质豆类种子生产技术体系
(1)建立原种隔离繁殖基地 (2)建立良种繁殖基地 (3)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4)建立优质种子产业化生产基地 (5)种子市场销售网络及策略
2.我国食用豆类优异种资综合评价及创新利 用 在食用豆类品种资源搜集、保存级评价 鉴定的过程中,相关科技人员筛选出1000多 份食用豆类优质种质。同时,选育出一批综 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种质资源,供生产和育种 单位利用,获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优异种质除在生产上直接利用外,相关 科技人员还利用它们作为亲本材料,采用系 统选育、杂交和辐射育种的方法,培育出适 合我国不同地区种植的优良品种 。
四. 种子基地状况及商品种子生产体系与管理
• 1. 种子基地状况 1995年前,我国食用豆类种子主要依靠各个豆种 主产区地方种子公司、科研单位或大专院校提供; 1995年后,一些协会、对外商贸公司、龙头企业也 逐渐加入食用豆类种子生产行列 • 2. 种子生产体系 采取了“地方政府种子公司+良种场” 、“公司 +基地+农户” 、“公司+协会+农户” 、“公司+农 户”等形式的种子生产体系 3. 生产管理模式 各企业根据自己采取的技术体系,逐渐探索出 适合自己的生产基地管理模式。
三. 食用豆类育种技术及品种审定情况
• 1. 育种技术及育种方向 1)育种技术
我国食用豆类育种方法以传统地方品种的提纯 复壮、系统选育、杂交和辐射育种为主 • 2)国内育种方向
国内育种目标应以高产、优质、专用、早熟、
抗主要病虫害、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为主攻方向
• 2. 品种供给 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鉴、 认)定的食用豆类品种有39个. 通过有关省(市、区)农作物品种审定 委员会审(鉴、认)定或登记的食用豆类品 种有近百个.
• 2. 食用豆类品种布局 蚕豆分布在河北、甘肃、青海、云南、 四川、江苏和江浙地区。 豌豆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华南、 西南、华北和华中等地区。 绿豆分布在西南、华北、东北地区。
• 3. 食用豆类种子需求 在我国,食用豆类种子年需求量在 25000×104kg以上,市场需求呈现的特点和 趋势如下:
食用豆类种子
一. 食用豆类生产、品种布局及种子需求 食用豆类是除大豆、花生以外,以收获子 粒或兼做蔬菜供人类食用的各种豆类作物的 总称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用豆类生产概况 我国食用豆种植面积约500万-600万hm2, 总产量在400-600万t,分布于20余省、市、 自治区。 我国食用豆类的生产面积和总产量分别位 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
• 3. 商品种子市场与供给 1)种子市场状况 自2002年以来,多省食用豆类种子市场呈现需求 量大、销售快、价格上升的良好态势。 2)供给总量 我国食用豆类种子一直处于缺货状况,到20世纪 80年代后期,在多种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下, 种植面积增加的同时所需种子也随之增加。 3)供给优势品种 1985年以后,对传统的地方品种进行不断地提纯 复壮和品种改良,并培育出一些食用豆类优良品种。
(1)种子总需求量将呈现下降趋势。
(2)传统地方品种种子在地区性差异上, 东北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华北、西北和华南。 (3)专用型食用豆类种子需求量逐年上 升,个别类型会有较大的需求增长空间。
二. 种质资源分布及研究概述 1. 品种资源搜集保存及评价 自1978年起,已搜集到食用豆类品种资源 3万多份,主要包括17个豆种,分布在11个分 类属中。 在“七五-十五”期间,全国共完成3万多 份食用豆类种资资源的农艺性状鉴定,另外还 构建起食用豆类资源共享数据信息平台,并对 国家期库2万多份种资资源进行了种子更新。